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频道

山西考古博物馆内

视频直播拉近考古与公众间的距离

  •   山西晚报讯(记者 孙轶琼)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围绕这一主题,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内举办了“新展开幕”“新书发布会”“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事迹报告会”“社教研学,开启考古旅程”系列文化活动,拉近了考古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为了体现考古成果的活化利用,考古博物馆特别推出“准望大地,是寻是尺——考古测绘科普展览”,该展览聚焦于田野考古测绘,通过“度量、淬炼、论坛”三个单元,描绘考古测绘的百年历程。此外,在庆典仪式上,“了不起的考古”系列绘本《寻踪西阴》正式发布,通过考古绘本,让孩子们更加了解、亲近出土的国家瑰宝,在考古中感受历史文化,感受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和博大精深。
      考古工地是什么样?其中有什么奥秘?对于公众来说,考古是神秘的,为了揭开这层面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特别安排了远程连线,通过视频的方式,对兴县碧村、垣曲北白鹅、夏县东下冯、沁水八里坪、高平十中墓地等考古现场进行了直播,考古领队介绍、考古专家面对面,让公众更加深入直观了解考古工作、了解考古学,增进大众对家乡历史和优秀传统古文化的了解。
      考古成果的背后,镌刻了山西考古人一辈辈栉风沐雨、精益求精的身影。通常,他们在幕后,但是在这样的节日里,他们带着自己的骄傲和成果,站在了台前。对此,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文博工作者,也是在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尉睿业、牛秀平,和“2022年度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田建文先生,结合亲身经历,围绕“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作主题讲述,充分展示文物考古工作者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
      仪式过后,考古博物馆的“里仁讲堂”也拉开两场讲座的序幕,由知名考古人吉琨璋先生和刘建国先生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充分运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研究成果,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壮阔历程。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09期

    • 第2023-06-08期

    • 第2023-06-07期

    • 第2023-06-06期

    • 第2023-06-05期

    • 第2023-06-02期

    • 第2023-06-01期

    • 第2023-05-31期

    • 第2023-05-30期

    • 第2023-05-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