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贯今古,璀璨光华新晋商。这是祁县“一带一路”合作区展示馆开篇第一句话,在这座展示馆里,祁县有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和雄浑,有作为晋商故里的传奇和荣耀,还有作为中国玻璃器皿之都的机遇和挑战。
放眼祁县,在这块不足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5000年至7000年以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公元前556年,祁奚建城兴邦。
沧海桑田间,这块土地与诗意连接,相继诞生了200多位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
千山万水中,这块土地与远方连接,这里的人们不畏艰苦,深入闽、赣、湘等产茶区,一路向北到达中俄边境恰克图,不仅走出了一条“万里茶道”,还扩疆拓域,驻东亚、通欧洲,沟通了发达商埠与偏远边疆,搭建起世界贸易的桥梁,足迹遍布每一个“有麻雀的地方”。
赓续创新,是厚植在这块土地的文化底色,而今这块土地活力迸发,才智涌流,一支吹杆百年坚守,晶亮剔透的玻璃器具“吹”向欧美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演绎着祁县文化新名片的传奇。
名片1 玻璃文化
祁县玻璃器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美融合,淬炼出中国玻璃艺术独有的神韵。
“一带一路”开创商机 吹制玻璃得以传承
5月25日,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采访团记者走进祁县“一带一路”合作区展示馆。这里陈展着祁县“一带一路”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合作区申报历程、前景规划、区域辐射以及祁县玻璃器皿、酒类饮品、碳素产业等五大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合作情况。
展馆运用了幻影成像、全息投影、电子沙盘、视频联动等声光电方式,以全新的视角对开放发展中的祁县进行综合展示。其实,严格意义来说,“一带一路”馆就是祁县县情馆,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在祁县设立“一带一路”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合作区,祁县成为全国第一家“一带一路”中小企业合作区和第十三个中小企业中外合作区。
而能够获得这份殊荣,离不开祁县玻璃百年来的坚守打拼与创新发展。2022年全县玻璃器皿产业总量为21万吨,年产值达22亿元。
2022年10月,祁县玻璃入选山西省首批十大特色专业镇。2023年,祁县玻璃器皿被工信部授予“全国百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2016年到2018年,祁县玻璃器皿连续三年荣登国宴餐桌;在G20杭州峰会、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上,祁县玻璃器皿大放异彩、惊艳四方。
抓住“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祁县的玻璃器皿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现有50余家玻璃企业,直接从业人员2.5万余人。
在祁县红海玻璃文化艺术园,玲珑剔透、色彩艳丽的玻璃制品让人眼花,巨大的“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图铺满墙面,祁县玻璃器皿在中东、东南亚、欧洲、中非等地区的出口路线一目了然。
李健生是祁县红海玻璃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兴致勃勃地拿起一件件充满异域风情的酒具、灯具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说:“我们现在60%的玻璃产品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的阿拉伯国家,还有一部分销往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最让他引以为自豪的是,在生产流水线不断迭代的今天,人工吹制玻璃器皿这一古法绝技,不仅得以传承,而且还将继续发扬光大。
人工吹制,说白了就是口吹玻璃,师傅用一两米长的吹管裹取玻璃熔料,深吸一口气,鼓着腮帮子稳定将气送进管中,随着双手缓慢地转动,玻璃逐渐膨胀成形,师傅小心翼翼地拿捏着玻璃的厚薄均匀度……
口吹玻璃,仰赖的正是师傅对火候、手感、气息等多年经验的累积,一代一代玻璃师傅接力创新,这份坚守和匠心,也是祁县玻璃文化的光亮所在。
