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令人尴尬的“社交癌”吗?打个喷嚏,大笑一声,跑步上楼……一不小心,漏尿了。尽管尴尬和不便,但很多人认为这是产后的正常现象,忍一忍就过去了。其实,产后尿失禁是盆底肌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被称为“不致命的社交癌”。“虽然不致命,但确实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在北大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府城园区,妇产科主任王丽娟和护士长王莉给山西晚报记者介绍了产后盆底康复的重要性,“很多妈妈生产完会忽视盆底康复的重要性,也有很多中年女性由于盆底未恢复好引发阴道炎、肚子坠胀感、小便不尽等才到医院就医,但实际上,盆底康复越早介入越好。”
A 释疑:
盆底功能障碍就是尿失禁?
王丽娟介绍,盆底是指封闭人体骨盆底的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结构,它就像一张坚实的“吊床”,承托着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参与控制排尿、排便、性生活、协助分娩等重要功能。而因各种因素导致的盆底功能受损,从而出现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被统称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曾经,有权威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女性盆底疾病人数近2亿人,46.5%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急迫性和压力性尿失禁,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超过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在英国,2016年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1/3的患者选择默默承受产后尿失禁,1/3患者在医生诊疗咨询时表现很尴尬。在美国,每年用于治疗盆底疾病的费用是肾透析和冠脉搭桥的总和。盆底功能疾病现已成为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女性在妊娠和分娩期间,盆腔压力增大,导致盆底肌肉松弛,造成盆底功能受损,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盆底脏器脱垂、尿失禁、粪失禁、便秘等。”王丽娟介绍,产妇在妊娠期间,整个子宫的重量随妊娠期的进展而逐渐增加,子宫在盆腔内的位置也逐渐向下移位,从而使更大的力量直接压向盆底的支撑组织,这张“吊床”被拉到最大弹性。分娩后,这张“吊床”的弹性变差,其“网”内的器官无法固定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也就是盆底功能障碍。其中,尿失禁是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患病率约有39.3%;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约有15.4%。很多患者因为担心不小心尿湿了裤子而不敢参加社交活动,并且产生焦虑、尴尬和沮丧等各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人际交往,所以它又叫“社交癌”。
B 误区:
顺产才需要做盆底治疗
很多产后的妈妈会有误区,觉得自己是剖宫产的,盆底没有损伤,不需要做盆底治疗。“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王丽娟说,还有些产妇去医院做了盆底评估,评估结果不好,但是没有临床症状,觉得也没有必要做盆底治疗。实际上,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顺产,产后42天都应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因为在妊娠期过程中,盆底受到的压力会随着腹内宝宝的变化而变化。子宫的增大、长期重压和分娩时肌肉的极度牵拉,都会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造成影响。盆底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帮助指导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恢复受损的盆底。
