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我省各大博物馆都精心准备了丰富精彩的文化活动,山西晚报·文博山西也备好了两场直播,让大家在线上体验看展的愉悦,感受山西悠久的历史。
18日上午8时30分,本报直播团队走进大同市博物馆,为大家带来5·18系列活动暨“晋商历史文化特展”的现场实况;10时,另一直播团队与全国部分省份的记者一起,走进荣获“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殊荣的10个考古工地现场一探究竟,其中包括山西兴县碧村遗址,届时,直播团队将带领大家一起感受4000多年前“石城”的风采。
大同市博物馆: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晋商历史文化特展
直播平台:新浪微博@山西晚报、山西晚报视频号、一直播@山西晚报
作为我省标杆性的历史文化场所,大同市博物馆备好了文化大餐: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晋商历史文化特展,让公众在精彩的活动中,领略文化的魅力。在当天的活动中,率先要在“张霭堂故居纪念馆”举办展品捐赠仪式,张霭堂先生为魏碑书法家,山西大同人氏,自幼酷爱、研习书法,其魏碑书法充分继承了北魏早期书法的粗犷、质朴之风,充满率真之气。如今,张先生的后人,要将先祖留下的书法作品,捐赠给大同市文物局,以供更多人了解这位我们身边的书法大家。捐赠仪式过后,还有一场非遗演出,其中有山西民歌演唱,有北路梆子《大登殿》选段,还有大同的数来宝《夸大同》,以及“云冈束腰鼓舞”的表演,定会让大家在屏幕前领略到别具一格的大同非遗展演的特色。
庆祝仪式后,“风起塞上纵横天下——晋商历史文化特展”将正式在大同市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报直播团队也会立足本展览,为大家带来展览上的最新资讯,敬请期待!
兴县碧村遗址考古现场:寻古探源 聆听文明回声
直播平台:文博山西视频号
2023年3月2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正式揭晓“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省兴县碧村遗址榜上有名。在很多人眼中,考古的世界中充满神奇感,令人心驰神往。这回,我们就要带领大家一同去“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的工地现场转一转,领略不同地区的历史遗存,感受迥异的人文风采。
除兴县碧村遗址,“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还包括: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陕西旬邑西头遗址、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此次直播,山西晚报联合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湖北极目新闻、山东闪电新闻、河南大象新闻、华商传媒集团二三里资讯、吉林电视生活频道、浙江日报潮新闻共同推出“寻古探源 聆听文明回声”5·18国际博物馆日聚焦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联动直播。
兴县碧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是目前在入黄河口处发现史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石城,多角度揭示黄河岸畔4000多年前的先民生活。该遗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碧村村北。遗址三面环河邻沟,东、中部各修筑一道纵贯南北的城墙,形成一座具有内外双重城墙的石城聚落,城内残存面积75万平方米,主体年代相当于龙山时代晚期,下限可延至二里头时代早期。碧村遗址考古工作始于2014年,2015年开展首次发掘,找到了遗址核心建筑区及城墙。此后,在“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课题支持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吕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遗址全面考古工作和多学科探索。在本次直播中,该考古项目领队张光辉,与本报全媒体记者杨晶一同,带你走进这座“石头城”,共同感知脚下4000多年前这座城址的恢弘。
山西晚报记者 孙轶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