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有山人长寿,寿阳有水人智慧,寿阳有爱人百岁,寿阳有忠把国卫。昔日老翁逾百岁,今朝少年齐奋斗,再看朝阳百花艳,寿比南山人不寐。”这是一位山西网友所作的诗句,点赞颇多,每一句每一词都道出了寿阳的风俗特色。
对于寿阳来说,秀丽如画的山水风光与丰富的历史文化始终在滋润着人们的生活,关于憨态可掬的老寿星传说更是比比皆是。从寿山到寿水,再到家风传承,通过人文美、田园美、生态美的融合促进,寿阳在持续擦亮“三代帝师祁寯藻”“女英雄尹灵芝”“神蝠方山”等名片的基础上,深耕“寿星文化之乡”,打造全省第一“寿”文化基地,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文旅新模式。
绿水青山生态美
寿阳位于太行山西麓,光照充足,群山叠翠,小河流淌,气候凉爽。
孝善传承 长寿之乡闻名遐迩
夏日的阳光下,寿阳县人民医院后门医院宿舍4号楼1层的卧室内,传出阵阵笑声。“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融媒体记者团前往百岁老人刘桂英的家里采访时,今年已经101岁的刘桂英老人饶有兴致地给记者团唱起了她最爱的红歌,略带紧张和害羞的老人,让大家直呼可爱。“我母亲虽然年迈,行动也不太便捷了,但每天的精神面貌可好了,她特别喜欢唱歌。”刘桂英老人的三女儿,今年也已经72岁高龄的任芝芳告诉记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寿阳县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140多名老寿星的民间故事遍及全县。相关数据统计,寿阳县80岁以上老人有7100多人,占比3.6%以上,百岁以上老人15人,达到了十万分之7.5,全县人均寿命达到80岁。
老人活得长久、活得健康,这片土地究竟藏着什么样的长寿密码?“寿星文化背后的支撑是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寿阳美,是良好的自然生态、健康美食和人文环境。”寿阳县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段培斌表示。
从地理位置来讲,寿阳,地域宽广,山河纵横,群山叠幛,丘陵起伏,平均海拔在1200多米。和周边地区相比,地势高,气温低,素有“冷寿阳”之称,谓之“春晚无花秋早霜”,是清凉避暑的胜地。
从历史渊源来看,寿阳为“寿星”南极仙翁故里,寿阳二字本身就意味着健康长寿。在寿阳,象征着长寿、吉祥的南极仙翁老寿星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据《寿阳县志》记载,南极仙翁老寿星就出生在寿阳的黄岭村。受此影响,当地福寿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2008年,寿阳被全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寿星文化之乡和中国寿文化研究基地。福寿文化可以说是已经成为寿阳文化DNA的一部分,深深根植在寿阳人的灵魂中。过去每到春节等节日,家家户户请寿星画,家家户户拜老寿星。在寿阳当地流传一句话:“想健康长寿吗?想生活愉快吗?快去拜老寿星”。
对于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寿阳人也会把“来寿阳增阳寿”作为最好的祝福送给他,临别时再赠一句:“常来寿阳走一走,最少活到九十九”。
寿阳有很多与寿星有关的民间传说、风土人情、饮食起居、历史遗存、文化活动等,经年累月的融合形成了寿星文化,代代传承,经久不衰。
如何从饮食中窥探一二?我们可从具有当地特色的敬老盛宴——“福馨家宴”中得到答案。
香干夹葱丝选用闻名全国的寿阳豆腐干,内夹葱丝,食后让人回味无穷;福馨金丝鱼的主料是寿阳蔡庄水库的鲤鱼,辅料金丝是寿阳特产土豆,福馨金丝鱼寓意幸福温馨、年年有余;红烩肉和小酥肉是从寿阳传统的老八碗改良而来,分别采用炖蒸方法制作而成,肥而不腻,老少皆宜……“这道‘福馨家宴’,有温暖,有亲情,有和美,有祝福,有甜蜜温馨,有孝心和敬爱。福馨承载着阖家幸福美满,家宴团圆着子孙和睦欢欣。”蓝馨酒店负责人褚秀文介绍道,“福馨家宴”由六热、六凉、六主食共18道菜品组成,主题为“家和万事兴”,菜品选用纯天然蔬菜制作,是具有当地特色的福寿餐饮文化。
健康宜居田园美
富有特色的寿阳古镇、古村、古院,保留了传统的黄土风情,一处处窑洞冬暖夏凉宜居舒适。
风光旖旎 宁静星空下风景独特
从城中出发,驱车顺着潇河沿岸一路向南而行,两岸花红柳绿,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草香,沿线村庄山水相伴、空气清新、景色怡人,每到春夏相交之际,都有不少的游客自发来到这里休闲露营,享受自然之美、美食之味,在长寿养生文化传承之地休养生息。“寿阳绿化工作做得非常好,基本上抬眼便能见绿。”寿阳作协主席白天介绍,今年五一假期,寿阳县推出“潇河烧烤部落”假日休闲活动,带动效果凸显。该活动共设置了段廷、建公、芦家庄、东塔、里思、梨元、龙栖湖景区等三个片区七个点位,啤酒、烤肉、小火炉在潇河沿岸构筑起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打出了文旅新品牌,目前,已成为寿阳最具热度的“网红打卡点”。“‘潇河烧烤部落’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系列短视频点击量累计达50万+。”段培斌介绍说,户外烧烤首选地就是要景色美,“潇河烧烤部落”之所以大受欢迎,得益于寿阳的乡村建设发展和生态治理成效。
