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文旅

留住游客吸金赋能,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山西文旅:演艺品牌集群初具

  •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山西文化和旅游行业复苏势头强劲,各地旅游演艺交出漂亮的假期成绩单,游客数量、营收成绩“一路长虹”,甚至再创历史新高,收获“票房”和口碑。而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品牌博览会上,作为专题展区的独立参展商,山西文旅集团更是携旗下包括旅游演艺集群在内的涉旅板块相关产品进行展示,让山西文旅演艺在远方赚足了观众的眼球。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书写着山西旅游演艺发展蜕变的历程,映照着山西旅游演艺全国站位的提升。目前,山西旅游演艺已品牌集群初具,IP矩阵效能初显。通过山西文旅演艺项目的打造,远方游客愿意来且留得住,文旅消费扩容升级、潜力迸发,相关业态以点带面、拓展延伸,文旅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A 大考圆满交卷:旅游演艺吸睛又吸金
      增加演出场次、门票提前售罄、场场人气爆棚……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山西旅游演艺市场高位运行,持续火爆,游客数量、营收成绩反超疫前同期水平,甚至创出历史新高。
      纵观全国旅游演艺“五一”假期成绩单,平遥古城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榜上有名。为最大限度满足观众观演需求,平遥古城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每天演出场次增至五场,五天共演出25场,创五一同期演出场次最多成绩;累计接待2.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520万元,场均上座率100%,刷新历年“五一”同期水平。据悉,“五一”假期前四天,《又见平遥》门票均提前售罄,呈现一票难求的盛况,不少观众留言“求加场”;假期前三天,该剧观演人数就超过了1.5万人次。热闹的场景、爆满的剧场、如织的游人、忙碌的身影等画面构成了《又见平遥》“五一”假期接待的常态。
      此外,山西其他旅游演艺项目也在“五一”假期亮出优秀的假期成绩单。五台山景区大型情境演出《又见五台山》每天演出场次增至两场,假期累计演出10场,场场爆满;忻州古城沉浸式人文体验剧《遇见秀容》每天演出场次增至五场,假期累计演出25场,刷新历史接待记录;娘子关景区沉浸式人文体验剧《遇见娘子关》每天演出场次为三场,假期累计演出15场,成功火爆出圈。
      
    B 集群初具规模: IP矩阵点亮三晋大地
      山西文旅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王琳称,山西旅游演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涌现出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标杆演艺项目,成为助推山西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蹚新路的一条重要实践路径。山西旅游演艺在全国旅游演艺版图中的影响持续扩大,声量愈来愈强。
      经过约十年的发展,目前山西省已初步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的十大旅游演艺品牌,先后涌现出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明·清院落大型实景融入剧《再回相府》;全国首部行浸式红色实景演艺《太行山上》;大型户外山水实景演艺《如梦晋阳》《如梦碛口》;国内规模最具震撼力的煤铁山西实景剧《千年铁魂》;大型行浸式夜游体验剧《梦境·西厢记》;小而精的沉浸式情境体验剧《遇见秀容》《遇见娘子关》等,覆盖太原、忻州、吕梁、阳泉、晋中、长治、晋城、运城等地,旅游演艺品牌集群初具,IP矩阵效能初显。
      值得一提,作为山西文化和旅游行业的旗舰劲旅,在全省10大旅游演艺品牌中,山西文旅集团便占六席。其先后控股《又见平遥》,托管运营《又见五台山》,投资开发《再回相府》《太行山上》《遇见秀容》《遇见娘子关》等文旅演艺项目,成功打造了山西演艺品牌。
      
    C 类型布局多元:文化输出彰显本土特色
      一部剧记忆了一座城,也在致敬着一座城,从一部剧,可窥看一座城的文化内核。山西旅游演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度推进文旅融合,通过高起点布局、高标准打造,已成为山西本土文化的输出载体。
      《又见平遥》把诚信为本、开放进取,行大道、重仁义的晋商精神充分融入故事,实现了晋商精神的生动表达;《又见五台山》以创新形式深度演绎五台山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内涵,用哲思之境发人深省;《再回相府》将中国传统中的家国天下、仁者爱人、为官之道、家风家教、勤奋学习、廉洁奉公等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太行山上》深度呈现太行军民浴血奋战、共同抗日的历史画卷,诠释、弘扬伟大的太行精神;《遇见秀容》把忻州优秀的历史、传统、民俗文化呈现给观众,引发精神共鸣。
      王琳表示,在传播山西文化、讲好山西故事的同时,山西旅游演艺还以创新创意持续赢得市场。比如,2013年2月18日正式公演的《又见平遥》剧场以黄土和瓦作为主要语汇,传统与现代融合一体,与拥有2800年历史的平遥古城遥相呼应,观众在剧场步行穿过若干不同形态的主题空间,表演者也在观剧人群中往来穿梭,实现“古今对话”;该剧荣获“全国首批SIT超级沉浸旅游项目”称号,截至今年“五一”假期,该剧已累计演出6750场,接待观众461万人次。2018年10月1日正式公演《再回相府》围绕5A景区皇城相府的量身订制,以真人、真事、真地呈现演出,让观众近距离地体验,在“穿越”中,观众从看客变成故事亲历者;这部剧成为国内旅游景区用时最短、投资最少的大型实景演艺项目。
      
