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山西晚报

本报记者探访多地特色专业镇,探索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新路径

一“镇”带一方 一方促全盘

  •   编前语
      风起云涌,专业镇建设如火如荼,势头强劲,创新动能正在三晋大地全面释放。
      在滚滚大潮中逐浪而行的产业名镇,正成为山西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从传统优势产业中寻找转型突破口,在县域打造专业镇经济,进而推动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探索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有效路径。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在多地采访了专业镇建设的可喜进程。
      榆次怀仁老陈醋专业镇
      “陈”名天下 醋香飘至多个国家和地区
      “前期的两天是手工翻,后期的八天全部是用铁锹、叉子翻。通过手感温度就能感觉到醋酸菌生长开了没有,这需要工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积累。”6月13日,在位于晋中市榆次区张庆乡的山西灯山井酿造有限公司发酵房里,每天都查看菌群生长情况的公司总经理李成刚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在酿醋行业里摸爬滚打了40余年的他,对于发酵的过程早已了然于胸。
      榆次酿造业底蕴醇厚,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是远近闻名的传统陈醋酿造重要发源地和主产区。素有“山西酿醋第一村”之美誉的榆次张庆乡怀仁村,是山西省最大的原醋生产基地。怀仁醋以独特的酸、绵、香、甜、熏、浓、纯享誉全国,陈醋低温糊化及酒精发酵技术项目取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榆次怀仁老陈醋含有丰富的黄酮等物质,适当食用对人体有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等功效。怀仁老陈醋通过酿造工艺升级,提高生物肽及有机酸含量,实现醋产品“零添加”不变质,通过“熏”还可以使醋增色添香,缩短陈酿周期。2022年,晋中榆次怀仁老陈醋专业镇醋生产能力达19.6万吨,产值9亿元,陈醋国内市场占有率12%,产品出口美、澳、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榆次现有酿醋企业98户,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和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眼井”和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元庆隆”,有四眼井、灯山井、恒顺3个国家级地理保护产品,还有驰名国内的“金龙鱼”旗下食醋品牌“梁汾”及灯山井、四眼井、福源昌3个山西省著名商标。今年,榆次怀仁老陈醋专业镇被列为晋中市首批市级专业镇。
      山西灯山井酿造有限公司是在始创于1980年的榆次怀仁玉成酿造厂的基础上,经过多年发展改制而成的一家专业从事食醋生产加工销售的民营企业。该公司建有酿造车间、包装车间、陈酿车间、晒醋车间、动力车间等,目前具备7300吨的原醋存储能力,包装车间配套11条生产流水线,日包装能力达1.2万件。
      除了灯山井,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恒顺醋业,发展活力也如潮奔涌而来。山西恒顺老陈醋有限公司是由上市公司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成立的企业,食醋一期生产能力3万吨/年。现有恒顺牌山西陈醋、风味醋、酿造白醋等十余个品种,所有产品均自主研发,产品行销28个省、市、自治区。目前正在加快推进3万吨酿造食醋扩建项目建设进度,一期可年产5.2万吨食醋,预计年销售收入3亿元。
      强化全产业链发展思维,在做优主业的基础上,适应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开发新业态,持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也是榆次怀仁老陈醋专业镇建设的努力方向。在山西梁汾金龙鱼醋业有限公司,企业自主研发与设计的工业化全自动谷物固态发酵生产线,实现全自动、全封闭生产,目前生产有调味品醋、果粮醋饮、药食同源康养系列等20多个醋产品品类,已经储备和正在研发的醋类产品及醋类衍生产品还有30多个,醋产品产业链得到最大化延伸。
      在榆次怀仁老陈醋专业镇,除了生产陈醋、老陈醋、山西老陈醋、风味醋等传统调味产品外,醋企还推出调味定制醋,为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预制菜、主流即食食品企业提供山西陈醋小包,并深度延伸开发出醋饮品、醋糕、醋香皂、醋洗发护理等休闲保健产品、日用品、药食同源康养系列产品。此外还开发了集醋文化研学、旅游、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特色醋文化生态旅游老西醋博园。
      借专业镇建设的东风,榆次区正按照“龙头带动、文化塑魂、以文兴旅”的发展思路,在市场拓展、项目布局等方面全面发力,加大产品研发创新、加速产业链延伸,上中下游同步,形成正向发展闭环,着力打造集生产、文旅、研发为一体的醋产业特色专业镇。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 通讯员 郭娟

