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流韵,纸上芳华。
在唐代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的故乡长沙望城区,来自全国的中小学生在这里共赴一场汉字书写的文化之约。8月11日,“华夏万卷杯”第十五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现场总决赛在长沙铜官窑古镇举办,千余名选手同台竞技,场面壮观。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有80名选手奔赴长沙参赛,是全国参赛团队中最庞大的一支队伍,最终34名选手摘得“特等奖”。
A 现场抽题 现场书写 现场点评
比赛采用现场书写的形式进行,由评委现场“抽题”,各组选手选手在同一尺寸的纸张和规定时间内构思作品。不同于其他比赛,硬笔书法的现场更像一个创作之所,碰撞着文雅之风、洋溢着笔墨之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选手们挥毫落纸如云烟,或苍劲或婉转,流畅肆意,却又有章可循,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中,呈现的不仅是有形之字,更是汉字之美。赛后,评委通过打分甄选出优秀作品,并在颁奖典礼现场点评。当一件件“特等奖”“金奖”作品通过大屏幕滚动播放时,台下小选手们发出了阵阵惊叹、鼓掌不断。
“本次硬笔书法大赛呈现的各种书体书风可谓应有尽有,后生可畏,令人欣慰。”大赛评委、著名书法教育专家吴玉生对山西晚报记者说,“很多孩子们的作品在‘精于字法巧于章法’基础上,更加注重工具、纸张、色彩、印章、装饰等艺术元素的组合配置,不少作品看上去非常精巧细致,让人叹为观止。”
B 山西选手获佳绩 背后老师不简单
此次“华夏万卷杯”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共有16000多人参加入围赛,最终1055名选手进入总决赛,其中,山西参赛选手80人,“是全国参赛团队中最庞大的一支队伍!”大赛组委会秘书长、书法报社副总编辑严海南对山西晚报记者说,“刘永丽老师的队伍在本届还有西安那届都是比较强大的。”
除了阵容庞大,山西的参赛选手更是实力满满。其中,冀佳楠的《五柳先生传》作品为中学组第一名,获特等奖,现场得到评委周培纳的高度点评。该作品让大赛评委、著名书法教育专家吴玉生印象深刻,“这是秀丽笔,字体造型古美,韵味十足,作品纸和印章的选择很有特点。”吴玉生直言:“看似是选手的竞争,其实也是指导老师的PK。山西的选手有备而来,选手厉害!背后的老师更厉害!”
带领80名选手奔赴长沙参赛的书艺轩书法学堂负责人刘永丽,作为优秀辅导老师现场发言,“我们除了教孩子写好字,更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刘老师同时对现场所有参赛选手说,“你们是最棒的,战胜了很多没有来到现场的小伙伴,战胜了当初惶恐不安的自己。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想起,2023年8月11日,我们一起在这里为了理想而努力!”
C 书写背后的意义与传统文化的创新
书写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大赛现场,有从河北、吉林等受灾地区赶来的选手,有坐着轮椅来到现场的选手,他们背后,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大赛,广大学生的书写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组委会秘书长严海南说,大赛的定位始终以“写字教育(书法教育)”为切入点,让孩子们热爱书法、感受书法的魅力。
面对孩子们现场创作的一幅幅带着钟情汉字温度的作品,评委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认真书写的背后是学习态度,倍感汉字书写透出的育人意义与力量。”著名书法教育专家吴玉生说,书写大赛对于孩子的意义在于——“写字的兴趣在这里浓厚,写字的禀赋在这里展示,写字的梦想在这里放飞,写字的人生在这里起程!”
如何让书写文化或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更好地走向市场?需要不断创新。
本届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总决赛最大的亮点,是在比赛中设置了书法文化知识考查,这不仅是一个好的创意,更是对写字育人、连接文化、注重修养的一种倡导和引领。此外,除五言诗、七言诗、宋词、古文等中小学语文“必备”古诗词,近几年大赛书写题库也扩大了书写范围,希望参赛学生不断有新的积累。
这是一次汉字书写的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开阔眼界自我提升的成长之旅。
特写
8个老师和80个孩子
在全国中小学生硬笔书写大赛现场,山西书艺轩书法学堂绝对是最抢眼的存在——
他们气场强大!80人统一着装、行动一致,犹如白纸上的一抹青春绿,带着“沉迷书法无法自拔”的态度,彰显着团队的自信;他们战果累累!34人获得特等奖,36人获得金奖,10人获得银奖,百战百胜无一落空。
这个强大团队背后,是8个老师带领80个中小学生跨省参赛所经历的一场“大战”——是20天线上线下的“备战”、机场安检拥堵的“混战”、入住酒店的“贴身战”;是赛前倒计时的“暗战”、比赛期间的“鏖战”、颁奖典礼的“收官战”……
这场跨地域、跨年龄的“并肩作战”,在长沙湿热如桑拿的天气里“不断升温”,浸润成长、温暖人心。孩子们眼中的老师比平时上课多出了很多技能:刘老师小小身躯有大大能量,赛前奔波4个考场“辅导”“叮嘱”;比赛前夜,刘老师、苏老师、犀子老师等8位老师挨个找学生解决书写问题;阎老师、小刘老师、萱萱老师分组带队;琪琪老师拍摄和剪辑视频;刘老师、小段老师负责庞大队伍的乘机、乘车等出行和后勤……由此保障80个学生的比赛顺利进行。
被点赞的“轮椅少年”
赛前开幕式上,大赛组委会主任、书法报社董事长兼总编辑毛羽讲了一个“偶遇”的小插曲,他说在电梯里碰到一位腿部受伤、坐着轮椅来参赛的孩子,“我很感动,让我们为这个坚持书写的选手点赞!”话音未落,全场掌声雷动。
被点赞的少年是来自山西的选手郭颐昊,在机场、酒店、餐厅、赛场,坐着轮椅的郭颐昊遇到各种“不解”“疑惑”“好奇”的目光,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壮实少年脸上始终洋溢着最灿烂的笑容!
开心,因为坚持,逆着风让自己体验每一个感觉,做自己最特别。
行走的“活字帖”
书写大赛现场,一个头上顶着繁体“书”字和简体“书”字的少年,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参赛选手,犹如行走的“活字帖”,他就是9岁的闫辰希。
在浩浩荡荡80人的山西团队里,闫辰希的身高经常被“秒没”,但书写水平却不容小觑,这个小小少年身上更是散发着自信的光芒。赛后接受采访,他是唯一要求媒体“出示证件”的受访者,他是唯一敢说“我写得很好能拿大奖”的选手。事实证明了他所言非虚,这位来自太原后小河小学的三年级学生,拿到了小学中年级组的“特等奖”。
他带着爸爸理的发型成为赛场上最潮的参赛选手,他带着自己多年的学习积累成为同龄者中令人敬佩的对手,他为自己这段经历“书”写了最棒的回忆。
山西晚报记者 李霈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