在临床上,评估的肌电异常早于临床症状的发生:若评估有异常的,即需要治疗;若等出现症状再治疗,治疗起效时间就会拉长。在妊娠前进行盆底功能评估,了解盆底的功能状态,有利于学会正确的Kegel运动,强而有力的盆底肌更利于胎儿的娩出。尤其是计划第二次妊娠的,盆底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后盆底疾病的发生。
“要知道,由于重力作用,盆底肌也会像脸一样松弛下垂,出现问题,所以我们要像呵护我们的脸一样呵护盆底肌。”王丽娟说。吸烟、长时间站立、憋尿、重体力活动等都可能导致盆底肌受损。她特别提醒说:“有些人蹲厕所习惯看手机,一看半个小时,这样持续处于一个腹部增压的状态,也容易出现盆底问题。”
另外,一些女性在健身减肥时,进行跳绳、跑步、深蹲等运动,也会造成腹部压力增加,引发漏尿。这时,如果只是轻微的漏尿,可以尝试将盆底肌夹紧,逐步增加运动时间,进行提肛运动,观察是否可以改善。为避免尴尬,也可以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对盆底器官冲击较小的运动。如果长时间无法控制,建议去医院进行盆底肌检查。
王丽娟表示,尿失禁是可控、可治的疾病。女性不要因为害羞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要及时就医,还自己一个高品质的生活。
C 专家:
找到盆底肌是评估的关键
王莉表示,在评估的时候很多人找不到盆底肌,无法进行正确收缩,导致评估困难。如果不能准确找到盆底肌位置,家庭训练也不能常规做,那么该怎么正确找到盆底肌呢?她介绍了几种方法:
1.排尿中断法
排尿中断法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但不宜常用。在产妇解小便的时候,突然中断排尿——夹紧,这时使用的就是盆底肌。
2.自我感知法
当你咳嗽或者大笑时会感到肛门上提、盆底有肌肉收缩,收缩的肌肉即盆底肌。
3.手指感知法
将手指清洁干净,用食指和中指插入阴道内约2、3厘米,反复收缩和放松耻骨肌,让你的手指感受肌肉的力量。正常情况下,你的手指有明显的包裹感或者吸附感。如果什么感觉都没有或者感觉力量很小,说明盆底肌肉薄弱;如果插入手指困难,或者感觉疼痛,表明盆底肌肉紧张,要放松后再次进入,如果还是疼痛,考虑是肌张力高或者有外阴疼痛综合征等。
4.镜子观察法
坐在椅子的边缘,同时调整镜子到合适的角度查看盆底。最容易观察到的就是收缩肛门,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还会带动到会阴的运动,再试着呼吸吐气时收缩阴道口的位置。肛门括约肌收缩时,用手抱起膝盖向前提升盆底,腰部和臀部就会放松。重复这些动作,观察尿道慢慢关闭、尿道上提和阴道口的关闭。观察完,放下大腿后,盆底慢慢地放松。
5.吹气法
坐姿,用力吹气球,你会感觉到骨盆下部有块区域在用力,可能小腹还会向外鼓,这就是骨盆底区域。当你用力吹气球时,腹部收缩,会感觉到两腿之间挨着椅子的部位有明显的鼓胀感和收紧的感觉,这个抗衡的压力来自盆底肌。试着收紧盆底肌,会发现之前的鼓胀的感觉变弱了,取而代之的是盆底肌和小腹肌肉的紧实。
6.卫生棉试验法
首先,洗手,将卫生棉条用温水浸湿,缓缓插入阴道,尽量放到位。然后,慢慢向外牵拉卫生棉条,如果你拔出来比较费力,说明你的盆底肌肉能绷紧;如果很轻易就拔出来,那么说明盆底肌肉缺乏力量——阴道松弛。
7.仪器帮助法
使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借助电刺激,当感到阴道周围的肌肉收缩,收缩的就是盆底肌;做生物反馈训练,看基线的变化,当快肌、慢肌收缩时,用到的就是盆底肌。如果一种方法找不到的情况下,多试几种方法哦!正确找到盆底肌位置,盆底才能得到有效康复。
D 建议:
产后要做盆底康复评估
“产妇分娩后的42天做盆底功能检查,确实便于发现问题及早治疗,早治疗、早训练,而且花费少、效果好,因为产后3个月为盆底黄金恢复期,产后一年内都是产后康复的理想时间段。”王丽娟表示,她为新手妈妈介绍了盆底肌肉训练(kegel训练)进行产后盆底修复,主要方法为:做缩紧肛门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秒后放松,连续15分钟至30分钟,训练6周至8周为1个疗程,4周到6周患者会有改善,3个月至6个月有效果。
