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子夜

凉皮和肉夹馍

  小时候,人们生活还是比较艰难的,平日难得吃到肉,更别说吃肉夹馍了。
  当年,偶尔谁家有婚丧大事,会杀了猪招待客人。到了下午的宴席上,会有一碗红彤彤的扣肉,供人们夹馍。
  即使这时,小孩和妇女还是无缘吃到,因为那时的规矩,是小孩和女人不能上席,需等到席上的人吃饱喝足,她们才能吃剩下的菜。
  经常是,孩子们眼巴巴地饿着肚子等到天黑,还不一定能轮到吃饭。有的小孩看着席上的人们大块吃肉,小碗喝酒,饥肠辘辘实在难忍,就嚎哭起来。
  当妈的看见,赶忙拿个馍,做贼一般,央求厨师夹两片肉,然后用围裙遮起来,将孩子拉到墙角处,往手里一塞,慌忙走开了。
  所以,童年的时候,感觉最好吃的,就是肉夹馍了。凉皮也是,往往每家没有多少白面。吃饱肚子是最重要的,哪有多余的面粉做凉皮啊。
  所以在我的童年,第一次吃到凉皮,还是一个外爷过生日的时候。那时,人们还把它叫酿皮子,吃起来光滑而富于弹性,吃过一次就再也不能忘记。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县城的街道上,终于重新有了卖肉夹馍的。半人高的铁桶改造的炉子,用黄泥制作了一个深深的炉膛,中间燃着兰炭,上边放一个圆圆的鏊子。
  卖馍的人,将起好的面加入碱面揉好,揪成小块,揉成一团后再擀开,抹上一些菜油,卷成螺旋形,再压平、擀开,立刻贴到热热的鏊子上,不一会就胀了起来,随即翻面,上面就有了淡淡的花纹,两边都烙好了,就放入炉膛内烤熟。
  夹馍的肉是腊汁肉。肉要选取后臀肉,切成两寸厚的长条入锅,锅内加水,加老汤,放上装了肉桂、大料等香料的纱布袋,旺火烧开,再文火慢炖,等肉皮变成酱黄色即好。做好的肉,肉质酥嫩,肥的入口即化,瘦的软烂,没牙的老汉也能吃。
  顾客买馍时,师傅先将馍放入炉膛内,一边根据顾客要求,选取肉块,放到木墩上,挥刀如飞,将肉剁烂,随即取出烤好的馍,一刀破开一头,将肉夹入,再浇上点腊肉汤,用袋一装,递到顾客手里。这时的肉夹馍是最好吃的,馍是外边酥脆,里边柔软筋道,吃起来肉汁满嘴,一个馍吃完,唇齿留香。
  很多时候,人们吃肉夹馍,都是先要一碗凉皮。
  那凉皮有面皮也有米皮的。面皮多是将面和成面浆,倒于蒸片上蒸熟而成,抹上菜油,一张张光滑透亮,富有弹性。
  厨师取一张面皮卷起,放在案板上,几声刀响,用手一提,整齐地盘到浅口碗中,放上粑粑、豆芽等,浇上红彤彤的辣椒油等调料就端上桌。
  吃凉皮以女人居多,又都是结伙而来。她们似乎最不怕辣,凉皮碗端到手里,筷子一搅,红红的辣椒中透出晶莹的白。她们一边说说笑笑,一边一口肉夹馍一口凉皮,全没了女人的秀气。才吃几口,已经满嘴腥红。
  吃毕,取纸巾拭净嘴巴,心满意足地喊老板结了账,然后手挽着手,高跟鞋笃笃敲响路面,一路说笑而去。
  凉皮和肉夹馍,对我来说,是回忆中的美味。

□连忠照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04期

  • 第2023-09-01期

  • 第2023-08-31期

  • 第2023-08-30期

  • 第2023-08-29期

  • 第2023-08-28期

  • 第2023-08-25期

  • 第2023-08-24期

  • 第2023-08-23期

  • 第2023-08-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