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全省民政系统干部职工要胸怀“国之大者”,结合主题教育,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加完整准确全面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民政工作的实践要求,对标对表、真抓实干,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全省困难群众履好职、尽好责,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说起来,很多人的终极愿望,其中之一可能是长寿,但当人类发现,离“活得久”这个目标越来越近的时候,病痛、失能、失智等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日常生活几乎离不开他人的帮助。老龄化,让需要照护的人群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如何获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成了很多家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山西省民政厅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学明心、以学塑魂、以学促行,立足“9073”(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养老服务格局,加快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要素保障,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取得实效,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确定养老服务大方向
“三五好友住在一处,游山玩水互帮互助……”“那是你还能动,不能动了,谁助谁?还是得去养老院。”“我可不住养老院,家门口就有社区食堂,我白天去社区食堂吃饭,晚上回自己家。”6月23日,太原市学府公园,几位退休的老人一边下棋一边争论。争论的问题,极具代表性,分别代表了几种主流的养老方式。用什么样方式养老更科学更美好,不仅是老人们关心的问题,也是国家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
为了让老人能用掏得起的价格,享受更贴心、更满意的养老服务,省民政厅牵头起草了我省《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基础性、普惠性、共担性、系统性四项工作原则。与我省《关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山西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等重要政策一起撑起了养老服务发展的“四梁八柱”。
专业养老服务来到家门口
6月24日,天气晴朗。天刚蒙蒙亮,幸福汇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便准备好了早餐。早餐很丰富,有蛋有肉,还有新鲜蔬菜。早餐过后,老人们开始了一天的日常。幸福汇养老服务中心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新城社区,政府提供场所,第三方提供服务。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新城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756位。社区老年人在这里喝茶、写字、画画、下棋、打乒乓球、弹奏乐器、唱歌跳舞等,只要有需求,随时可以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
自2020年起,省政府连续四年把“城镇社区养老幸福工程”列入民生实事,已建成并投入运营项目90个。今年正在推进项目100个,截至2023年6月12日,已开工93个,省级奖补资金9362万元已下拨各市,持续打造社区养老示范项目,向广大老年人提供成本可负担、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养老服务。
各市围绕社区养老服务做加法,积极整合、盘活社区各类资源,大力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点,结合实际开展了市县两级幸福工程、社区食堂、社区助老服务站、助老中央厨房、社区助老幸福快车等一批养老服务项目,全省掀起了大抓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高潮,实现了1+1>2的效果。
家门口的养老设施不能少
我省2022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711.07万人,占比20.43%,达到中度老龄化社会(20%)标准,预计社会养老需求将持续增加。
我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处于短缺状态,特别是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截至目前全省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仅为47.9%。
为加快补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省民政厅、省住建厅、省发改委联合推进居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补齐设施短板,并将设施无偿提供给市场主体用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各地要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统筹利用公有住房、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存量房屋资源,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配齐城市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
不让困难难住老人养老
洗澡、如厕、打电话……这些普通人眼中的小事,在很多老人眼中却是一等一的难事。家住太原市上马街的张女士一家,就常常为这些小事揪心。张女士的父母都是高龄残疾人,而且不太会用手机,每次子女出门都牵肠挂肚,生怕老人发生危险。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工作人员为其父母免费安装了居家养老一键呼叫器,突发紧急情况时,只需按一下呼叫器上的按钮,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管理平台上就会显示老年人的信息,并马上派遣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急救服务。有了这个呼叫器,张女士终于能够放心地出门了,“感谢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这个呼叫器可为我们一家子解决了大问题。”
太原市迎泽区文庙街道,地处老城区中心地带,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独居和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占比大,国家对困难老人、特殊老人的关爱政策,为这些特殊群体带来了新的希望。文庙街道为辖区困难老人安装了可燃气报警仪、水浸报警器、智能手环、智能音箱、智能药箱、智能睡眠监测带等智能设备。
