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子夜

行走在这片沃土

  六月仲夏,骄阳似火,河流低缓,满目苍翠,生机无限。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行走在忻府区这片热土,带着对革命烈士的崇仰,追寻革命烈士的足迹,沿着他们走过的道路,倾听他们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钦佩他们一往无前、坚如磐石的革命精神,不由自豪,不由骄傲,不由抚今思昔,感触良多……
  忻府区,古属冀州,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属太原郡,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置九原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忻州,清归太原府,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忻县,1983年改为忻州市,2001年忻州地区撤地设市,改为忻府区至今。
  这里系舟山、陀罗山、云中山、桃桃山等高山耸立,大气磅礴;这里牧马河、云中河,两河汇合,双流合抱,奔腾不息。秀美的风景和淳朴的民风孕育了古老灿烂的历史文化。春秋时期以三义士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为代表的“诚信文化”;以三国时美女貂蝉为代表的“美女文化”;以南宋程效婴为代表的“摔跤文化”;以金元文宗元好问为代表的诗词文化和廉政文化;以流传于汉唐、鼎盛于清末民初的忻州八大家为代表的的“八音文化”;以刘德荣和刘明山父子们为主要代表的“戏剧文化”;以忻州古城、秀容书院、金洞寺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伞盖寺、福田寺、岱岳殿和城内关帝庙等为代表的寺庙文化……如此等等。忻府区不愧是历史上有“文济九原、雅出秀容”美誉的州府所在地,各种文化的演变递进,交织影响,就是我们现在都能感觉到、看得到。
  这里南北长55公里,东西长43公里,东接定襄过五台通河北,南接太原过运城通河南,西接静乐过吕梁通陕西,北接原平,过代县、繁峙、大同通北京和内蒙。这里处于晋西北十字线的中心。由于地理位置独特,以这里为中心,晋东北和晋西北的“山水关”,好似人的双臂渐次展开,成为拱卫省城所在地太原的屏障,忻州古称“晋北锁钥”,寓意于此。
  行走在这片热土,穿越1800年的隧道,看巍峨的古城门楼,环绕四周的古城墙。摸每一块被岁月浸透的砖石,数每一处被风雨吹打的堞楼。那数千年的忻州历史就会在我们的眼前呈现,那圣贤英雄的事迹,就会在我们胸垒奔腾,那“三展卧牛城”的壮举,就会在我们眼前浮现,最后幻化成一种文化和精神,
  行走在这片沃土,在这美好的六月中,我们首先感到的是发生在1937年10月11日国共两党合作抗击强敌日寇的忻口战役。其时,日寇气势汹汹,侵华日军的主力师团——板垣征四郎带领的第五师团逼近忻口,我方将士奋起抵抗,激战23日,不畏日军飞机大炮装甲车,予敌以重创。血洒忻口,英灵永驻,忻口战役作为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华北著名的战事,将永远写入历史。
  行走在这片沃土,我们看到在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忻府区是连结晋察冀边区(东)和晋绥边区(西)的必要通道,看到我党的人员来往、信函传递、物质转运、伤员转移等,大部分都要从这里经过。革命的英雄也就在这种境遇中诞生。赵先荣、梁黄海、李万牛、邢银堂、巩新维、邢富枝等一个个革命烈士的事迹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他们忠于党、忠于人民,宁死不屈,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将会永远鼓舞我们前进。
  行走在这片沃土,我们看到北同蒲铁路的火车正隆隆从境内通过,成为祖国的大动脉。岂知在抗日战争年代,北同蒲铁路线被日寇霸占,成为其由山西的大同向南方输送战略物资的通道。为保证此通道的安全运行,日寇在铁路两侧修建炮楼,布置岗哨,对我区人民多次扫荡,血腥镇压,妄图掐灭我抗战烈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西忻县人民,团结一致,用自制大刀、红缨枪、地雷、手榴弹,与日寇展开殊死战斗,经过艰辛的八年抗战,最终将日寇赶出忻州。双堡村伏击战、蒲阁寨围困战、智取石咀子炮楼战、夜袭播明车站等,无一不是我区人民不畏强敌、奋力反抗日寇的象征,无一不是我区人民机智勇敢、敢打敢拼精神的集中体现。
  行走在这片热土,我们看到抗日战争时期忻府区下柏色村人梁黄海。他于1941年5月任西忻县公安警卫队班长,1942年10月中秋节来临之际,他奉上级命令,执行紧急任务,毅然诀别新婚三天的妻子,到崞县三区活动,夜宿常村,被日伪军包围,中弹后脱下布衫,裹住肠子,继续战斗,最后战友脱险,他自己英勇牺牲,年仅18岁。
  行走在这片热土,我们看到在解放战争时期云中山下的小英雄岳云贵。他是奇村镇石家庄村人,少年英雄,在被晋绥军抓捕后,衣服被扒光,身上被泼冷水,晋绥军威逼利诱,仍从他口里无法获得任何信息,最后用刺刀挑刺他全身,肠子流出体外,他仍坚贞不屈,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年仅16岁。
  行走在这片热土,我们看到在解放战争时期,忻府区北宋村人邢富枝。抗战开始后,她任东忻县地下共产党联络员。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评为晋察冀边区拥军模范,参加表彰会,见到聂荣臻司令员。1947年因在本村搞土改工作,被晋绥军忻县保安警察大队抓捕。敌人采用“坐老虎凳”“压杠子”“头顶铁棍”“跪石渣子”等酷刑,迫使她交出东忻县共产党员的名字和下落,她都咬牙说“不知道”“你们抓错了人”等予以回应。敌人见她年纪已大,又是女性,性格却如此坚如磐石,就将她无情折磨而死,就义时62岁。
  行走在这片热土,我们看到在解放战争时期,忻府区豆罗镇村人李万牛。他于1937年参加本村民兵组织,配合东忻县武装部开展工作,多次出色完成打击日寇的任务,在原东忻县炸碉堡、撬铁轨、拔据点、打夜袭,是令日寇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他1942年入党,1944年调到东忻县武装部任突击队队长。1945年8月,参加夜袭豆罗桥阻击日军的战斗。1945年12月6日由于叛徒出卖,在阳曲县购买雷管炸药返回豆罗镇班庄夜宿后,被晋绥军抓捕,12月18日在韩岩村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行走在这片热土,我们看到无数革命英烈为了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英勇战斗的场景;看到那些虽已过去,但至今仍保留的革命遗址;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忻府区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忻州在1948年7月解放的那一刻。
  行走在这片热土,我们看到经过70年的发奋努力,秉承革命先贤精神的忻府区,一路乘风破浪,扶摇直上,忻府区与旧时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工业、文旅产业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易地搬迁成效显著,脱贫攻坚任务完成,民生事业长足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个天蓝景美、物阜人新的忻府区正在向我们走来——而这些都得益于前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他们就是我们心中的脊梁。
  行走在这片热土,往事如潮,前程似锦,风景这边独好。我们自豪,我们骄傲,我们铭记,我们放歌。我们愿意在这片革命的热土,在新时代的征途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的领导下,为忻府区发展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华!

□张斯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07期

  • 第2023-07-06期

  • 第2023-07-05期

  • 第2023-07-04期

  • 第2023-07-03期

  • 第2023-06-30期

  • 第2023-06-29期

  • 第2023-06-28期

  • 第2023-06-27期

  • 第2023-06-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