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盛夏季节,每到这时,我就会想念故乡村头的那棵大树。
那是一棵大樟树,枝繁叶茂,树盖如巨,蔽日遮天。白天,给人们一片阴凉,供村民小憩消暑;晚上,劳作了一天的邻居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聚在这棵树下,聊聊或丰或歉的收成,谈谈东家长西家短的琐事。在这棵树下,不知道化解了多少邻里间的纠纷,促成了多少对青年男女的婚事。
我那时候还小,只知道与小伙伴们围着大树追追打打,捉捉迷藏。累了,躺在父亲怀里,枕着树叶沙沙晚风,看着闪闪发亮的星星,做着吃糖喝蜜的美梦。
村里人都把这棵树当成神树,大树底下,每逢年节,总是香火不断。也许烧香火的人,他们的心愿都在这棵大树下促成了吧。
有一天,镇上来了几个人,围着大树转了又转,还拿出仪器量这量那。他们说,这是一棵有五百多年树龄的古树,一定得保护好,禁止盗伐,而且还郑重其事地给这棵树编上了号。
村民们觉得,这样的树应该好好保护起来,不能让它受到伤害。于是,有人提议,应该推举一名护树人。在村民的推举下,父亲成了这棵树的首任护树人。父亲当过生产队长,为人正派,办事公正,在家族里辈分也高,人缘也好,村民们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够格当这棵树的护树人。
自从当上了护树人,父亲对这棵树关爱有加。他在这棵树下召集大家伙商量,定了一些规矩,诸如不能在树下拴牛放猪、养鸡养鸭,不许村民私自砍树枝,不许在树下玩火等等,没想到,父亲却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一天中午,邻居张叔犁完田后,顺手把耕牛拴在了大树底下乘凉,还在那里给牛喂食,弄得树下一地牛屎,环境乱七八糟。
父亲从地里干活回来看在眼里,就把张叔找来,批评了他一顿。张叔的脾气在村里的出了名的倔,哪受得了这种批评,于是跟父亲争吵了起来。说,多少年了,都是这样,你一当这护树人,就不行了?父亲说,此一时彼一时,过去我们不知道这是一棵古树,现在知道了,就得保护好它。张叔又说,古树怎么了,它能吃还是能穿,还能比我这耕牛更重要?父亲说,这能比吗?我们不都有约定吗?一来二去的,虽然张叔最后还是把牛牵走了,但是心里对父亲却产生了意见。
父亲有早起的习惯,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这棵树。这天早上,父亲又早早地来到这棵树旁,绕着这棵树左右上下巡视,他竟然发现,这棵树被人砍掉了一根粗壮的树枝。他心疼得直跺脚。
于是,他走东家串西家,逐门逐户地探访。终于被他发现了苗头。
原来,老李家谈了一门亲事,女方家说要求他们家必须要有多少样家具才行,而且还必须要有一个樟木箱子。老李虽然知道村里刚刚约法三章,但一时想不到别的办法,就在晚上偷偷砍了一根树枝来做箱子。
父亲狠狠地批评了老李,老李也不停地承认错误。父亲知道这事瞒肯定是瞒不住的,要是镇里的人知道了,还不知道会对他们家怎样的处罚。转念一想,事关一对年轻人的终身大事,也不能做得太绝才好。父亲悄悄地去了镇上,跟相关的人商量。
晚上,他在这棵树下再次召集村民们开会,老李在会上作了检讨,父亲宣布镇上的处理措施,对老李不作经济上的处罚,而是要求他在附近的荒山上补种十棵树作为了结。
村里人说,自从当了这个护树人,父亲把这棵树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大风天,怕它吹断树枝;干旱天,怕它没水喝;下雪天,怕它被冻着。
尽管这样,还是没能护着它。
一个夏天,雷雨交加,一个震天霹雳正正着着地打在了这棵树上,瞬间把这棵树劈成了两半,有一半轰然倒了下来。父亲透过雨水蒙着的窗口眼睁睁地看到了这一幕,他一下就冲了出去,一股脑儿扎进雨里。大喊着,老天,你怎么这么不长眼哪,把我这棵神树辟倒了!泪水和着雨水在他的脸上流淌着。
父亲病倒了,不久便撒手人寰。
那棵半拉子树不再伟岸,也不再被村民当成神树,反而像是一种嘲笑。在村民的心里,已经没有了这棵树的存在。
没有树的夏天,只留下了一些传说,关于父亲的传说,在那棵残疾的树下流传。
我却觉得这棵树永远都在。想念父亲,就会想念这棵树。
因为,这棵树长在了我的心里。
□何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