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讯(记者 李婷)7月18日,山西晚报记者从共青团山西省委、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经过近10天的前期招募、综合考查与培训,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山西大学、厦门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省内外50余所高校的260名大学生,已正式成为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暑运志愿者。同时,首批80名志愿者已于7月10日正式上岗。
根据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部门数据统计,在今年暑运期间(7月1日-8月31日),太原南站预计发送旅客448.5万,太原站预计发送旅客201.5万,大同南站预计发送旅客78.8万,大同站预计发送旅客56.8万,除2019年暑运大同南站还未开站,其余3站均远超于2019年同期水平。
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全面做好暑运期间志愿服务活动,首批80名志愿者已在该公司相关部门的合理安排下,分别在太原站、太原南站、大同站、大同南站等站点开展以下志愿服务工作:配合协助铁路工作人员开展进站自动检票闸机引导(引导旅客如何进行人脸识别顺利通过闸机,引导无法识别的旅客走人工通道,协助工作人员制止尾随通过闸机的旅客);自动售取票厅引导(帮助旅客在自动售取票机上查询车票信息、购票、取购票信息单或报销凭证);售票大厅引导(协助工作人员解决旅客的各类购票相关问题,根据旅客需求将旅客引导至相应的售票窗口)等。
据太原站、太原南站志愿服务队总指导员、太原站团委书记张帆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暑运期间,除了早、午两个高峰时间段(9时至10时、15时至17时),还多了一个晚高峰,大约在每日的18时至20时之间。因此,今年我们特别在服务时间上进行了调整,将以往一个小时一换岗的全天工作制(9时上班,中午轮岗休息,17时结束服务工作),调整为今年的早、晚两班倒工作制(早班9时至14时,晚班14时至20时),也就是说,所有的志愿者工作半天休息半天,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得到充分的休息,以最佳的状态服务好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乘客。”
首批80名志愿者自7月10日正式上岗后,目前已开展志愿服务9天,其余180名志愿者也将于近日分批次、分时段在太原站、太原南站、大同站、大同南站等4个站点陆续上岗,他们将开展为期53天的暑运志愿服务。
现场 温暖“红马甲”忙碌在车站的各个角落
7月10日至7月18日,80名暑运志愿者已开展志愿服务整整9天,累计为旅客提供咨询2万余次,文明劝导100余次,帮助重点旅客500余人。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太原站,见到了这群活跃在车站各个角落的“红马甲”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旅客平安、温馨、有序出行提供保障。
郭烘瑞:认准“红马甲”有事您说话
“‘红马甲’,能不能帮帮我?我有件事着急想问一下。”7月18日上午,在太原站的售票大厅内,负责自动售取票厅引导服务的郭烘瑞,正在帮助两名乘客在自动售票机上取票,突然听到了身后的求助声。
郭烘瑞寻声转头,看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正焦急而期盼地望着她。
“老奶奶,别着急,您先在旁边的椅子上稍坐一下,我这里很快,把这位乘客的票取出来就过去找您了解情况。”郭烘瑞向老奶奶安抚道。
不一会儿,郭烘瑞忙完了手头的活,便来到老奶奶身边,仔细询问了解到,老奶奶名叫郎清花,今年82岁,准备一个人坐车回云南老家,因为坐车途中要在成都中转而着急。“‘红马甲’,我就是想让您帮我看一下,听说中转成都现在有了新站和老站的分别,你能不能帮我看看是中转到哪个站,年纪大了,就是担心到了成都,找不到回去的车就麻烦了!”
“郎奶奶,别着急,我现在就给您查。您这趟车,是在成都西站中转,中转的下一趟列车,也是在西站,所以您不用太担心,下了车找工作人员问一下中转车次站台和方向就可以了!”郭烘瑞一边看着手机信息,一边认真地向郎奶奶介绍说。
在郭烘瑞的认真解释下,郞奶奶之前焦急的心情也慢慢缓和了下来,随后,郞奶奶拉住郭烘瑞的手不停地表示感谢。“我就知道,在车站,找你们‘红马甲’准没错,真的感谢你!你们是最值得信赖的人。”
听到郎奶奶的感谢,郭烘瑞便开心地向郎奶奶展示了自己的“红马甲”,认真地说:“认准这件‘红马甲’,有事您说话!”
