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部门】
每年6月,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异常忙碌,他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全力为中、高考护航。不同于其他服务中高考的行业,招考部门的服务贯穿考前、考中、考后,并一直延续下去。
今年,全省高考报名考生34.47万人,高职院校提前单独招生录取4万余人,参加6月7日、8日全国文化课统考的考生29.23万人。全省共设考区117个、考点284个、考场10007个,安排考务工作人员约5万人。考试期间,全省考区、考点、考场,考试秩序井然,考风考纪良好。这一切离不开我省招考部门的周密安排、精心部署和细致服务。
考前周密部署确保考试安全
考务工作人员管理、试卷印制、试卷运送与保管、考试实施、安全保密、打击考试舞弊、优化考生服务保障……围绕高考安全,招考部门把一系列工作做到“考前”,目的就是保障考试招生公平、安全、科学、规范。
早在5月26日,省教育厅与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召开全省2023年高考组织工作推进会议,对高考工作进行再检点、再部署、再落实。会议要求各地在考试组织、考试安全、政策实施、考生服务等方面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高考工作万无一失。会议明确,我省要把防范手机作弊作为重中之重,抓实抓细试题安全、考场管理、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工作目标。
6月6日,我省高考前一天。很多考生在看考场时发现,迎接大家的第一道门是“智能安检门”。今年,全省284个考点共配备767台智能安检门,实现全覆盖,同时实现考点无线电信号屏蔽(含5G信号)全覆盖,从而确保手机(含5G)等通信设备在高考中带不进、用不了、传不出。
开考在即,为确保每名考生顺利考试,省招考部门对考生进行温馨提示。这个提示非常全面,包括备好《准考证》和《居民身份证》等考试证件;备齐考试用品,提醒考生只准携带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铅笔、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无封套橡皮、削笔刀,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考场;以及考试禁带物品有哪些;需要遵守哪些考场规则等等。
考中实时监控处理突发情况
6月7日,高考第一天。在山西省国家教育考试指挥中心,大厅墙上的显示屏不断切换播放着全省各考场的监控画面。这里是每年高考顺利运转的“大脑”,视频监控系统的镜头延伸到每一个“神经末梢”——考场。考场上的任何情况,都在严密的监控之下。招考部门的工作人员,就是网上巡考的重要组成力量。
这一天,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副主任王跃早早来到山西省国家教育考试指挥中心,守在大屏幕前为所有考生护航。虽然服务高考已经20多年,一切流程已经烂熟于心,但2023年高考的第一天,他特意穿上了一件红色的衣裳。“红色,是想帮助孩子们讨个好彩头,鸿运当头,希望每一个考生都能发挥出自己最好水平。”王跃笑着说。
由于在考试前已经公布了招考部门的联系电话,当考场有任何突发情况时,就可以通过热线联系到山西省国家教育考试指挥中心,请这里的专家对情况做出判断。比如,开考后考生试卷破损、考试时间是否可以延长等等。
考后暖心服务维护考生利益
6月9日至23日,是高考阅卷时间。所有题目全部实行背对背双评,部分主观试题实行三评。招考部门会对试卷进行抽检,采取多级质检的方式,加强评卷质量监控和全过程管理,确保评分科学准确、公平公正,真实准确地反映考生的成绩。
6月24日,我省高考成绩揭晓,招考部门第一时间公布了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普通高考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为我省考生在报志愿环节提供根本遵循。
6月26日,提前本科一批、二批等院校开始填报志愿。当日,山西省、太原市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招办负责人,第16次做客山西晚报新闻会客厅,以接听热线电话和图文答疑的方式,解析我省高考招生政策,并解答家长和考生在填报志愿方面的疑惑。
填报志愿之后,就是录取环节。录取过程全在电脑上操作;所有的数据平时都要封存,使用时要在监控下开封并签字确认。任何一道程序都要“留痕”,保证录取过程的公平公正。其间,招考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打电话与院校联系,监控投档情况,而且对于退档要一一核实。他们要监督院校是否有违规录取行为,查看院校退档理由是否合理。他们坚持公平公正、坚持底线,维护考生利益,为考生争取更多的机会。
此外,为防止电脑操作可能出现的风险,考生最终录取之后,省招考部门还会出具一份纸质版的录检表。由省招考中心、招生高校签字盖章,最后作为永久记录进行保留。这意味着,招考部门对考生的护航,将一直持续下去。
山西晚报记者 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