      平顺上党中药材专业镇
      种下良药 太行山腹地的村民致富有了新“方子”
      日前,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作为我省首批十大专业镇之一的平顺县被组委会确定为发言县,重点推荐上党中药材专业镇的建设情况。
      平顺县从镶嵌在太行山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到道地中药材的天然宝库,再到投资兴业的肥美沃土等三方面,作了上党中药材专业镇主旨推介。在会场,上党中药材专业镇展台备受关注,党参片、连翘茶、沙棘汁、潞党参口服液……从初加工制品到精深加工品,琳琅满目的各类中药材产品成为与会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不少投资者现场表达意向,寻求合作机会。
      沿着“党参一条沟”,走进平顺县龙溪镇的万亩潞党参种植基地,层层梯田里随处可见参农忙碌的身影,优良的自然条件加上当地人丰富的种植经验,使这里出产的潞党参根须饱满、品相优质,有着“参须上党者佳”的美誉。“我们种出来的潞党参绿色天然,有效成分含量高,很受市场的欢迎。”说起村里的潞党参种植情况,龙溪镇淙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陈琳满脸喜悦,“去年是个丰收年,我们村的800亩党参,亩产达到350斤,全村依靠种潞党参收入八九百万元,大家过上了好日子。”
      眼下正是金银花收获的季节。走进平顺县石城镇东庄村,一簇簇黄白相间的金银花俏立枝头,阵阵清香扑鼻而来。随着今年第一茬金银花陆续进入采摘期,在石城镇东庄村祥光种养专业合作社金银花基地里,二十多名村民正在采摘,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合作社通过流转200余亩土地种植金银花,如今地里生出了‘金银’。今年是合作社种植金银花的第三年,相较于前两年,产量最高,我们种植的品种主要是北花1号,从5月到10月,一年可以采摘三四茬,采摘期比较长。”合作社负责人赵先广介绍说。
      “我家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金银花,我每天来这里摘花,一天能摘20斤左右,一斤5块钱,可以挣上一百来块钱,我很高兴。”67岁的赵俊香是东庄村村民,除了流转费,她平时还可以在种植基地里打零工挣务工费。东庄村生态优越,气候宜人,浊漳河依村而过,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适合金银花的种植生长。
      平顺县地处太行山腹地,地势落差大,光照时间长,是中药材生长的理想之地。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动植物中药材300多种。其中,大宗中药材67种,潞党参、连翘等道地中药材10多种,堪称“天然中药材宝库”,是潞党参正宗原产地。作为全省中药材生产大县,面对“专业镇”建设这一创新矩阵布局,平顺县转变思路,从直接帮扶个别企业向系统帮扶行业发展转变,着力研究解决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以县域为平台整合了国家级上党中药材特优区、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园、长治市有机旱作绿色封闭区、产业扶贫等各类项目向中药材重点专业镇集结,先后出台《平顺县推进50万亩中药材基地县建设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潞党参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编制了《平顺县道地中药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平顺县道地中药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来规划引导、服务协调中药材产业发展。
      平顺县新建成的上党中药材专业镇孵化中心,展板上一组数据格外醒目:全县发展中药材67万亩,产量10257吨,产值8.01亿元,3.5万农户从中受益,实现稳定增收。“我们把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投入2.3亿元用于潞党参产业发展,对新增潞党参给予每亩400元、仿野生潞党参每亩500元的奖补。”中心主任王金金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县里还成立了全省首个财政支持的中药材产业化联合体,对中药材产业提供专项金融扶持,以此撬动了商业银行5亿元的贷款。
      从政策保障、金融保障,到新建5个专家博士工作站,再到“新农人”计划培育出1000多名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本土专家,构建起三级人才保障体系,包括引入振东、真奥、修正等知名药企,实现龙头带动下的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正是因为全要素的集聚,平顺中药材产业勃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不久前,国家相关部委一项专门针对平顺的调查显示,中药材产业作为天然的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已成为平顺县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

