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7日收盘,A股上半年仅剩3个交易日。在持续的震荡整理之下,过去半年,A股市场走势并不尽如人意。那么,当上半年即将收官,今年下半场的A股市场到底将如何演绎?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如今的A股已经进入了“底部”区域,后期将迎来更多修复性行情。在这样的走势之下,投资者又该如何布局,挖掘下半年的投资路线?
A 小长假后首日沪指继续下挫
端午小长假后第一个交易日,在外围市场的影响下,A股市场继续调整,沪指连跌4个交易日险守3150点关口,深成指、创业板指纷纷下跌。AI板块连续两个交易日遭遇汹涌抛压重锤,多只热门股集体跌停。两市接近4200只个股下跌,唯有电力、天然气等少数几个板块上涨。
截至6月26日收盘,上证指数报3150.62,跌1.48%,已经连跌4日;深证成指报10872.30,跌幅为1.68%;创业板指报2186.25%,跌1.16%,北证50跌1.51%。值得注意的是,在下跌的进程中,量能有所缩减,同时北向资金买入。A股全天成交9791亿元,环比有所收窄;北向资金尾盘抄底日内净买入超过21亿元,深股通明显流入。
从板块来看,建筑工程、金融、社会服务等板块纷纷随指数调整,而当日较为抗跌的是电力、天然气等少数几个板块。由于近期北方地区再现极端高温天气,河北、山东多地地表温度超70℃打破当地最高纪录,桂东电力、深南电A、豫能控股、建投能源、京能电力、闽东电力等多只电力股逆势涨停。与此同时,燃气股盘中异动,南京公用直线封板,贵州燃气、佛燃能源跟涨。
近日,市场扰动的因素较多,节前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5%至5.25%之间不变,是自2022年3月份开启激进加息周期以来首次按下“暂停键”,市场对美联储政策担忧再次增加,同时汇率波动带来进一步扰动。另外,俄罗斯出现“瓦格纳事件”等地缘政治因素也影响着全球投资者的神经。
因此,过去的一周,外围市场走势低迷。因端午假期,A股市场在过去一周仅有3个交易日,而海外市场正常交易,并且在此期间纷纷下挫,表现不佳。上周五,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跌,道指跌0.65%,报33727.43点,标普500指数跌0.77%,报4348.33点,纳指跌1.01%,报13492.52点。上周,道指累计下跌1.67%,标普500指数跌1.39%,纳指跌1.44%。与此同时,欧洲和亚太股市收盘全线走低,上周,德国DAX指数跌3.23%,法国CAC40指数跌3.05%,英国富时100指数跌2.37%,日经225指数跌2.74%,韩国综合指数跌2.12%,澳洲标普200指数跌2.1%,新西兰NZX50指数跌0.53%。
6月27日,A股市场暂时结束调整。早盘平开后,A股三大指数早间平开后走势分化,沪指震荡走高,创业板指则小幅下挫,截至午盘收盘,沪指涨0.93%,深成指涨0.57%,北证50跌0.1%,创业板指跌0.05%。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5178亿元,北向资金净卖出24.22亿元。
总体来看,个股呈现普涨态势,两市超4200股飘红。板块题材上,景点及旅游、氢能源、影视传媒、中字头板块涨幅居前。机器人、电力、CPO概念部分个股回调。
B A股或已进入“底部”区域
6月2日,国常会明确“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要求“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6月16日,国常会强调“具备条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出台、抓紧实施,同时加强政策措施的储备,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综合效应”……6月以来,政策刺激预期开始主导A股市场,沪指一度脱离了3200点的底部,走出了触底回升走势,两市成交量也再次站上1万亿。不过,受到节前避险心理、人民币贬值、外围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端午小长假前,A股连续3天下跌,上证指数再次跌回3200点以下。
在沪指连续下跌之际,多位分析人士也开始预测,A股市场“底部”已至。
6月20日,LPR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10bp(即基点,1个基点等于0.01%)落地,本轮降息利好兑现,市场随之出现回调,中信建投相关人士认为,提振经济不只依赖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同发力才能达成目标。本轮政策周期尚未结束,市场对于7月底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已经后续政策持续发力仍有期待。此外,市场底部已至,继续下跌空间不大。
华安基金相关人士分析,整体来看,A股已进入底部区域,正是权益资产配置的高性价比阶段;多数行业板块估值也已进入低位,叠加近期宏观政策逐步发力,流动性或将迎来好转,也能够给各类资产提供底部支撑。统计显示,从2004年开始,每一次历史回调超过20%时,市场都会在一段时间后出现涨势高点。当前回调幅度已超30%,此时,恰可以将回调期视作调整策略的投资窗口期。
在中金公司相关人士看来,当下,外部不确定性因素边际抬升可能对投资者风险偏好带来一定影响,短期内A股市场可能有所波动,但考虑当前估值、资金行为等指标显示A股仍处于历史偏底部时期,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是当前A股市场主要矛盾,且稳增长政策已开始发力,后续重点关注落实力度及节奏,如若政策应对得当,当前市场机会仍大于风险。
中邮证券相关分析人士同样认为,市场短线面临一定的回调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当下行情已处于底部区域,中国经济有望在后续稳增长政策的支持下逐步修复,公司基本面也将迎来改善,同时中美关系的缓和也有望助力行情企稳回升,市场回调可能是良好的布局时机。
C 下半年结构性机会有望增加
如今,距上半年A股市场收官仅剩3个交易日。就目前走势而言,今年上半年的A股市场,无疑是一个震荡调整的走势,尤其是相比于全球其他主要市场今年上半年大部分上涨的态势,A股在上半年的表现明显较差。截至6月26日收盘,A股市场只有上证指数是红盘,年内涨幅仅为2%,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数均处于下跌状态,跌幅分别为1.3%和6.84%。
在海通证券相关人士看来,2022年10月以来,A股市场自底部反转,今年上半年市场在经历1月的快速上涨后,2月以来各大指数陆续开启回调。随着市场行情的逐步走弱,当前A股市场的调整幅度,已经接近历史牛市第一波上涨后的回撤均值。经历过前期的震荡休整,从情绪、交易指标看,当前A股性价比已经较高。
那么,下半年A股市场将如何演绎?
