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

山西民族歌剧舞台,再植一株《小老杨》

书“右玉精神”之韵 透“山药蛋派”浓香

  •   在山西的文艺舞台上,有一个地方被反复书写,有一种精神被反复传扬,那就是右玉和右玉精神。继近年来创作的音乐舞蹈史诗《为有牺牲多壮志》、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话剧《右玉》之后,7月8日晚,我省又一部以右玉为创作背景的大型民族歌剧《小老杨》,在太原工人文化宫隆重首演。来自全国歌剧艺术界的10多位知名专家与省城各界观众1200余人共同见证了这有意义的时刻。
      小切口大题材 质朴最抚凡人心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民族歌剧《小老杨》是文化和旅游部、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的重点创作剧目,是“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重组改革关键阶段,推出的首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型舞台原创剧目。
      该剧讲述了以杨树林为代表的右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矢志不移把沙漠荒山变成塞上绿洲的感人故事,热情讴歌了右玉人民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造治理风沙灾害的壮志豪情,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是一部具有时代特征、主题鲜明的主旋律舞台剧目。
      演出当晚,大幕一拉开,气势磅礴的合唱声便喷薄而出,一群农民在铁锹舞中开始“战风沙”,沙黄色的幕布低垂、土黄色的石阶向远铺展,仿若流动的沙丘,瞬间将观众带入晋西北的历史情境中,右玉的风如此遒劲,右玉的天那般苍凉,让人心底生出一股绝望……终于有一抹亮色出现,一株小老杨树苗、一只四色风车和一张儿童的脸孔闯入,故事娓娓展开……
      全剧共分为:“战风沙”“夫妻苦相别”“狂风夜”“一铺滩滩小老杨”“林区风波”“家园”六个篇章。相较于以往大题材作品的大叙事,《小老杨》以一个小家庭的命运贯穿整个故事,瞬间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尤其剧中人老杨追忆被风沙带走生命的儿子小老杨的唱段,歌词质朴、曲调动人、演唱真挚,打动了许多观众的心。
      追过往展今朝 民族歌剧延晋韵
      说起歌剧,山西往事辉煌。早在1949年,山西文工团、山西文工二团演出的歌剧《白毛女》《刘胡兰》等就在城乡引起了强烈反响。1954年山西人民歌剧团正式成立,不仅排演了《刘胡兰》《小二黑结婚》,还新创作了《萎花重开》等作品。
      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为起点,山西歌剧迎来了新的高潮,新创了《哑姑泉》《塞上新歌》《为了61个阶级兄弟》等富有山西风格的歌剧。改革开放以后,我省歌剧艺术的风格开始多样,歌剧《老二黑结婚》《嫁不出去的姑娘》《忘我草》,先后问世。
      但可惜的是,近20年来,山西歌剧发展进入瓶颈期,直到2019年,山西省歌舞剧院的民族歌剧《三把锁》问世,填补了20多年来山西在原创歌剧方面的空白。
      此次,民族歌剧《小老杨》的出现,也让山西歌剧舞台再现荣光。该剧也继承了以“三梆一落”为基础的歌剧音乐创作方法和载歌载舞的舞台表现方式,将山西民歌、戏曲、民舞的元素吸纳到歌剧唱段之中,让观众感受到浓浓的“山西味儿”。8日晚,有评论家说“它透着一股山药蛋派的浓香。”
      山西籍山西剧 “晋”心“晋”力创辉煌
      《小老杨》由著名编导龚小奇、穆青担任艺术总监、导演,特邀山西籍著名作曲家臧云飞和我省作曲家王京荣共同作曲,我省著名编剧王辉担任编剧,著名舞美设计师王瑞宝担任舞美设计,著名灯光设计师乔木担任灯光设计,所有主创人员均为山西籍实力派艺术家。演出班底由山西华夏之根艺术团,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古典舞系、声乐系师生,山西省交响乐团共同承担,是山西歌剧创作领域的一次高水平展示。
      在创排过程中,主创人先后多次组织省内外专家对剧本、音乐、舞美和服装设计等进行了研讨论证、几易其稿、反复打磨,只为了用民族歌剧的形式全面真实再现右玉精神。
      在作曲家臧云飞与王京荣联合作曲《小老杨》的过程中,儿时耳濡目染在晋剧中的记忆喷薄而出。他们根据刻在骨子里的山西音乐元素,如山西民歌、晋剧、二人台、祁太秧歌等等,进行民族歌剧的创作,为右玉献歌。在唱腔设计上,根据剧中人物和演员特点,将民族、美声、通俗等多种唱法融入其中,使人物个性展现得更加鲜活生动,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高品质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洗礼。
      据编剧王辉介绍,山西是民族歌剧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曾经推出过《刘胡兰》《王贵与李香香》《赤叶河》《哑姑泉》等一系列颇具影响的民族歌剧,享誉全国的《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党的女儿》等经典民族歌剧的许多故事、音乐素材取材我省。
      说起创作该剧的动机,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筹备组组长弓永华表示,“近年来,习总书记先后6次就‘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创排民族歌剧《小老杨》就是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右玉精神’重要指示批示的具体行动。我们要把《小老杨》打造成为弘扬右玉精神、宣传山西形象的精品力作。”
      该剧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筹备组、朔州市委市政府、右玉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华夏之根艺术团联合创作演出。
      7月9日上午,该剧的专家研讨会在并召开,有专家表示:“较之同时代的许多民族歌剧,《小老杨》是天真而率性的,周身是山药蛋派式的区域文化韵致。”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在完成本轮8日到10日的演出后,主创将根据这些意见进一步修改提升,之后将更好的《小老杨》奉献于观众。

    山西晚报记者 范璐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07期

    • 第2023-07-06期

    • 第2023-07-05期

    • 第2023-07-04期

    • 第2023-07-03期

    • 第2023-06-30期

    • 第2023-06-29期

    • 第2023-06-28期

    • 第2023-06-27期

    • 第2023-06-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