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健康

远离疼痛治疗误区 走进舒适无痛生活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30%的患者为重度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根据镇痛强度的不同,疼痛治疗药物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有普通镇痛效果的镇痛药,如布洛芬;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镇痛效果的药物,如曲马多;第三类是具有强效镇痛效果的药物,如吗啡。
  然而,目前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患者认知上仍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使用普通镇痛药物更安全
  事实上,对于需要长期使用镇痛药物的癌症患者,使用吗啡类药物是更安全的,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无肝、肾等器官毒性作用。相比之下,布洛芬类药物长期使用,可引起胃肠道和肾脏毒性,并且会明显抑制血小板的功能。而且这类药物使用超过标准剂量1.5-2倍时,控制疼痛的能力不会提升,药物的不良反应却增加了。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中度或重度癌症疼痛治疗首选吗啡类镇痛药物。
  误区二:杜冷丁是最安全有效的镇痛药
  哌替啶,又称杜冷丁,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癌症疼痛治疗不推荐的药物。它的镇痛作用强度只有吗啡的1/10。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留存时间长,而且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及肾毒性。此外,哌替啶口服吸收差,多采用肌肉注射给药,不宜用于癌痛等慢性疼痛治疗。
  误区三:疼痛剧烈时才用镇痛药
  事实上,及时、按时使用镇痛药物更安全有效,这样对镇痛药的需求量也是最低的。长期得不到有效镇痛治疗的癌症疼痛病人,容易出现疼痛导致的神经性疼痛以及神经系统紊乱,表现为痛觉过敏、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因此,不宜等到疼痛剧烈时才用镇痛药物。
  误区四:长期用吗啡类镇痛药会成瘾
  事实上,癌症疼痛患者长期使用吗啡类药物治疗,尤其是口服或透皮贴剂按时给药,发生成瘾的危险性极低。国外报告显示,使用吗啡类药物发生成瘾的危险性低于万分之四。
  医学上,癌痛病人需要长期使用吗啡类镇痛药,或需要增加用药剂量的主要原因是癌症镇痛治疗的需要,是人体对吗啡类药物产生了耐受,而并非“成瘾”所致。
  误区五:出现呕吐、镇静等反应要立即停药
  事实上,除便秘不良反应外,吗啡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暂时性或可耐受的。吗啡类药物的呕吐、镇静等不良反应一般仅出现在用药的最初几日,数天后症状多自行缓解或消失。对吗啡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积极预防性治疗,可以减轻或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误区六:一旦使用吗啡类药物将终身用药
  在癌症疼痛的病因得以控制及疼痛消失后,可以安全停用吗啡类镇痛药。吗啡每日用药剂量在30-60mg时,突然停药一般不会发生意外。长期大剂量用药者,突然停药可能出现戒断综合征,建议这类病人逐渐减量停药。减量时注意疼痛变化情况,及有无腹泻等症状,如果疼痛不可忍受,或有戒断症状时,应缓慢减量。
  总之,大众认知的局限性,导致对疼痛的认识片面性,疼痛患者要主动和医生沟通交流,树立正确的镇痛观念,充分信任医生,配合医生,才能控制好疼痛,远离疼痛治疗误区,走进舒适无痛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忻州市人民医院 刘海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7-31期

  • 第2023-07-28期

  • 第2023-07-27期

  • 第2023-07-26期

  • 第2023-07-25期

  • 第2023-07-24期

  • 第2023-07-21期

  • 第2023-07-20期

  • 第2023-07-19期

  • 第2023-07-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