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几日,阳台上花盆里的西葫芦居然从指头般大小长到小胳膊般粗细。在家时天天看那绿油油亮晶晶的小精灵,可就是不见长,总以为是缺少肥料的缘故。可这才两三天,它就长大了,完全印证了小时候母亲说的一句话:地里的庄稼也害羞,总是在没人的时候长。也是,当年在农村夏夜里乘凉时,雨后的玉米地里常常传来“咔咔”的拔节声。看着眼前这偷偷长大的西葫芦,着实让人欣喜。
这几年居家,便将几个大花盆集中起来,边写东西边搞起了种植,一来每天不得闲,总感觉生活在希望里;二来的确可以弥补有时懒得下楼买菜时的诸多不便。不管是先前的西红柿,还是后来的黄瓜、辣椒、大葱、香葱之类,自从有了这个雅兴,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拿着小铲子给它们松土,拿着茶缸子为它们浇水,顺便观察它们的长势。从种子入土到出苗再到开花结果,陪伴的过程里,总感觉身边每天都有新变化,便不再觉得孤独,有了些生活的气息。
春节期间,看着买回来绿得过了头的西葫芦,突发奇想,假如家中种西葫芦能够成功,那茂盛的花叶和硕大的葫芦该是多么美妙的一景啊。而且自己或许能够再享受到儿时自然生长的西葫芦的鲜味。于是从网上购得几粒种子,在小碗中用水浸泡了两天,每天换水三四次。在这个过程中,我又把两个花盆清理干净,将土进行疏松,挖开三十公分左右深的小坑,吃剩的旧花生、黑豆钱钱碾碎放进去,当作底肥,覆盖好后灌上水。在午后两三点温度最高的时候,将土刨开两三公分深,放进三四粒籽后埋好。为了保温保湿,又用塑料布将花盆裹得严严实实。大约七八天后,微黄色的两片嫩芽开始破土而出,过上一两天打开塑料布,嫩芽便开始享受阳光,之后慢慢变绿。我每两三天浇一次水,看着嫩芽由小到大慢慢地生长,十多天后长出第三片叶子。等三片叶子完全呈现出“十字”状后,便将多余的苗拔掉,只留下长势较好的两株。“十字”以后的西葫芦与其它任何植物一样,只要水分和阳光充足,长得特别快,可以说一天几个样。渐渐地半个多月后,就可隐隐约约地看见花骨朵。这些花骨朵有的是空花,也叫雄花,有的上边带着小小西葫芦胎,也就是雌花了。枝蔓长,花叶也长,等枝蔓长成洗脸盆大小的时候,最先开的是雄花,不久雌花也开了。由于不在野外,花粉没风或蜂的传递,需要人工授粉。每天早上八点多钟,我就摘一朵雄花给雌花授粉。授粉后的小小西葫芦,需要更加充足的水分,每天晚上得浇一次水,浇到不外溢为止。第二天早晨,水几乎被完全吸干,望着挺拔的枝蔓和鲜嫩的西葫芦,的确有一种久违了的生机勃勃之感,不管是在视觉里还是心里,都会感觉有力量。
小时候在家乡,院子外边的枣树林下曾是我的试验田。每天放学,都要去伺弄种在里边的西瓜、甜瓜和高粱等。记得有一年,我种了满地的甜瓜,足足有两百多株。那年雨水特别好,甜瓜长得快,可把我累坏了。因为要让甜瓜长得好、结得大,需要见“心”就掐,也就是看见藤条上长出“心”,后面只要有甜瓜胎,就得赶快将“心”掐掉,否则只长藤条不结瓜。几百株的甜瓜,每天会生长出近千个的“心”,实在是一项不小的工作量。而那时心强好胜的我是不允许别人进去帮忙的。瓜类植物在“十字”以后不久,最喜欢的是人畜粪便,现在叫做有机肥,需要从茅房中去取,将其一勺一勺浇到甜瓜的根部,然后再浇上适量的水,见了农家肥的甜瓜会快速地疯涨,很快开花结果。那年秋天,我将成熟后的上百斤甜瓜堆放在大门外,任由乡亲们拿去吃。而种高粱更有意思,生产队雨后为高粱间苗,把多余的高粱苗拔掉扔到路边,我便拾了十多株栽进试验田,没想到全部成活,收成比长在地里的还好,引得社员们啧啧称奇。从那以后,生产队在地里缺苗的地方补苗时,不再用种子去种,而是从苗多的地方拔苗去栽。无忧无虑的日子持续了六七年,我便到外边去上学,此后再也没有时间去种那块可爱的地了,而事实上,随着枣树的满地生长,那块地的确不适合再种了,而我喜欢种地,盼望有块地去种的情结一刻也没有消失过。
生活在城市里,我很羡慕楼前有一块小菜地的市民,但看了几处实在承受不起,只好作罢。也曾试着让朋友打探过,自己也到可以出租小菜地的地方看过,但大多在三四十公里开外,确实不太方便。于是,便开始打上阳台的主意。阳台不大,还要晾晒衣物,只能占用西边一隅,虽说实在有些憋屈,也无法像在地里那样施肥灌溉,但毕竟在这有限的空间也可以培育出新的生命,也可以聊以自慰,也可以发到朋友圈去博几个赞。
花盆里的西葫芦给我带来了欢喜,但有时,望着可怜的西葫芦在花盆里无法伸张施展的窘状,我便会想起家乡大山里那一垄一垄闲着的土地,若在那上面种上些西葫芦之类,一定更加原生态,它们生长起来也一定可以更加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而我则可以更加随心所欲地继续去做儿时的梦。
在家中阳台种植,让我产生出一种对古人归隐田园的敬仰。
□薛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