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马驿道起尘烟,战鼓隆隆号角寒,淤泥河畔藏兵甲,将军折戟坠沉沙。千年苏寨黄土没,隋唐松柏立悬崖,祖师顶峰群山叩,英雄赤胆夕阳斜。”祖师顶位于古县南垣乡苏家庄村西北,与淤泥河、苏家寨、跑马坪、将军墓遥相呼应,林区绵延至浮山、安泽等地,林区内常年生活着数十种珍稀动物和珍贵植物,各种野生中药材也十分丰富。
有一年的盛夏时节,我与恩师一行人到南垣乡出差,我提议顺便到位于苏家庄村的国营林场去徒步,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古县国营林场祖师顶管护站位于祖师顶半山间,蓝色的二层小楼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我们沿着管护站旁边的木栈道蜿蜒而上,行走在茂密树林里,不时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栈道的设计环保健康,用椽木铺设,离地约二三十公分,下面绿草旺盛,野花遍地,周围林木多为油松,据林场老人回忆,北京知青下派到此地育种植树,因此这片林子也叫知青林,四十年的风雨沧桑,当年幼小的松苗,如今已然成材。行至五六百米,半山中间一宽阔场地上,巨大的风力发电设备,在百多米高空呼呼作响,甚为壮观。从风车旁往上走过一片山桃林,山间建一凉亭,后一巨大圜丘,日寇侵华期间拆除旧庙,建起炮楼,后毁于战火,只剩下原祖师庙的基座,上面长满灌木,枝条上挂满红布。相传祖师庙供奉着真武大帝的塑像,每逢初一、十五,方圆百里的村民都来祈福,求真武大帝保佑全家平安。当年祖师庙定期举办庙会,遥想当年人声鼎沸的场景,如今荒草阡陌,偏远孤寂,感叹不已。在祖师庙的后方建有祖师顶林场瞭望塔,检测林区火灾。登上瞭望塔,环顾四周,群山围绕,苍翠叠嶂,颇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沿着管护站的西侧徒步向前,走过二三里地,巨石裸露,其上刻有“佐佐木”的日文字迹,据说是日寇当年为开辟古县至浮山公路,有位佐佐木的工程师,在此安放炸药被炸身亡,日寇用刺刀在石上刻下其名字,当地百姓称罪证石,是日寇侵华累累罪行的见证。往后的山路崎岖坎坷,但风景绝美。走了近一个小时,由木板搭建的栈道盘旋而上,顶峰之上有一巨大坟冢,年久失修,上面奇木林立,曰将军墓。相传隋唐名将罗成率兵征讨刘黑阙,遭李元吉陷害,被乱箭射杀于淤泥河畔,人们为纪念罗成的战绩,便将他葬于此地。在山下淤泥河古战场,曾出土过古盔甲、护心镜、兵器、箭头,是否属实,已无从考证。
从将军墓沿山而下,山边木栈道一直通往淤泥河,山路陡峭,但风光旖旎。穿梭于林间,如置身于巨大的天然氧吧,空气湿润柔和,负离子充沛。行至谷底,穿过木头建造的吊桥,桥下是南垣乡人民的水源地,山泉潺潺流出。据林场职工说,黄昏时刻,常有野生动物到此喝水,山羊、野兔、山鸡常在路旁飞奔。从吊桥往前,两处山林间有木制秋千、跷跷板,行人忍不住都会荡几下,身心无限放松。不远处,有大片的芦苇荡,木栈道曲径通幽,路中间有休憩的木质长椅。继续往前的一片开阔地相传为商代古战场遗址,置身于此,凝神沉思,寂静的山野中隐约传来远逝的嘶喊声、号角声、冷兵器的碰撞声,令人热血沸腾。
往下行至苏家庄村西侧,徒步穿过缓缓的河流,山间小路匍匐而上,甚为陡峭,山顶旧时的残垣断壁依稀可见,但已损毁严重,隋唐时代的兵寨已无法辨认,但听当地老辈人说,他们小时候村里的苏家寨山下有士兵居住过的兵营,还有武器库、储粮库,从山底窑洞可顺阶向上,窑洞中有瞭望孔,山顶筑有烽火台,如今黄土陌陌,枯草密布。伫立山峰,依稀可见的夯土墙壁,巍峨雄壮,兵寨可俯瞰数十里的古驿道。山下淤泥河经年流淌,苏家寨地处险峰,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往昔热闹纷繁的驿道上,奔驰的骏马,往来的客商,早已繁华落尽,令人唏嘘不已。
一路走来,充满欢声笑语,四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始终兴致盎然,忘却尘世烦扰,如孩童一样玩耍、嬉戏、打闹。全身心投入大自然,在群山间洗涤灵魂,陶冶心智,在溪流边捧起一掬清泉,忍不住思考原本属于我们的天真与率性、欢乐与笑容,究竟去了何方。环顾青山绿水,时光仿佛凝滞,尘世间的纷纷扰扰也随风而逝。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