文庙街办对特殊老人特殊需要的关注,是我省聚焦特殊需求、加强老年人关爱探访的一个缩影。省民政厅等9部门联合制定了《山西省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方案》,明确了关爱探访的主要对象、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工作目标以及建立探访关爱服务机制、丰富探访关爱服务内容、充实探访关爱服务力量、提升探访关爱服务质量效率、做好探访关爱服务应急处置五项工作任务。同时,聚焦生活环境,推进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力争完成6856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目前已完成14615户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提高低保家庭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标准”也已列入山西省政府2023年12件民生实事之一。目前,11个市均完成提标工作,部分市县高出省级补贴标准。自2015年我省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老年人补贴制度以来,已连续完成两次提标,有效保障了经济困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破解选养老院困局
今年78岁的刘先生,想找一家靠谱的养老院,但是却不知道从何下手。随着养老产业的发展和人们养老观念的改变,到养老院养老已成为不少老年人的选择。但是,如何挑选养老院却让很多人犯了难。不夸张地说,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入住老年人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养老机构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对政府监管工作的满意度。
为建立全省统一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快推进养老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水平,山西省民政厅扎实推进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印发了《山西省民政厅关于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山西省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等级评定工作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目前已初步评选出山西省第一批四、五级养老机构47家,对于提升我省养老服务标准化水平,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同时,聚焦社区养老,推进“1251”工程。“十四五”期间培育10个规范化、标准化、连锁化社区养老服务品牌,200个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社区养老示范机构,打造50个养老示范社区,发展100个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壮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态,全面带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聚焦示范引领,实施“431工程”。坚持养老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品牌化、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十四五”期间创建4个养老服务模范市、30个养老服务模范县、100个养老服务模范机构,以“431工程”创建行动为抓手,实现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示范引领的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
帮老人留住养老钱
近年来,一些机构和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名义,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在养老服务领域实施非法集资。类似坑害老年人的养老套路,其实并不复杂。大体上,都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导、欺骗老年人交钱,进行非法集资,只不过具体宣传忽悠的由头会有所区别。如投资“养老项目”、销售“老年产品”、宣称“以房养老”等。
为此,民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将矛头专门对准养老机构非法集资,如此针对性的治理,较为罕见。一方面,这充分显示出对养老行业规范发展、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风险隐患,确实已不得不察,有必要提前预防。
为巩固我省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成果,加大常态化养老机构非法集资防范化解力度,依法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我省出台了《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非法集资防范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强化风险摸排、强化源头治理、依法做好分类处置等方面对防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制定了《山西省养老机构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从服务内容、服务地点及设施、收费标准及费用支付方式、合同期限及期满的处理、甲方权利及义务、乙方权利及义务、丙方权利及义务、合同的变更和解除、违约责任、通知与送达、其他约定、争议解决方式、附则十三个方面规范养老机构的合法运营,切实维护老年群体合法权益。
让老人的“养老”变成“享老”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昏沉,倦坐在炉边……”诗人叶芝用诗句《当你老了》勾勒出一幅温馨隽永的画面,也不禁唤起人们的思考:“我老了之后会怎样?”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老年人的选择从“养老”变成了“享老”,“旅居养老”这个新兴养老方式逐渐风靡。旅居养老即“旅+居”的概念,是“候鸟式养老”和“度假式养老”的融合体。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60岁以上老年人口当中的活力老人数量和比重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低龄老年人选择“夏季北居避暑、冬季南飞御寒”亲近自然的养生养心旅居康养生活方式,旅居康养是无限蓝海,正待弄潮儿劈波斩浪。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供给,是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的必由之路,也是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
山西省民政厅聚焦康养需求,推进异地旅居养老。与北京、上海、广东、海南等省市民政部门形成区域战略合作意向,推进异地养老、旅居康养。同时,省民政厅迅速推出我省6条旅居康养精品线路。
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