“现在90后的年轻妈妈们可能会更注重这方面的知识,也会有一些人及时干预,但相对的,再向上一些年龄的人可能已经出现问题了,但羞于启齿、羞于就医,这是我们比较关注的。”王莉说。“因为我们的含蓄,所以很多女性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都没有到医院及时就诊,导致最后只能通过手术来解决问题。”王丽娟说,前段时间,她就接手了这样一位病人:患者已经60多岁了,因为私处的疼痛就诊后,王丽娟才发现她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子宫脱垂,宫颈口已经暴露在阴道口了。可怕的是,临床上,这样的患者还有不少。
那是不是生产几年后就不能再进行盆底康复训练了呢?“不是的。”王丽娟说,实际上,只要出现问题、及时就诊并针对性地对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或进行治疗,同样可以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的加重。
女性在怀孕分娩后,盆底肌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若没有得到良好的康复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也会层出不穷。因此,王丽娟提醒广大女性,轻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脱垂逐渐加重,可以出现腰骶部酸痛、下坠感、便秘、尿频、排尿困难或尿失禁,暴露在外的子宫和阴道壁长期与衣裤摩擦出现了溃疡、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应及早做盆底功能筛查,轻度患者及时做盆底康复治疗,预防脱垂加重,尽量避免或延迟手术干预。
同时,她也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女性这种“尿失禁”的现象,一定要把盆底功能障性疾病的治疗前移,让广大女性重视并了解盆底疾病。她说,女性盆底疾病的普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尤为重要。很多早期患者,往往只需要简单的自我康复训练就可以完全免去尿失禁这种“社交癌”的痛苦。
E 答疑:
这些问题女性朋友要注意
1.评估肌力正常,有前壁膨出,需要做治疗吗?
答:需要。盆底肌是一组肌肉,不是一块肌肉,当盆底肌肉损伤后,会有盆腔器官的脱垂,这时综合肌力虽然正常,但阴道前壁已经膨出,尿道或膀胱的解剖位置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功能也将会发生变化,即使暂时没有漏尿的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漏尿或盆腔器官进一步脱垂,这种情况可以给予指导后做凯格尔锻炼或阴道哑铃训练。建议进行长期的家庭盆底肌训练。
2.阴道壁膨出的产妇很多,能不能提供这方面的指导?
答:产后阴道前后壁的膨出,主要为盆底肌功能下降,或伴有盆底神经和韧带损伤所致。盆底康复能减缓病情发展,对于轻中度的阴道壁脱垂需要较长时间的盆底肌康复治疗,结合家庭盆底肌训练。对于中重度脱垂如要恢复解剖位置则需要手术治疗,此时盆底肌康复治疗只是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方式。
3.患者做Kegel运动的时候,看上去收缩和放松都还不错,但她临床表现还是憋不住尿,如何治疗?
答:重点观察肌力、收缩时间指标。肌力尚可,收缩时间明显延迟,也会导致尿失禁。可以教导患者模仿咳嗽,收缩盆底肌动作,训练肌纤维募集速度,“憋不住尿”多是急迫性尿失禁,存在膀胱逼尿肌的过度活动问题,治疗建议采用放松治疗,加上低频(过度活动)电刺激,加Kegel模板训练。
4.请问恶露没排干净可以做盆底治疗吗?会不会有副反应?
答:恶露没干净不能做经阴道的盆底治疗,但可以进行促进子宫复旧的治疗。促进恶露排出、促进子宫恢复,连续做5~8天,然后B超观察子宫恢复的情况。严格控制禁忌证是安全无副反应的。
5.漏尿是不是宝妈和中老年人的专属?
答:不是。
据统计,女性中23%-45%都存在尿失禁的问题,严重的甚至需要带着纸尿裤才能出门。尿失禁虽然不致命,但却严重影响了生活品质,甚至危及心理健康。而尿失禁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3种类型。虽然导致尿失禁的主要最常见的因素是怀孕分娩和衰老,但是慢性咳嗽、长期便秘、肥胖等也是引起尿失禁的因素,也会让盆底肌产生损伤。所以,未生育过的女生和男生都有可能会出现盆底疾病。
6.只有顺产才会漏尿吗?
答:产后妈妈漏尿比较常见,很多人甚至认为只有顺产才会漏尿,其实这都是误区!不管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只要是怀孕,就都会有漏尿的风险。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