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国际

已在用于排放核污染水的海底隧道灌注约6000吨海水

日本一意孤行坚持核污染水排海

  据新华社电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6月6日说,向用于排放核污染水的海底隧道灌注海水的作业已于当天早晨结束,相关的全部工程预计在6月底前完成。
  这条为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而修建的海底隧道长约1公里,2022年8月正式开始施工,今年4月下旬完成挖掘工作。
  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福岛广播公司电视台等媒体6日报道,在清理和撤掉隧道内的设备和材料后,东京电力公司从5日下午开始向海底隧道内灌注海水,当地时间6日5时左右完成约6000吨海水的灌注作业。
  报道说,海底隧道的排放机制是,将陆上排入的经稀释后的核污染水,通过灌满海水的隧道输送到海上的排水口。东京电力公司表示,还有一些与排放相关的设施尚未完工,例如用于排放前暂时储水的水槽等,计划6月底前完成全部工程。
  日本政府2021年4月13日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染水过滤并稀释后排入大海。尽管日本渔业团体、部分地方官员等强烈反对这一处理方案,中国、韩国等邻国也强烈反对和质疑,日本政府依然无视反对声音。2023年1月,日本政府将福岛核污染水的排放时间定为“今年春夏之际”。
  相关
  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六月理事会上
  中国严厉抨击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 
 
  据新华社电 6月5日,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中国理事张克俭在维也纳出席国际原子能机构六月理事会,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发言,严厉抨击日本排放福岛核污染水计划。针对日方狡辩,中国常驻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李松行使答辩权,予以严辞批驳。
  张克俭指出,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是关乎全球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的重大问题,不是日方一家私事。日方无视本国国民及世界各国的正当合理关切,迄未就各方关切作出科学、可信说明,也没有同包括邻国在内的利益攸关方进行充分协商,一意孤行加速推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张克俭强调,福岛核污染水总量之大、成分之复杂、处置周期之长史无前例。处理后的核污染水中仍有多种放射性核素含量超标,成熟性和有效性有待验证。日本妄图掩盖核污染水排海危害,在未对有关技术和净化装置长期可靠性进行验证的情况下强行推进排海计划,不可接受。
  张克俭敦促日方重视国际社会关切,认真履行自身国际义务,以科学、公开、透明、安全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并接受严格国际监督,不得损害技术工作组权威,不得歪曲技术工作组报告,不得将技术工作组审查当做“护身符”。希望国际原子能机构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充分听取利益攸关方意见,严格贯彻落实相关国际安全标准和良好实践,技术工作组最终报告不得为日方排海方案背书,坚决杜绝日本不负责任的排海行径对全球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危害。
  日本代表称,经过净化的“处理水”与核电站正常运行排水并无不同,其排海方案是科学合理、经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审查认证的。
  李松指出,自从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特别是邻国强烈反对,悍然决定排放福岛核污染水以来,反复辩称他们要排放的是经过净化的“处理水”,是安全无害的。既然无害,为什么执意要向海洋排放?日本专家委员会给出的答案很明确:这样做最省钱,对日本自身的污染风险最小。
  李松说,关于福岛核污染水处置问题,日方经济产业省曾提出五种方案,邻国专家也提出过有关方案。日方在没有充分论证排海以外其他处置方案的情况下,从一己私利出发,单方面决定将核污染水向海洋一排了之,这将使福岛核事故污染风险转移到邻国和周边环境,进而导致全世界、全人类受到二次伤害。这种长期、大规模污染海洋环境的行径史无前例。
  李松强调,日方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工作组赴日,其授权范围被严格限定于评估排海这一种方案,排除了其他选项。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技术工作组作出何种评估和结论,都不能说明排海是处置福岛核污染水唯一、最安全和最可靠的选项。工作组开展的任何工作,也不能成为日方排海决定的“护身符”“通行证”。中方强烈敦促日方正视国际社会严重关切,以最安全、最稳妥的方式处置核污染水,并接受严格国际监督,确保福岛核污染水不给世界带来长期危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06期

  • 第2023-06-05期

  • 第2023-06-02期

  • 第2023-06-01期

  • 第2023-05-31期

  • 第2023-05-30期

  • 第2023-05-29期

  • 第2023-05-26期

  • 第2023-05-25期

  • 第2023-05-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