      山西晚报记者 张文举

    汾阳杏花村汾酒专业镇
      “醉”负盛名 清香白酒酿出幸福味道
      2022年9月,山西省特色专业镇发展工作会议上,杏花村汾酒专业镇被授牌首批10个省级重点专业镇之一。
      杏花村汾酒专业镇位于吕梁汾阳市,是全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也是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目前,专业镇共有白酒关联类企业485户,其中规上企业9户,挂牌上市企业1户。485户白酒关联企业中,有白酒生产企业83户,酒类包装彩印企业24户,酒类物流企业7户,粮食仓储加工企业4户,酒类销售企业367户,白酒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白酒产业贡献汾阳市50%的GDP、60%的税收和40%的就业岗位。
      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已初步建成集白酒生产、基地种植、包装彩印、仓储物流、文化旅游、康养休闲为一体的绿色循环发展体系。2022年,专业镇白酒及关联行业产值400亿元以上。2022年,汾阳白酒产业产能达到19.5万千升、产量17.7万千升、产值201.5亿元,产量占到全省的4/5、全国清香型白酒的1/5,而汾酒集团产量占比70%、产值占比96%。
      白酒是汾阳市的主导产业,专业镇发展是汾阳白酒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引擎。按照吕梁市特色专业镇发展推进会要求,汾阳市成立专项工作领导组,全力推进“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做大做强。授牌专业镇后,汾阳市迅速制定了《汾阳市推进“杏花村汾酒”专业镇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打造500亿级专业镇发展目标,实施支持汾酒发展、白酒产能提升、酒类品牌创建、高粱基地建设等10大行动30条具体举措。力争通过3年时间,建设世界级清香型白酒集聚区、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区和世界知名酒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汾酒是汾阳经济的生命线。在汾酒集团技改升级项目推进过程中,汾阳市政府从用地、用水、基础设施等方面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予以全力支持,为技改项目以零收益的方式提供土地1900亩。
      汾酒集团作为杏花村汾酒特色专业镇的龙头企业,为更好地发挥带动引领作用,汾阳市明确其为“链主”企业。在符合市场规律基础上,积极参与产业链的建设,尽量确保“汾酒用汾粮、汾粮酿汾酒”,实现“晋材晋用、汾材汾用”。
      杏花村经济开发区是我省唯一以白酒产业布局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杏花村经济开发区产业布局“一区五园”,即白酒、包装、物流、酒文旅、高新技术5个产业园,与专业镇建设的整体思路不谋而合。“去年已在建成的国际白酒交易中心成功举办过一届酒业博览会。”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韩学尧表示,开发区的用地平台和各种基础保障要素都很成熟,引进的63个项目大多配套专业镇发展要求。目前正在申请扩区调区。
      除此之外,汾阳市积极支持完善杏花村镇周边基础设施配套,采用PPP模式融资15亿元,推进文旅小镇景区配套路网、开发区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资5700余万元实施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南环街道路工程,投资2600万元完成清香大道、汾酒大道及两侧立面改造,投资4000万元完成307国道杏花村段改造工程,交通路网日益完善;投入300万元完善杏花苑小学、幼儿园等,补齐乡镇教育短板;争取省级美丽乡村资金1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050万元,建成乡村e镇一期电商平台、直播大厅等,去年营业收入达3500万元,预计项目可吸纳60余家酒企进驻,年销售额可达6亿元,直接经济收益1亿余元;建成投用总投资5700多万元、建筑面积1.4万多平方米的中国白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清香型白酒提供科学、公正、权威的技术数据。
      按照《汾阳市推进“杏花村汾酒”专业镇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汾阳市锚定“打造十里酒城,建设世界酒都”战略定位,立足“以酒为基、以旅为纲、酒旅融合、多元发展”总体方向,实施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力争将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建设成为山西专业镇建设的样板。力争到2025年年底,汾阳市产业规模显著提升,全市白酒产能达到50万吨,白酒工业总产值实现500亿元,规模以上白酒企业达到12户以上;专业镇原酒储酒能力达到30万吨,促进全市白酒产业向老酒、陈酒方向发展;建成15万亩专业化、标准化、优质酿酒高粱基地;酒文旅融合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集古村古镇、酿酒基地、技艺展演、康养休闲、观光农业等为一体的酒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体验观光游客达到每年500万人次以上。

