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中山河》王芳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文化散文,从大众耳熟能详的10部古典戏曲入手,如《赵氏孤儿》《西厢记》《单刀会》等,写发生在表里山河的历史故事,写独特地理环境孕育的文化,写山西地理历史以及衍生的文化信息,视野开阔,延伸到中外,从而引发思考。作者是懂戏的人,她在戏中看到了山河历历,在山高水长里看见人心。如此看戏,世界之宽敞、人生之跌宕,便尽在戏里了。所以该书既有文化上的书写,也有现实生活里的对照。
《戏中山河》——表里山河为戏台,历史过往演大戏。以黄河吕梁为屏,以千里太行为障,千百年来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不知书写了多少像戏一样的故事,像故事一样的大戏。戏是乐谱,山河是神韵,而历史就是大戏的魂魄。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让我们随着王芳的点睛之笔进入她用戏剧装扮的山河世界。
记得曾经《赵氏孤儿》这部戏一上映,我就对赵氏孤儿的故地产生质疑,熟读《晋国史》,对照《左转》《史记》,我百思不得其解,一个晋景公平衡各方势力的政治事件怎么会出现在太行深处藏山这个地方,看了王芳的《戏中山河》我释然了。以戏的方式解读历史疑惑,从考古到史书典籍,再到一双睿智慧眼,一个宏大的历史画面呈现在眼前。这是一部表现忠义的大戏,也是一部晋国史的节选,看来王芳对晋国这段历史一定熟稔在心,驾驭起来得心应手。在这个篇章里王芳提到旅行家马可波罗把中国大戏带到欧洲,影响了欧洲一代人的思想变革这个线索,使我非常震撼,耳目一新。作为作家,王芳的视野是开阔的。
世界上先有人后有戏,先有关羽后有关汉卿,有关汉卿才有大戏《单刀会》。王芳行走在寻关的路上,从故里潞城、藏于盘秀山中的上党关,到解州关公故里,她走遍大江南北,关公庙比比皆是,王芳用她的步履丈量着寻关之路。其中一段:“犹记得站在解州常平关帝庙中,那几株树争先恐后地向我诉说着关羽,那‘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就跳荡在眼前……”这是王芳对英雄的敬畏之情,在这里王芳用文学的语言把自己的内心表达融入到这部历史大戏里,非常精彩。从戏里走到历史当中,反复揉搓,还原一个历史真相,唱出一代英豪的浩然正气,最后回归故里的古树下,完成心中的祭祀。王芳在这篇章里用她独特的语言解析戏里的关公,其实她正在用内心唱一部《单刀赴会》的大戏。
从《西厢记》里我看到一个博学的王芳,她用浸入了爱的语言给我们诉说着”莺莺“的故事,我想她一定把自己也融入到戏的角色里了。她文笔秀丽而不失犀利,娇柔缠绵而不失理性,使我置身其中不忍离去。爱情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梦境,抛却杂念的爱情更是每个人渴望而不可及的夙愿,王芳用故人的语言表述了爱的真谛,欲罢不能。从唐代的元稹,解析《莺莺传》爱的初衷,到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到元代王实甫参与董解元《西厢记》搬上戏台,再到戏剧的发展和山西蒲剧遇到的窘境,王芳给我们唱了一部经年大戏,一句话:“天南海北,我在普救寺等你。”这是对爱情和故乡的坚守,意味悠长。在这一篇章里,有真相,有原型,有历史过往,还有时代的大幕,令人啧啧称奇。
《珠帘寨》是部戏,也是一段历史,王芳在复原一段后唐历史。这个王朝曾经书写在历史里,而这个王朝曾经发生的故事“珠帘寨”就在作者故里。在这里,王芳更多地透露出对家乡的垂爱,对家乡山水的描写,字里行间都是浓浓的深情,可是情感下的理性是一个成熟作家的素质,她的写作脉络没有因为感性而失去理性思维,读她文章还可以重温一段后唐历史。文章最后一句:“这是一种怀念,也是一种祭奠。”这句祭奠把作者内心的情愫提高到一个无可及的高度。
还有《两狼山》,王芳在这里身兼学者和作家两种身份,她要还原历史,也要推崇英雄,她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也是一个肩负责任心的作家;还有《玉堂春》,王芳把自己注入苏三的灵魂里,叙述着苏三从洪洞去往太原的沉冤昭雪之路,这是一种有新意的文学手法。就像王芳说的,“我的这本书写戏不是戏,而是一本承载着历史人文的书”。她在挖掘地方文化,也在推崇山西的经典;她在讲苏三的故事,也在鞭策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如果你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其中端意。身为洪洞人,对王芳严谨的求知欲望和对洪洞文化深入地挖掘,表达深深谢意。
其实我对戏没有什么研究,连喜欢也说不上,小的时候看戏专等一阵锣响,却能在一阵厮杀后呼呼大睡,演了什么,唱了什么,我不知道。长大后,特别是进入中年的我,收回了不羁的心,钟情于历史和写作,才知道先有历史才有戏,戏来自于历史,它是历史的一个最原始的载体和传播方式,戏和历史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成就了我们国人数百年来赖以愉悦的文化,就像西方的歌剧。这也是为什么急于得到王芳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这本《戏中山河》的初衷。
跟着王芳去看戏。翻开《戏中山河》,随着王芳的脚步,徜徉在表里山河的沟壑川流中,原来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充斥了血腥的温度,每一棵古树都承载着万丈豪情,每一条流淌的江河溪流都浸染着似火柔情,他们不是标志性的固物存在,它们似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存活在乾坤之间,一条条充血的汉子和它们穿梭在一起,那就是一台台戏。戏是历史,历史是戏,他们共同书写着曾经的精彩瞬间,或者,他们本身就是一段历史。随着大戏拉开帷幕,娓娓道来。这时候敏锐的王芳抓住了这个神灵交汇的瞬间,把它们从舞台上请了下来,然后用她的神笔带着他们的魂魄回归历史。于是,我们看到一部部历史大戏,他们是历史人物,也是戏中豪杰。
王芳的语言是犀利的,她的笔墨是严谨的,在开读以前,我戏言要寻找文中瑕疵,但最后我被深深折服,无言以对。戏是我们进入历史的引线,它是不容有任何修饰和篡改的。王芳的脚步是急骤的,也是稳健的,就像踩着哪吒的风火轮,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她走出了一个春秋战国到明末清初的距离。王芳是博学的,作品中众多的典籍里都能找到她出没的身影,而且是风风火火的。比如《史记》《西厢记》《吕氏春秋》等等,数不胜数,她来回穿梭,乐此不疲。
读一本书,认识一个作家,《戏中山河》是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历史大戏。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一个孜孜不倦、桀骜不驯而又才华横溢的勤勉作家王芳。
卫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