在白天看来,近几年,寿阳以农康旅融合发展先行县和华北休闲康养目的地为目标,以实施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和提升公共服务为抓手,积极打造“福山寿水、康养寿阳”品牌,全力提升文化旅游工作质量。从自然山水到历史文化,从人文景观到生态旅游,全县在建设生态、文化、康养、旅游高度融合,全力提升文化旅游工作质量征程上阔步前行。
2022年,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式启动创A提质工程。如今,漫步在园内新修的旅游公路上,两侧林木郁郁葱葱,各色山花点缀林间,微风轻拂,花香萦绕。驻足在新建的神坪顶观景平台,连绵的方山、姿态优美的盘山公路尽收眼底,观景平台也逐渐成为摄影爱好者取景的绝佳之地。
盛夏时节,走入龙栖湖景区,放眼望去满是绿,心头的燥热都被眼前的美景驱除殆尽。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龙栖湖是由汾河水系的潇河、白马河与属海河水系的向阳河汇聚而成,总面积达到5500余亩,水域面积1700余亩,沿湖有18个水湾、3处湿地,湖心“卧龙岛”更是四面临水,景色怡人。
一幅山水相宜、满目青翠的画卷徐徐展开……
厚德仁孝人文美
寿阳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历史上涌现出了一批杰出人物。
人文如诗 文化传承撑起三足鼎
除了如诗如画的风景外,寿阳县深厚的人文内涵更让人沉醉。老寿星、轩辕黄帝、李通玄、韩愈、傅山、祁寯藻、尹灵芝等历史传说人物和历史名人故事熠熠生辉,远古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
翻开历史篇章,拂去岁月风尘。走进祁寯藻故里景区,探寻“三代帝师”祁寯藻非凡的人生旅程,寻觅曾经无限风光的祁氏家族踪迹,感受无处不在的祁氏文化;“我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在寿阳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至今回荡着“党的女儿”尹灵芝生命最后一刻发出的呐喊。
“我们推动新编的廉政晋剧《三代帝师祁寯藻》,在全县、全市进行巡演,并积极向省市文化部门申报推荐奖项。”白天表示,深厚的人文文化,是寿阳除了生态美、田园美之外的另外一条腿,是打造寿阳寿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近几年,寿阳召开全县文化和品牌塑造座谈会,围绕“建设幸福新寿阳”主题,成功举办寿阳县首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将寿阳特色文化活动办好办靓,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此外,为破解寿阳县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难题,2023年,寿阳县依托各乡镇资源禀赋以及发展实际,实施“一乡镇一景区”旅游示范点打造行动,在全县打造12个“文旅乡村”,全面提升县域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格局。
“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如今,地处潇河沿岸的西洛镇南东村的风貌,就正如诗中描写的一般。
“诚挚欢迎喜欢古建筑的人士来南东村考察,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能来这里看一看,洽谈投资。”南东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喜全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南东村环境优美宜居,文化底蕴深厚。村里古民居地窨院(又名圪洞院)、至今无人能识的奇文碑属于独有;三官庙、五佛殿、古戏台、观音堂以及沟底庙遗址具有重大价值;独具魅力的元宵闹社火、二月二撵麻胡、三月廿八沟底奶奶庙会、腊八刨冰猴猴、民俗文化旅游节等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寿阳正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以开放的姿态,在这片热土上散发出无穷的活力与魅力。
山西晚报记者 赵德伟
1.寿星文化休闲度假旅游景区。
2.百岁老人刘桂英。
3.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融媒体记者团直播寿阳美食。
4.寿阳美食豆腐干。
5.寿阳美食猪头肉夹饼子。
6.寿阳“潇河烧烤部落”风景独特。
7.清朝三代帝师祁寯藻故里。
8.寿阳西洛镇南东村有罕见的地窨院20处。
9.民间杂技寿阳耍叉。
01、07-09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