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内

突破国外封锁!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开始量产

  核磁共振仪器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对于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有重大意义,但这项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不久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开始量产。
  将核磁共振仪器搬上生产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其中不光要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还有如何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他们是怎么缩短实验室和生产线之间的距离的呢?
  记者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看到,生产线上生产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经过一系列复杂精密的程序之后,它将出现在医院的检查室里。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技师张辉介绍:它的图像质量一点都不逊色于国际先进的核磁共振仪器生产厂家,价格也已经比以前大大地降低了,我们医院的医疗检查费相对于以前也在逐步地降低,这对于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来说,看病的时候花费就会更少了。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里,这台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正在工作。仪器工作的情况,实时传输到15公里外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记者了解到,这款仪器可以获得人体的全身影像,不仅分辨率更高,还加速了成像速度。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副所长李烨说:“以前我们核磁共振就像拍照片一样,是一张一张的,你一动照片就糊了。我们现在有了快速成像技术之后,组织动也不怕,我们可以看到它动的过程。”
  不仅在核磁共振的影像诊断装备上有重大突破,眼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已经研发出可以为肝脏和乳腺疾病提供早期筛查的无创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研发的为帕金森、癫痫、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治疗的超声神经调控重大仪器也开始进行临床试验。

据人民日报公众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21期

  • 第2023-07-20期

  • 第2023-07-19期

  • 第2023-07-18期

  • 第2023-07-17期

  • 第2023-07-14期

  • 第2023-07-13期

  • 第2023-07-12期

  • 第2023-07-11期

  • 第2023-07-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