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文化

2019-2021年度“赵树理文学奖”获奖作品展示 刘纪昌报告文学《扶贫纪事》节选——

帮扶责任人对张又又倾力相助

  •   获奖评语
      《扶贫纪事》语言朴素而富有诗意,叙述控制沉稳从容,笔触细腻而传神生动,对农民贫困的真正原因和诉求、农民与土地、农民与粮食、农村现状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困惑等系列问题都有直观描述和深情展望,展示出一幅当下农村生活的全景。是一部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真实生动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了解认识农村问题的活教材。
      《扶贫纪事》刘纪昌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
      该书是作者刘纪昌四年帮扶工作的真实记录。四年时间里,他和帮扶工作队成员一起吃住在村、坚守岗位,带着一片真情,走村进户,和贫困户打成一片,结成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战胜困难,积极为帮扶村办实事、办好事。在下乡驻村帮扶紧张工作的间隙,刘纪昌坚持用文字记录帮扶的具体过程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先后创作《扶贫纪事》系列文章40余篇、30多万字,既有活泼丰富的事例、真实有趣的故事,讲述扶贫干部扎根农村,助推产业发展,扶贫扶志相结合,和群众一起战贫困拔“穷根”奔小康的具体过程,也有对农村现象、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忧虑和思考。
      就在我局帮扶工作队刚刚进入大吕村的第十天,就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贫困户张忠牛突然死亡了。听来的消息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喝药自杀,一种是说得了急性病。不管怎么说,最后死在了医院。
      帮扶队刚刚住下来,情况还不熟悉,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一时不知道该怎样处理才好。
      村干部找到我们,说,张忠牛是特困户,贫困户中的贫困户。没有老婆,一无所有,只有一个女儿还未成人。现在人死了,埋都埋不起。村委会号召大小队干部和第十二居民组每家出了一点钱,已经筹集了三千多元。但后面还要打墓、买棺材,还有医院的医疗费用,还差三千多元。
      队长杨继跃听了,立即给局长王常伟打电话,说明了具体情况,看能否筹集一部分钱,帮助村委会把张忠牛的后事办了。
      王局长说,虽然我们刚进村,对情况还不太了解,但既然是村里确定的贫困户,又是我们的帮扶对象,那就根据实际情况,差多少由咱们单位补齐。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和村干部的请求,工作队从帮扶经费中拨出三千元,把张忠牛安葬了。
      按说,大吕村原有的25户贫困户就要核减为24户了,我们也以为张忠牛的事情该就此了结了。
      但是没有。
      张忠牛兄弟二人。哥哥名叫张天牛,也是贫困户,也是单身。两个人都属智障残疾。村民说他兄弟二人很像,说话办事都是一个路数。虽然我们没有见过张忠牛,可和他哥哥张天牛多次接触之后,发现沟通确实有些困难,张忠牛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很简单的一件事,需要费很大的口舌他才能理解,有时还需要邻居帮忙解释才能说清楚。兄弟两人在当地都很有知名度。原因是二人都干过在当地轰动一时的大事。一是张忠牛的父亲死于张忠牛之手。父子二人在地里干活,张忠牛精神病突然发作,竟然把父亲按在地头,活活踩死;二是哥哥张天牛开着三轮车,他母亲坐在后头,不知是张天牛技术不好,还是母亲没有坐好,反正是母亲一头从三轮车上栽了下来,当场死亡。兄弟二人,都是大吕村的贫困户,也都是我们的帮扶对象。虽然各自有独立的户口,却居住在一座大院。前院归张天牛,后院归张忠牛。家中后辈只有一个女孩。而后边发生的事情,都与这个女孩有关。
      女孩名叫张又又。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是在大吕村村委主任的家里。我发现她性格内向,不多言语。看起来很压抑的样子,不像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
      那一天,第一书记毛莹业叫上我一起到村委主任张忠义家里。原因是张忠牛死后留下一张县农商行的银行卡,上边有1400多元的存款,张又又取不出来。张忠牛是低保贫困户,享受着国家的许多优惠政策。因为他是户主,所以张又又也跟着享受低保政策。钱由县里民政部门直接打到张忠牛的卡上,所以张忠牛卡上的钱也有张又又的一份。张忠牛去世后,张又又拿着银行卡取款却取不出来。农商行工作人员告诉她,这张卡是张忠牛的,他死了,要履行相关手续才能把钱取出来,要她到有关部门办理手续之后再来取钱。张又又毕竟还是一个孩子,听到这话就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把电话打到了帮扶责任人毛晖林那里。毛晖林又把电话打给了驻村第一书记毛莹业,两个人在电话里约定一起到农商行,了解取款所需手续。农商行答复:由大吕村村委会出证明,县公证处出具公证函,证明张忠牛已去世,张又又是唯一合法继承人之后,就可以取出这笔款了。
