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讯(记者 李雅丽)8月9日,在太原市工人文化宫,大型民族歌舞剧《烽火家书》首演活动隆重举行。该剧以左权将军的13封家书为故事脉络,通过六部分内容展现了共产党将领的家国情怀与百姓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1937年9月至1942年5月,左权将军转战太行山途中以及驻扎八路军麻田总部期间,写给妻子和家人13封深情款款的家书。这部歌舞剧就以左权将军与家人的书信往来为线索,透过一页页发黄的家书和已经斑驳的字迹来展开故事、推进剧情,深情地演绎了战争时期左权将军的报国情、母子情、夫妻情和父女情。
全剧由《序》、第一幕《太行为证》、第二幕《岁月峥嵘》、第三幕《碧血丹心》、第四幕《无上光荣》、《尾声》共六个部分组成。每一幕之间,用多媒体、画外音等戏剧手段呈现左权家书的真实手迹,让身在太行山的左权将军与远在延安的妻子刘志兰以及湖南醴陵的左权母亲展开时空对话,推进剧情。全剧依托“万首民歌千出戏”的左权文化优势,处处彰显浓郁的左权民歌风韵,保留了左权小花戏中的彩服、彩扇道具等“非遗”传统特色,沿袭“晓嚎步”“蝴蝶扇”等基本舞蹈动作。在放大山西左权特有的地方文化符号同时,调动了先进时尚的现代戏剧手法。
《烽火家书》将战争的惨烈和人性的光辉交织中加以展现,将共产党将领的家国情怀与当年辽县百姓无私无畏的奉献融合在一起,让英雄的形象更加血肉丰满、真实感人,将“中华儿女不可辱,中国有我不会亡”的太行军民英雄主义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导,曾导演过《太行奶娘》的总导演杨梅编导,编剧由一级词作家杨启舫担任,国家一级作曲家孟卫东作曲。鉴于已经上演了千场的《太行奶娘》的成功经验,本剧在立足红色文化、太行山印记、左权特色上下功夫。在全剧的音乐和唱段唱腔设计上,既吸收、保护了左权民歌的精髓,又融入了西方歌剧、古典音乐等多种表现手法,根据剧情和剧中不同人物角色的特点进行音乐设计,形成了“民族音乐交响化”的全新模式,孟卫东在发布会上介绍,“《烽火家书》特别高明,特别好听。”
左权县宣传部部长秦国英在发布会现场介绍,红色舞台剧《烽火家书》是左权人民对英雄左权缅怀的一部原创民族歌舞剧,更是一部致敬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的经典剧目。《烽火家书》《太行奶娘》《战地黄花》是左权县正在倾力打造的“抗战三部曲”。左权县原名辽县,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1942年9月,为纪念在反击日军“大扫荡”战役中牺牲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经原辽县军民万人请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辽县易名为左权县。这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八年抗战时期,“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这里还是华北敌后抗战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秦国英说:“传承是最好的缅怀,弘扬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好的告慰。红色左权,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