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子夜

想教训孩子时,要不先喝杯茶

  儿子从小就顽皮好动,经常惹事生非,碰上我这火爆脾气的妈妈,难免家法伺候。
  数年前农历春节前夕,全家逛花坊添购迎春花束,就在银货两讫之际,“啪”的惊人巨响,角落一只落地花瓶应声倒地,碎瓷飞散。只见就读小三班的儿子惊慌失措,愣立一旁。我禁不住怒火中烧冲上前去,不料,挥舞的双臂猝然被架起,往后拖拉了一段距离,被抽离了失控的现场。
  原来是老板夫妇及时制止了我。笑容可掬的老板娘边修剪花材边对我说:“教养孩子,着重平时理性的启发与爱的付出。”原来,白天她是个春风化雨的小学老师,晚间则夫唱妇随兼营花店。
  伴随满室花香,我们交换着教养孩子的意见,交流着彼此的经验。
  “暴力惩戒孩子,无论亲子或师生,就偏离了教育。”老板娘俯首继续工作,娓娓道出肺腑之言。而老板则热情地捧出茶饼,冲水泡茶,分享大众,他说:“倘若每天抽空静静喝杯茶,所有的烦躁不安自然能沉淀下来。”
  果然,经过恰到好处的时间与温度的沉浸,清啜甘美香醇的茗品时,内心与外在的冲突便舒缓了,心神剎时平和不少。我惭愧自责地说出想戒除体罚的困难,诸如儿子违反再三告诫过的命令,我坚持的惩罚很合理等。
  老板娘说,良好的亲子关系,有相当程度决定于父母的人格成熟度,大人体罚孩子,一半是由于习惯,一半则是迫不得已。然而,原先的“不得已”可能逐渐演变成习惯,使人不加思索就打骂孩子,事后心有不安,于是又找种种理由,藉“合法教导”掩饰“非法暴力”。其实,孩子本来就会犯错,犯错之后本来就无法立即改正。接受、宽容孩子的错,是教育工作的大前提,一旦采取强制手段,就偏离了教育。
  一屋的茶香盈溢,须臾间将我带回记忆中的场景与氛围里,重温往事:从儿子上幼儿园起,就被我这只为发泄自己负面情绪的妈妈打骂过无数回,起初他在鞭打之后的确循规蹈矩,后来我发现,他只是表面屈从,背地里常将受暴情绪转至姐姐或同学身上,成为施暴者。
  花香之牵系,茶韵之感动,袅袅缥缈的白雾朦胧了双眼,而我,则衷心感念仁者的智慧之语,醍醐灌顶。

□黄惜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28期

  • 第2023-08-25期

  • 第2023-08-24期

  • 第2023-08-23期

  • 第2023-08-22期

  • 第2023-08-21期

  • 第2023-08-18期

  • 第2023-08-17期

  • 第2023-08-16期

  • 第2023-08-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