山西晚报讯(记者 范璐)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一群英勇无畏的人民、一座英雄城市……4·24太原解放74周年纪念日刚刚过去,这段太原人最不该忘却的历史就被重新搬上晋剧舞台。4月27日、28日,由太原文化艺术学校创排的大型现代晋剧《永祚霞光》在太原工人文化宫首次出演。
演出由省文旅厅、省文联指导,太原市委宣传部、太原市文旅局主办,迎泽区委宣传部、迎泽区文旅局承办,旨在挖掘本土红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27日傍晚,太原城东南,一场短促的雷阵雨仿佛有意要洗去矗立在这里的永祚寺的点点灰尘。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太原现存古建筑中的最高建筑(双塔),是太原无数历史的亲历者,而这一晚,它要隆重见证的,正是属于它自己的那段历史。
晋剧《永祚霞光》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并州儿女同仇敌忾、奋起抗争的故事——1941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抗日烽火点燃这座千年古城。作为晋绥八分区联络站的东乐园剧社,立于抗日第一线,长期演出抗击侵略者的剧目,积极宣传救国救民道理,不料遭到叛徒出卖,被鬼子围剿追杀,剧社的孩子们顿时陷入危难之中。经过斗智斗勇、巧妙周旋,他们逃到太原城东南的永祚寺并最终化险为夷,延续了红色血脉,保住了革命火种,但英雄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以说巍巍双塔,见证了太原这座城市不屈的精神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壮举!
全剧由《避难永祚寺》《慈心泊天地》《庙会巧周旋》《英勇抗劫难》《永祚树丰碑》5幕组成,生动讲述了晋绥八分区游击队长等人与永祚寺僧人联手抗击侵略者,拯救戏班孩子的感人故事。
当晚,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南宫剧场,花篮摆满大厅,现场座无虚席,显示出山西观众对晋剧的偏爱和对这部作品的关注。演出中,掌声和叫好声不断,尤其是第四幕的高潮戏,女主紫霞为了救戏班的孩子而牺牲了自己的儿子平安后,身为一个母亲五内俱焚,这个唱段被孙丽芳处理成哭腔戏,感人至深,引发台下观众的热烈反响。由于很多演员是艺校的在校学生,观众也给予了特别的宽容和鼓励,孩子们展示戏曲的基本功也获得了满堂彩!
该剧由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国家一级编导王小东与青年编导李雅洁共同担纲编剧;王小东担任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导演赵祥、国家一级导演张芬担任导演;国家一级作曲孟文、张朝阳担任音乐创作及唱腔设计。太原市艺校全校师生不舍昼夜,历经数月倾情打造。
演出后,王小东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永祚霞光》的创作灵感源自省文联2022年的一次采风活动,在古交市采风调研时,我们了解到一个重要史实:位于古交岔口乡关头村的晋绥边区第八分区,曾是山西乃至华北通往延安的交通要道,在抗日战争时期完成了运送人员、粮食、弹药、文件等艰苦任务,安全护送了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刘伯承、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共七大代表以及其他干部3000多人,被党中央誉为‘钢铁走廊’。”以此为历史背景,王小东等人开始了创作。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将“双塔”元素贯穿始终,充分挖掘太原红色文化资源,讲好太原红色故事,以双塔象征胜利,以双塔纪念英雄,以双塔标示太原,不失为一次文旅融合的积极探索。
据悉,该剧也是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继《褐马鸡与少年》《花落花开》《守护夕阳》三部曲之后,又一部新编大型现代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