王泽蓉:第二次报名暑运志愿者
来自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王泽蓉,是这次太原站暑运志愿者团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也是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经验最丰富的一位。“不论是校内公益活动,还是校外志愿服务工作,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去参加。”王泽蓉说。
王泽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据了解,从2019年刚上大学开始,王泽蓉就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志愿活动,到目前为止,她的志愿时长累计已达1800个小时。
“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总会觉得缺少了爱,缺少了被关怀,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爱,所以,我参加志愿活动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希望能用自己微小的力量,给社会传递更多的爱。”王泽蓉说。
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在太原站做暑运志愿者已经是她第二次参加了。自7月10日上岗后,短短9天时间,王泽蓉已累计帮助重点乘客30余人,为乘客提供咨询200余次。
7月14日9时许,暑运志愿服务的第5天,王泽蓉来到太原火车站候车厅开始志愿服务工作时,遇到了一位怀抱孩子的年轻妈妈。“可能是当天下雨的缘故吧,有多辆火车晚点了,不少乘客都在向我询问列车晚点的各种问题,我在向大家解答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位拿着很多行李的年轻妈妈,抱着孩子,很辛苦。”王泽蓉说。
于是,王泽蓉便主动上前询问这位女子是否需要帮助。经过询问王泽蓉了解到,因为当天女子所购买车次的列车晚点,所以想退票,但是女子看着手里抱着的孩子,还有旁边的一堆行李,便一时不知道怎么办。
随后,王泽蓉向这位妈妈表示,可以帮她照看孩子和行李,20分钟后,女子终于办理好退票手续。“办理完手续的年轻妈妈,还专门向我表达了谢意。我真的很开心,因为我觉得,我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是一个自助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更好地关爱他人,也学会了耐心、细心的良好品质,这些都是学校中学不到的宝贵财富!”王泽蓉说。
戈健:年龄最小却毛遂自荐当队长
戈健,是首批80名暑运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大学生之一,现就读于湘南学院,此次是她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
在正式上岗的第一天,戈健毛遂自荐担任此次志愿服务队的队长。“我觉得我挺自信的,认为自己肯定能干好,虽然我是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但是经验不都是积累出来的吗?所以我相信,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去做就好,剩下的留给时间来鉴定!”戈健说。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经验不足,戈健在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困难。“我的工作,就是安排好每一位志愿者的岗位,以及早、晚班的更换和调整,因为是第一次当负责人,感觉第一天我做得不好,甚至有点乱,虽然同学们没有说什么,我自己觉得工作没有做到位。”戈健说。
那么作为队长,志愿者的工作如何分配?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应对?从正式上岗的第一刻起,戈健就像着了魔,一有空闲便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队长的职责。
“吃饭时想、休息时也在想,不夸张地说,我想了整整一天,直到7月11日凌晨一点多,我终于用excel琢磨出了一张志愿服务工作安排表,里面有每一个同学的具体排班时间,而且,我还把相同岗位、相同工作时间的同学,用相同的颜色区分开来。这样,大家看到这个表就一目了然!”戈健说。
如今,经过9天时间的锻炼与摸索,戈健不仅将每一位志愿者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戈健处理得也越来越专业。
7月17日,这是戈健进行志愿服务的第8天。10时30分许,在售票厅自助售票机旁有两名旅客,其中一名头戴鸭舌帽的女性向现场的志愿者招手寻求帮助。“记得当时已经有两名志愿者跑过去了,但是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双方在那里都很着急的样子。”看到这种情况的戈健,赶紧跑了过去。
在询问的过程中,戈健了解到,两人均是聋哑人,因为交流不畅,一直找不到解决办法。随后,戈健灵机一动,找来一张纸,写下了自己的问题“您好,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看到纸条后,两位聋哑人似乎明白了什么,在下面写出了自己想要购买的列车车次、出发时间、票数及车费。
在短暂的纸条交流后,戈健终于明白了对方的需求。于是,戈健引导两人来到自助售票机旁,准备帮他们购买车票。但是在购买的过程中,又发生了意外。“我帮他们买票才发现,他们只有纸质的身份证明,随后,建议他们在人工窗口买票,可是他们直摇头,后来才知道,他们是不信任我。”戈健说。
为了让对方相信自己,戈健迅速在纸上写下了一句话:“我是一名志愿者,请相信我,我可以帮助你们!”
随后,在戈健的帮助下,两名聋哑人终于买上了票。为了表示感谢,其中一名聋哑人还专门塞给戈健100元钱,但被戈健迅速地拒绝了,同时她还向对方指了指自己红马甲上的“志愿者”三个字说:“我是志愿者,志愿帮忙,这都是应该的。”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 实习生 胡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