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子夜

五千年文明史

  (一)题绛县尧王故里
  禅让访贤,演绎人文活化石;
  允恭克己,绵延绛县古遗风。

  ——傅海青

  伫立姚墟,无不钦甚至孝至和至善;
  聆听故事,常能感此可传可法可吟。

  ——任艳风

  三土为尧,一水溯源,传来万古江山稳;
  寻倗问晋,卧云成佛,焕得满天日月新。

  ——杨振生

  三山证帝名,龙翔横岭,凤翥甘泉,胜地春华尧故土;
  一典垂君则,晋国都城,绛侯采邑,陶唐熙旦古遗风。

  ——朱天运


  (二)题运城舜帝陵
  抬头但见舜之日;
  扑面而来王者风。

  ——崔玉龙

  千秋笃孝鸣条古;
  四海尊亲舜日圆。

  ——王金枝

  上继唐尧德循仪礼,孝道服天下;
   后禅夏禹政选贤良,财愠赋南风。

  ——薛起珠

  历山留胜迹,顺亲意,继尧风,解民愠,始尊德孝;
  舜帝非湘人,生诸冯,迁负夏,卒鸣条,皆出河东。

  ——赵若迪

  苍柏幽幽,鸣条敦敦,漫抚韶乐九章,自古南风常解愠;
  仁行济世,孝道经天,细溯文明一脉,而今德治可寻根。

  ——何沁学


  (三)题夏县禹王城
  因治水成功,诸夏归心,百代遐传王者气;
  到登基立德,九州固土,一城大显国之风。

  ——张兴贵

  古城乃华夏渊源,襟条岗带青龙,风烟如数沧桑史;
  勤绩得口碑传颂,抚高台思来者,气象宏开锦绣篇。

  ——张丹薇

  夏者大哉,沐嫘祖禹王其泽,仰忠臣名士之光,在今在古尊斯夏;
  安而盛也,喜人文生态相辉,醉山水农林并美,宜业宜居得所安。

  ——贾雪梅


  (四)题夏县西阴嫘祖故里
  万象蚕桑,涵归方丈地;
  一元丝路,仰止五千年。

  ——赵爱萍

  一叶一蚕,肇中华锦绣;
  斯乡斯土,系丝路延绵。

  ——吉秀珍

  遑论帝妃,遑论村姑,为是蚕神名百世;
  且看华夏,且看寰宇,总缘丝路谊千年。

  ——崔玉龙


  (五)题夏县东下冯遗址
  水井拱窑,已识禹都民智慧;
  青铜陶器,更开夏代古文明。

  ——王秀婷

  遗迹斑斑,人类文明传此早;
  尘埃寂寂,石为光范证宗勤。

——孔春枝

  磨洗认前朝,从无空穴来风事;
  勾沉捞国宝,总有夏墟禹迹栖。

  ——杨振生


  (六)题稷山稷王庙
  五谷九州人命脉;
  千秋一座稷王碑。

  ——扆军宣

  教民稼穑三千界;
  固国根基第一功。

  ——张登洲

  教民稼穑,后稷肇农耕,神州方播千畴绿;
  倾国尊崇,高堂朝圣象,田野遍飞五谷香。

  ——邵运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21期

  • 第2023-07-20期

  • 第2023-07-19期

  • 第2023-07-18期

  • 第2023-07-17期

  • 第2023-07-14期

  • 第2023-07-13期

  • 第2023-07-12期

  • 第2023-07-11期

  • 第2023-07-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