而今,祁县人工吹制玻璃器皿产品占全国产量的60%,人工吹制高脚杯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
记者在店里遇到正在淘宝、抖音带货玻璃制品的三位主播,手机前摆着的杯子、花瓶,浑圆流畅,有的清透晶莹,有的色泽饱满。听主播们报价,九块九、十九块,原因是有些微瑕疵,山西晚报记者好奇拿到眼前反复打量,找不到哪里不对劲儿。主播逐一解释,这个的瑕疵是一颗小气泡,这个是流纹,厚度不太均匀。
其实,小小瑕疵对使用及美感并没有影响,但这恰恰也正展现了口吹玻璃器皿的独一无二,是一种匠人精神的证明。主播说,不少顾客专挑这种产品,因为更加与众不同,趣在其中。
没有两件相同的人工吹制玻璃,每一件成品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美丽瑰宝,任时代变迁,唯匠心如初,吹一件清亮明艳,美好的刹那凝固成永恒。
名片2 晋商文化
独具祁县特色的晋商劲旅铸就了茶通天下、汇通天下、货通天下、德通天下的辉煌,近年来更取得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乔家大院提档升级 旧时宅第有新样貌
5月26日,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记者团车辆驶进“乔家大院”停车场。放眼望去,停车场宽阔齐整。
复盛城特色街区是进入乔家大院的第一站,虽是商铺,却毫无市井喧哗,满满的文艺范儿,雕廊飞檐、青石板砖、花草别致。一路走到牌楼下,两只喜鹊一直在上空盘旋,一个个旅游团相继在牌楼前合影。
乔家大院于绝大多数人,已经耳熟能详,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三晋第一院”等,是祁县文旅名片最亮的一张,采访团记者也曾多次来过这里。这一次,提档升级后的乔家大院,不论从全局还是细节,着实惊艳了众人。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在中堂、德兴堂、保元堂、宁守堂和乔家花园五部分组成,共有18个大院、41个小院、731间房屋。
作为晋商文化重要传承地,乔家大院不仅有宏伟壮观的建筑群,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浓厚的人文气息。大院中的家风文化、楹联文化、建筑文化等宝贵的精神财富,习传数百年。
如何把这份厚重的文化底蕴,深度传递到游客心里,这次探访乔家大院,明显能够感受到用心的设计与运营。
游客穿院过堂,可以在19个标志性建筑院落打卡签章,留一份独有的纪念;可以在德兴堂四号院小憩,坐在八仙桌旁品茶,看一场晋剧、祁太秧歌、形意拳的演出;可以进到主题邮局,发一张建筑美学的明信片;可以在文创小屋,看到乔家茶文化、乔家婚俗、乔家福字、犀牛望月镜、晋商家训、晋作家具、建筑纹饰、建筑风格、乔家全景、大红灯笼等各类物件;还可以在花园里免费酌一盅乔家酒,套上明清服饰演绎国潮之风,和剪纸、烙画葫芦的非遗传承艺人学一招,在绿树上挂一幅红艳艳的祝愿牌……
记者注意到,“四堂”的门口、过道或是院落、墙上挂着的路线导引牌,设计取自乔家房屋的青瓦飞檐。立在地上的注解牌,取自乔家镇宅之宝“犀牛望月镜”的造型。
乔家大院花园里小桥流水,蝶舞鱼嬉,草青花红,生机无限,绿荫下恰好安放着桌椅,时时处处吸引游客留住脚步。
在花园里,采访团遇到一位来自天津的游客,他品尝着免费提供的白酒,说“这有点度数”。工作人员笑着回复“42度”。游客告诉记者,他于2008年曾经来过乔家大院,一个小时逛完就离开了,这次一看,感觉除了“四堂”外,其它地方变化太大了,走走看看,已经快3个小时了。
乔家大院工作人员张紫涵告诉记者,近年来,乔家大院以人为本,深挖内涵、拓展外延,针对游客需求,增加了体验性、互动性及参与性项目,想方设法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升级优化景区游客中心的功能布局、设施服务;完善升级游览线路、游客步道、休息设施、标识系统等景区硬件设施,满足游客需求;完善景区信息化,打造智慧型文化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人性化、便捷化、精细化的智能旅游体验。
比如完善了手机加油站、邮政服务、开水供应点等基础设施,增设了母婴室、影视休闲区;重新补齐、检修了雨伞雨具、轮椅、童车等便民设施;母婴室配备了育儿书籍、哺乳小贴士和婴儿日用品等,并做到“一客一消毒”,让母婴室服务充满人情味。同时新建、提升改造星级旅游厕所、升级售检票系统、无障碍通道门禁系统等。
“体验更精致、设施更精良、景观更精美、服务更精心、运营更精细”是乔家大院提档升级的核心,通过互动性展示、沉浸式感受、参与性游览的体验过程,实现游客与文化的深度互动,让游客从传统的参观式游览过渡到互动体验式游览,凸显“晋商第一院”的文化内涵和晋商精神。
斯人虽逝,宅第犹存,向上向好,永无止境。祁县将持续放大乔家大院品牌引领作用,还将培育“夜经济”,拉长文旅消费链条,打造晋商文化旅游名片的新高度。
山西晚报记者 赵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