      山西晚报记者 王晋磊

      相关
      临汾出台11条重点措施支持专业镇高质量发展
      6月15日,山西晚报记者从临汾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领导小组专业镇发展工作专班办公室、临汾市工信局等单位了解到,今年以来,临汾市围绕省委、省政府把专业镇打造成转型发展重要引擎的工作部署,充分挖掘全市县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历史传统优势,首批确定10个市级专业镇、多个储备专业镇,形成梯次培育架构,强力推进专业镇工作扎实开展。为此,临汾市近日还出台了支持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的11条重点措施。
      临汾市对标省级专业镇标准,从历史传承厚重、产品特色突出、产业相对集中、规模相对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就业带动性强六个方面挖掘潜能,研究确定市级专业镇培育方向,最终优化确定为“10+N”培育架构,即建立“10+N”市级专业镇培育库。首批重点打造襄汾晋作古典家具、侯马中医药康养、霍州年馍、乡宁紫砂陶+戎子酒庄+云丘山农旅、尧都精密铸造、曲沃氢能、洪洞白色家电、汾西肉鸡、隰县玉露香梨、吉县苹果10个市级专业镇。今年一季度,10个专业镇的市场主体增至542户,实现产值22.88亿元,营业收入19.39亿元。
      为推动临汾市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临汾市近日出台了支持专业镇高质量发展11条重点措施,强力推进专业镇工作扎实展开,具体举措如下:
      一、培育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名镇。按照“10+N”梯次培育发展思路,形成面上活跃、整体提升、点状突破的发展格局,首批重点打造10个市级专业镇,推动市级专业镇向省级专业镇迈进。市级每年从技改资金中列支专项资金支持专业镇发展,鼓励各县(市、区)设立专业镇发展专项资金。
      二、支持专业镇特色产业集聚发展。鼓励专业镇聚焦主导产业,培育市场主体,加快产业集聚,支持专业镇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
      三、加强专业镇质量品牌建设。推进专业镇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支持专业镇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引领作用强的“拳头产品”,鼓励专业镇企业打造“山西精品”公用品牌。
      四、支持专业镇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对专业镇主导产业企业按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给予进档奖励,对专业镇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首次进入全国前5名、前10名的企业予以资金奖励,支持专业镇企业成为临汾市产业链“链主”企业、“链核”企业。
      五、鼓励专业镇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支持专业镇中小微企业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六、支持专业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鼓励专业镇领军企业、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科技创新平台,支持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支持专业镇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七、支持专业镇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支持专业镇企业利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数字化场景应用,赋能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对数字化改造升级项目按照相关管理办法给予奖励。
      八、支持专业镇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对专业镇重大项目的服务,加快推进项目实施,支持专业镇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九、支持专业镇精准招商。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且具有规模优势的龙头骨干企业,鼓励专业镇企业参与重大经贸活动,接洽行业领军企业、技术创新企业,促进产品促销、交易和对接。
      十、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专业镇建立新兴专业市场、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市场开拓、物流配送、资源共享、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专业镇企业在电商平台和省外建设山西产品特色馆,支持特色产品进商超、进景区。
      十一、加强专业镇要素保障。积极整合优化生产要素,强化专业镇用地、用能、人才、融资等要素保障,将专业镇用地纳入当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支持专业镇内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产品)备案管理办法》的企业享受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优惠政策,支持专业镇特色产业本土人才培养,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信贷支持。
    山西晚报记者 刘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6-16期

    • 第2023-06-15期

    • 第2023-06-14期

    • 第2023-06-13期

    • 第2023-06-12期

    • 第2023-06-09期

    • 第2023-06-08期

    • 第2023-06-07期

    • 第2023-06-06期

    • 第2023-06-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