    D 消费扩容升级:带动打卡游走向深度游
      一座城成全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当前,旅游演艺已成为旅游景区的“标配”,山西旅游演艺产品带来的沉浸式观赏体验对不仅丰富了游客对旅游地文化的体验感受,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激活了文旅夜经济,带动游客从打卡游走向深度游的同时,还促进了旅游地的消费扩容和升级。
      “太震撼了!演出过程中,晋商文化的底蕴和山西人的德行让我几度落泪,让我更深刻体会了晋商文化、晋商精神。”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来自河北石家庄的徐丽和丈夫安排了满满5天的山西行程,其中一天半时间就放在平遥古城,“白天逛了古城的日升昌票号、镖局、县衙等经典经典,登上古城墙俯瞰了古城全貌,晚上看了《又见平遥》,还能顺带看看古城夜景,第二天再到城外逛逛、采购些特产,行程也算圆满啦。”
      “山西旅游演艺加深了游客对山西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有力补充、延伸和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促使更多远方的客人愿意来、留得住,增加游客旅游体验的深度,也促进了文旅消费的升级。”山西荣时旅行社副总经理、国家金牌导游张晓旭告诉山西晚报记者,现在,山西旅游演艺已经逐渐成为旅游产品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接待的地接团当中,安排旅游演艺行程的团队基本上占到了50%,而且比例还在不断提升。
      山西的旅游演艺布局已经非常丰富,演艺种类和体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比如《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再回相府》《遇见秀容》等都是行程中的人气项目,远方的游客非常喜欢。游客可以通过这些旅游演艺,沉浸式地了解山西的历史文化,通过走进故事感受山西人的精神内核,从认识山西、感知山西,最后熟悉山西。
      
    E 潜力空间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齐头并进
      如何在旅游演艺基础上持续丰富拓展文化旅游业态,实现以点带面,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目标?如何立足本土,继续挖掘山西旅游演艺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以匹配山西文化资源大省的实力?山西旅游演艺正在持续探索有效的实践路径。
      王琳举例称,比如《又见平遥》在单一演艺剧目产品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品牌矩阵效应。又见一面主题餐厅2015年9月建成营业,又见文华大酒店2016年7月建成营业。“印象·新街”主题酒店群、古城旱码头、文化漫游体验区等又见文化圈的建成,进一步推动《又见平遥》品牌产业链完善,又见平遥文化产业园2021年成为山西唯一入选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遇见娘子关》项目的落地运营极大完善了娘子关景区休闲业态,助力娘子关文旅特色小镇品牌升级,在推动山西演艺集群发展的同时,不断带动地方就业和民宿、酒店、餐饮等产业发展,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旅游演艺+”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以优质供给撬动潜在需求,实现了一部演艺带火一个景区,带动一方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旅游演艺作为文化传承传播和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未来,山西旅游演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巨大的发展潜力。”王琳认为,从地域分布上,要进一步推动旅游演艺优化布局,尤其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大同亟须在推出地域代表性文化旅游演艺项目方面破局,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从文化挖掘上,要进一步聚焦尧舜德孝、关公忠义、能吏廉政、晋商诚信等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从文化到理念、从创意到项目的转化,促进多样化、差异化发展,注重突出特色;从项目打造上,要进一步对标全国一流演艺项目,树立精品意识,从提升创作质量、推动业态模式创新、壮大演艺市场主体等方面协同发力,努力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旅游演艺作品,形成与文化资源大省相匹配的旅游演艺实力。

    山西晚报记者 张彩云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11期

    • 第2023-05-10期

    • 第2023-05-09期

    • 第2023-05-08期

    • 第2023-05-05期

    • 第2023-05-04期

    • 第2023-04-28期

    • 第2023-04-27期

    • 第2023-04-26期

    • 第2023-04-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