中金公司分析人士认为,A股上市公司盈利修复或仍将延续,当前指数表现所隐含的估值水平已经计入较多偏谨慎预期,在中国经济温和复苏的基准判断下,指数仍具备一定上行空间,中期市场机会大于风险,下半年结合中国增长修复及政策预期,重视节奏和结构。
平安证券研究人士也表示,下半年的基本面环境优于上半年,下半年市场整体机会大于风险,市场结构性机会有望逐渐增加。国内经济呈现结构分化的缓慢复苏特征,地产修复斜率放缓,出行服务消费较强但耐用品消费仍待恢复;实体盈利有望筑底修复,国企扩产意愿更高。就政策环境而言,高质量发展下加码支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更加聚焦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下,国企有望受益于持续稳健经营、盈利质量提升、分红回报股东等对比优势获得资金认可并迎来价值重估。
招商证券策略分析人士提醒,近期A股内外因素均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内部方面,在稳增长推进、消费出行持续恢复、政策加持以及科技周期等因素驱动下,中游设备、消费/出行以及信息技术部分行业景气度仍然较高,或有边际改善迹象。外部方面,美联储7月继续加息概率降低,紧缩的外部流动性环境对A股的边际影响开始弱化,A股也开始逐渐企稳反弹,预计市场将会围绕业绩增速最高和改善斜率最大的方向进行进攻。从大的产业趋势来看,围绕AI+、数字经济、先进制造、自主可控等领域的机会仍将层出不穷。
D 科技、消费等行业值得布局
那么,在即将到来的下半年,到底哪些行业值得投资者布局?
在海通证券人士看来,A股市场行情将走向业绩驱动。该人士认为,在行业布局方面,一方面,投资者应沿着高质量发展脉络寻找股市行业主线,在寻找具体的行业方向时,要兼顾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发展趋势的脉络,重视消费和数字经济;另一方面,应重视前期调整较多的消费行业。今年2月A股市场回落以来,消费行业跌幅在所有行业中明显偏大,对比消费板块相较大盘的超额收益趋势,可以发现过去一个季度大多数消费行业已录得明显负收益,消费行业的估值已经达到较低位,展望下半年,消费有望成为政策的发力点。随着政策效力显现,A股各消费行业的盈利有望改善,其中医药和基本消费部分子行业的盈利有望实现较快增长;此外,应重视数字经济,在政策端大力支持、产业端技术进步加快的推动下,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TMT板块有望进入业绩驱动阶段。
中金公司相关人士提醒投资者,未来36个月,应关注3条主线,其一是顺应新技术、新产业、新趋势的偏成长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科技成长赛道,下半年半导体产业链有望具备周期反转与技术共振的机会;软件端继续关注人工智能有望率先实现行业赋能的传媒互联网、办公软件等。部分领域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较大,需自下而上精选个股;其二是需求好转或者库存和产能等供给格局改善,具备较大业绩弹性的领域,例如白酒、白色家电、珠宝首饰、电网设备和航海装备等;另外是股息率高且具备优质现金流的领域。同时,关注国企改革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全球变局下“一带一路”建设、调整较为充分的龙头企业、人工智能等科技主题、新格局下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低估值高股息这六大主题。
中信证券分析人士则建议投资者以业绩为纲,并兼顾政策主线,可继续围绕“安全”主线中有政策催化预期或业绩优势的品种展开配置,主要关注科技安全领域和能源资源安全领域这两大方向。在科技安全领域,可以重点关注运营商、信创、AI芯片、服务器、光模块等方向,同时,可关注年内业绩和政策有望兑现的半导体设备,此外,存储、面板在下半年有望迎来周期底部反转;在能源资源安全领域,全球流动性拐点明确、国内经济复苏预期以及长周期供给侧约束等因素对商品价格支撑作用仍然存在,传统能源领域或是“一带一路”深化合作的主要抓手,其中,传统能源推荐油气、煤炭等年内价格有支撑的品种。新能源方面,新能源车、风光储或成为出口结构中的亮点,投资者可从盈利弹性的角度,关注储能、充电桩、电力装备等。此外,可持续关注医药产业在新周期的盈利兑现能力,看好生物医药板块的触底反弹机会。
山西晚报记者 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