      第二天一大早,毛晖林、毛莹业就带着张又又去了县公证处。接待他们的是一位老同志。老同志听完情况介绍之后,很负责地告诉他们,要让我们到公证处出具公证函,证明张又又是合法继承人,就必须到公安部门开一个证明,证明张又又父母双亡,也没有兄弟姊妹,张又又是唯一继承人。有了这个证明,我才能给你们办理。
      于是他们驱车三十多公里来到裴介镇派出所。派出所办事员在查阅了户口之后说,张忠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办理死亡销户手续,还需要村委会开一个死亡证明。只有张忠牛死亡销户手续办完了,张又又才能合法继承遗产。
      于是他们又返回到大吕村,找村委主任,开具了张忠牛的死亡证明,重新赶到裴介镇派出所,办理了销户手续。派出所还出具了证明,证明张忠牛确已死亡,张又又是唯一合法继承人。
      拿着这些证明,第三天早上,他们再一次来到县公证处,但接待的老同志在看了证明之后却说,现在拿的这些证明只是证明你父亲不在了,但证明不了你母亲也不在了。你有妈妈吗?张又又一下子急了,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的妈妈。我从小就没有妈妈。老公证员不相信地问,你怎么会没有妈妈?张又又一下子哭了起来,哽咽着说,我是张忠牛收养的孩子。父亲是个单身。老公证员听后,十分理解同情地对几个人说,这个孩子还不到十六岁,属于未成年人。按照法律还不能直接继承遗产。这么办吧,你们需要给她找一个监护人,由监护人出面为她办理有关手续,这就合理又合法了。
      出了公证处,张又又一路都不说话。几个人又返回村里,和村干部一起商议由谁来做张又又的监护人。按照亲属远近,他的伯父张天牛是第一人选。可是,当这个建议提出来之后,张又又却并不接受。几个人问她原因,又又一脸为难,吞吞吐吐不愿明说。最后村主任建议,能不能由她的姑姑做监护人。张又又一听,欣然同意。
      按照有关程序,变更监护人,要由村民小组开会决定。村委主任张忠义说,这几天村民都很忙,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很难。他思考了一下说,这个责任由我来承担,只要对孩子好,我想村民都会同意的。我给你出证明。于是由村委会出面给张又又指定了监护人,由张忠牛变更为张又又的姑姑。之后,他们一行人拿着证明来到了十几里之外的禹王乡中秦村,找到了张又又的姑姑。
      大家谁都没有想到,到了张又又的姑姑家,才发现姑姑是个聋哑人,也是残疾。张又又小时候就经常在这个家生活,由这个姑姑抚养长大,所以她对姑姑一家的感情很深。
      当姑姑和姑父表示愿意做张又又的监护人时,张又又高兴得满脸开花。这么多年来,虽然姑姑一直抚养她,她吃着姑姑家的饭长大,但是,姑姑毕竟只是一个亲戚。而现在,她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成了姑姑的女儿,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她一下子就感到非常的幸福。
      当时身边所有的人看到这个场景,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他们都为做出这样正确的选择而欣慰。可怜的张又又,不知亲生父母在哪里,就这样被抱养到一个非正常家庭,从小在非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心理上不知有多大的阴影。现在,总算有了一个归宿。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有一个正常家庭照管,就是天大的幸福。这种幸福,对一般人来说,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但对于张又又来说,却是生命中的一个奢望。
      这一天,毛莹业书记和张又又姑姑一家在一起吃了饭。虽然是普通农民家庭的家常便饭,但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事情进展到这种程度,对大家都是一个安慰。
      这一天,张又又的姑姑和姑父同时出现在公证处。老公证员看完所有的证明材料之后说,现在各种材料都齐全了,可以办理公证手续了。并说,你们到楼底下缴纳一下公证费就行了。张又又问公证费多少钱?老公证员说,二百元。张又又一下子就急了,说,我身上就没有这么多钱。毛莹业和毛晖林听了,急忙向老公证员说明张又又的情况,同时凑了二百元替她缴纳。老公证员问毛莹业,你们几个是做啥的?和这个女孩是啥关系?他俩告诉老公证员,我们是市国贷局的干部,是村里的帮扶工作队,这是我们帮扶的贫困户。老公证员听了,沉默了好长时间才说,我不知道你们是这种关系。我原以为你们是亲戚,是给孩子争遗产的。你们的精神我太佩服了,是真佩服!就在几人下楼准备缴纳费用时,忽然听见二楼有喊叫的声音,抬头一看,老公证员推开窗户正对他们喊道,你们几个到楼下大厅去,到法律援助中心办一个法律援助手续,我已经给你们联系好了,把你们的公证费全免了。
      就这样,张又又终于拿到她自己应得的那份遗产。
      事后,毛莹业书记多次跟我说过,为了张又又的事情,他们一共到公证处跑了四次,到裴介镇有关部门跑了三次,到村委会开了四次介绍信和证明。毛晖林说,公证处的老公证员到最后都感动了,主动提出免去公证费。所以说世上还是好人多。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05期

    • 第2023-05-04期

    • 第2023-04-28期

    • 第2023-04-27期

    • 第2023-04-26期

    • 第2023-04-25期

    • 第2023-04-24期

    • 第2023-04-21期

    • 第2023-04-20期

    • 第2023-04-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