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山西晚报

藏在微笑背后的疾病你了解多少?

  近日,某知名歌手因抑郁症不幸离世的消息令人感到震惊与痛心。在大众印象中,这位歌手总是呈现出阳光、乐观的形象,有网友疑惑:为什么看起来阳光开朗的人,也会得抑郁症?爱笑的人怎么也会得抑郁症?对此,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情感障碍科副主任医师王丽介绍,微笑并不代表没有抑郁,而是因为他们戴着微笑面具,抑郁很难被人察觉,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背后可能充满了痛苦、压抑和绝望感。“希望更多的抑郁症能被看到,抑郁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王丽呼吁。
  A“谈笑风生”的背后或许是悲伤
  在人们的印象中,患抑郁症的人大多是无精打采、满面愁容、情绪低落等,很难把抑郁和微笑联系在一起。王丽表示,这其实是很多人对抑郁症的误解。抑郁症有诸多的临床表现,如为持续的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有消极言行等,但并不是每个抑郁的人都会展现出悲观的状态,有的人即便不开心,但与他人交流时依然可以“谈笑风生”。就像那位因抑郁症离世的歌手一样,她留给公众的印象是阳光洒脱的,但她却患有抑郁症,因此一些心理专业人士称她这是“微笑抑郁症”,即内在体验与外在表现不协调一致、有矛盾冲突。
  “实际上,微笑抑郁症是一个通俗的说法。”王丽说,那些带有抑郁情绪的人由于工作的需要,或碍于面子、礼节,把抑郁的一面掩饰起来,让人以为他/她生活愉快,导致抑郁症状很难被早期发现。“所以,别觉得能正常工作、能笑的人就不会得抑郁症,相反的,这些人可能因为难以及时发现、难以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出现严重的后果。”
  生活中哪些人更容易中招“微笑抑郁症”呢?王丽表示,微笑型抑郁者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往往集中在那些自尊心强、有一定知识文化水平、拥有正式工作、在传统上对抑郁症存在较严重的病耻感的一类人群,他们因社会角色、职场压力和社会观念等原因不愿意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而将内在的抑郁、焦虑、愤怒等情绪体验深深地压抑和隐藏起来。还有些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觉得因压力、挫折或抑郁向他人倾诉是一种脆弱的表现,因而选择“咬牙坚挺”,但日积月累的负面情绪,会让这类人群每天都在低落的情绪中挣扎,比其他的抑郁症患者可能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和痛苦体验。“微笑”背后是更深的孤独和抑郁,而他们只能继续笑着,无法逃离。
  
B 微笑抑郁难发现亲友观察很重要
  王丽介绍,相比普通抑郁症,微笑抑郁更难察觉。它的主要表现有:表面看起来很平和、礼貌又自律,对家人也是报喜不报忧;表面看起来很阳光,好像时时刻刻心情都非常好,但其实内心很孤独,一个人时常感到悲伤、空虚和无望;在外能谈笑风生,回家后却喜欢独处,不喜与人交流,但很容易和家人发脾气;在别人面前情绪积极,一个人的时候经常会陷入无能为力的状态,感到自己非常疲劳或精力不济。“他们外在表现出来的乐观,其实往往是演给身边的人看的。”王丽说。
  微笑抑郁症和普通抑郁症一样,都有一些常见的躯体症状,包括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疼痛(身体任何部位)、性欲减退、阳痿、闭经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这就需要我们的亲友对抑郁症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识别和认识抑郁症。”王丽说,比如,怀疑家人可能患上抑郁症,首先可以通过观察他/她的不良情绪出现的频率和持久度;寻找他/她情绪的矛盾性,因为患者的情绪可能会出现矛盾的表现。“他们可能会笑得很开心,但眼神中可能没有真实的笑意,或者微笑只是用于掩盖内心的真实情绪。”王丽说。
  同时,注意他/她身体和生理方面的变化。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身体和生理方面的变化,如精力不足、疲劳感、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尽管在外表上看不出抑郁的迹象,但这些身体上的变化可能是提醒其情绪状况的线索。“还要细心倾听他们的言语和表达方式,注意其中是否存在负面的暗示或隐含的悲伤情绪。”王丽说,还有些人会出现社交退缩或孤立行为,比如有些‘微笑型抑郁’患者可能会主动避免人群和社交场合,来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只能称之为识别的迹象或线索,是否患上抑郁症,还需要专业医生经过问诊和评估后才能得出。
  
C 抑郁症可治愈需要社会更多关注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自杀人数占全球自杀人数的77%。新冠疫情后,全球精神障碍疾病负担更加沉重,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病例分别增加了28%和26%,抑郁症患者激增5300万,增幅高达27.6%。疫情的压力,给抑郁症的诊断及治疗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而在我国的调查显示,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更有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已经达到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这个“沉默的杀手”正把目光瞄向学生群体。“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王丽说。
  “和大部分疾病都一样,抑郁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抑郁的早期就及时寻求心理和药物干预,出现自伤或自杀的风险会降低。”王丽介绍,抑郁症是需要治疗的疾病,很多人认为抑郁症只是情绪问题,只要出去散散步、旅游,或者让患者想开点就没什么事了,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如果自己或是身边的人出现了抑郁症状,最好去医院寻求专业指导。“它是可以治好的疾病,如果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王丽表示,目前抑郁症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结合心理治疗,还可以结合物理治疗。要知道,患抑郁症并不可怕,但切忌寻求偏方、信迷信等非专业的治疗。
  普通人群如何意识到自己存在抑郁方面的问题呢?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并不相同,抑郁症的诊断需要由专业医生经过问诊和评估后才能得出。”王丽说,市民可以通过一些网上的自评量表进行自我的简单识别,然后再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很多时候,抑郁症患者身边的亲友,因为对病情不了解,从而对抑郁症患者产生偏见和误解。对此,王丽建议,第一不要把抑郁症妖魔化,并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会自杀,抑郁症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它是一个疾病,也要看医生吃药,是可以治好的;第二不要因为患者有抑郁而在生活中给予“特别”对待,家人朋友还是可以像往常一样和患者相处;第三,多陪伴患者并倾听他们的想法,鼓励患者在病情好转后进行适当的运动,并且定期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17期

  • 第2023-07-14期

  • 第2023-07-13期

  • 第2023-07-12期

  • 第2023-07-11期

  • 第2023-07-10期

  • 第2023-07-07期

  • 第2023-07-06期

  • 第2023-07-05期

  • 第2023-07-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