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起降,从舷窗望去,机身下绵绵群山海浪般起伏,层层叠叠。徽州大地紧锁的褶皱里,藏着历史的辉煌与神秘。
皖南山区山峦叠嶂,清溪回环,万木峥嵘。黄山屯溪国际机场建在屯休盆地,站在机场附近极目远眺,四顾是巍峨险峻的高山和层出不穷的丘陵。青山如黛,云雾飘渺,所见景象既有山岳的磅礴雄浑之势,又不乏江南的灵秀之气。黄山市古称徽州,市府所在地屯溪偏于一隅,黄山余脉拱卫正北,白际山脉横亘东西,率水、横江、新安江如白练环绕,青山绿水共同守护山城屯溪。
天气晴好的时候,屯溪多数地方能看到白际山上的“徽州天路”,运气好的,甚至能看见黄山光明顶上的雷达站圆球和铁塔。站在孙王山孙王阁上,整个市区尽收眼底。日出日落,新安江半江瑟瑟半江红,高楼大厦抹上金黄的余晖,如梦似幻。屯溪是个人口仅二十几万的小城,没有地铁和天桥,知道它的人寥寥无几。但是说起风景秀丽的黄山和历史悠久的古徽州,却是家喻户晓。徽州在古代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行政区划,统一府六县,包括现在的宣城市绩溪和江西省婺源,以及黄山市的歙县、祁门、休宁、黟县。屯溪为聚水成江之地,历史上曾是休宁县辖下的一个临水小镇,也是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嫌弃徽州山高路远,做梦都不愿意到。古徽州因山峦阻遏,交通不便,反而躲过了战火和岁月的侵袭,得以保留下众多历史文化遗迹。这里,每个县都有一条不曾褪色的老街,掩藏在烟火深处,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屯溪老街。屯溪老街的历史可追溯到数次“衣冠南渡”,中原士族为躲避战乱而南迁,中原文化与古山越文化结合,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最显著者为南宋迁都临安后,徽州府与临安府近在咫尺,发达后的徽商仿照宋城的建筑风格,在家乡大兴土木,因此,屯溪老街也有“宋城”之称,被誉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老街依山临水,北面是林木茂密的小华山,南面是宽阔的新安江。从老街口至镇海桥,全长800多米,地面以长红麻石铺成,宽5至8米,沿街300余栋徽派建筑,多为两层木质房屋,精致的木雕花窗、小青瓦、白粉墙、马头墙和朱阁重檐,古色古香。老街虽老,繁华依旧,沿街店铺既有现代酒楼百货,又有古董字画。各种徽州小吃飘散着杂陈五味,弥漫整条街道。静坐在老街阁楼,品徽州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看一窗江景如诗如画,实为安逸的享受。
父亲极少出门,不喜欢城市的喧闹,一辈子宁愿静守偏僻山村。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制作的顶市酥很好吃。不过父亲说过,更好吃的顶市酥是休宁和黟县制作的。今年正月,难得陪父亲逛了一趟老街。父亲对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和诱人的小吃不闻不问,只是逐一品尝店铺门口试吃的顶市酥。他不听服务生的介绍,用舌尖感受各店家味道,细嚼、回味,然后冲店里竖起大拇指,夸奖好吃,或皱起眉毛,说火候嫩了些、老了些。服务生不懂,也不服气,与父亲辩解。老板走来,请父亲进店,泡一杯上好的红茶,虚心求教父亲,让他为店里师傅指点制作顶市酥技术性的问题。
一座城,一条街,一种味。屯溪老街,况味无穷。
□谢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