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太行,美在南太行,最美在陵川!
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康养旅游百强县……一个个闪亮的“国字号”金字招牌,为“清凉胜境·康养陵川”这张文旅品牌增重、增色。
2023年8月中下旬,“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晋城市陵川县,山西晚报采访团记者对话陵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委办主任张爱国。张爱国说,聚太行山水之雄秀、纳天然氧吧之凉爽、开世界围棋之渊源、集金元古建之精华、扬红色基因之传承,一幅“全域旅游·全景陵川”的文旅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山西晚报:请您介绍一下陵川?
张爱国: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雄踞太行之巅,东控太行门户,南延中州平原,西接炎帝故里,北通上党盆地。于隋开皇十六年置县,也就是公元596年,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这里钟灵毓秀、文脉绵长,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陵川:聚太行山水之雄秀,开世界围棋之渊源,集金元古建之精华,铸红色文化之辉煌。
山西晚报: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底蕴深厚,陵川的文化名片有哪些呢?
张爱国:陵川重点打造了四张文化名片:
一是太行山水文化名片。
“太行之脊”谓之陵,“淇河之源”谓之川,这便是陵川地名的由来。这里生态优美,令人向往。特殊的地理赋予陵川清凉气候和优美环境。早在800年前,元代大儒郝经赞之曰“六月衣冠冷,千年草木香”。时至今日,陵川以“避暑胜地”的美名享誉全国。在这里,山水既是大自然对陵川的恩赐,也是陵川的根脉。境内群峰拔地、列嶂摩天、万古青苍。与群山相映成趣的有灵泉瀑布、潺潺溪流、弥漫潺湲,古有“青山无恙画屏开”,今有“不登王莽岭,岂识太行山,天下奇峰聚,何须五岳攀”的赞美诗句。游览太行至尊王莽岭、围棋源地棋子山、太行江南武家湾、户外天堂欢乐谷、洞天福地黄围山更是让人流连忘返,秀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陵川发展康养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二是围棋文化名片。
陵川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陵川是中国围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民谣“陵川有座棋子山,箕子占方在陵川”更是流传久远,谋棋岭上棋子石浑然天成,境内棋子山、箕子洞、象天枰、弈苑广场、棋山路等一大批围棋地标,拥有国家级非遗“烂柯的传说”和“棋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两张“国”字号名片。2018年、2021年连续两届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全国围棋之乡”称号。2020年11月,围棋发源地棋子山被中国侨联评为第八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先后举办过围棋源地名人之家邀请赛、全国职业围棋定段赛等全国性围棋赛事24次,培养了一大批本土围棋爱好者,陵川籍棋手赵晨宇2021年成功晋升为中国围棋第53位九段棋手,这也给陵川围棋文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底色。
三是金元文化名片。
陵川历史文化悠久,其中以金元时期最为繁荣。其间先后崛起郝氏、武氏、赵氏、李氏和秦氏五大文化望族,培育出“金元文坛领袖”元好问、郝经等文坛巨匠,先后有7名状元及第,93名进士金榜题名,其中武氏一门就出了三个状元,被誉为“三状元故里”。境内现有金元古建筑1062处,居全省第一,有国保单位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不可移动文物1053处,馆藏文物13084件,被誉为“中国金元古建地上博物馆”。
四是红色文化名片。
陵川是革命老区,1931年“陵川暴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太行山上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敌后抗战的熊熊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朱德、左权、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抗战名曲《在太行山上》的创作地和首唱地就在陵川,红色歌剧《赤叶河》诞生于此,从这里走出了陵川籍号兵1700余人。
77年矢志不渝传播党的声音的盲人曲艺宣传队;30年在悬崖峭壁上,用钢钎铁锤凿出挂壁公路的锡崖沟人;几代人励精图治,把昔日的光山秃岭变成如今万亩林海的太行第一山国有林场……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红色革命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山西晚报:这四张文化名片,独具特色,陵川文旅融合的亮点是什么?
张爱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发展是陵川县委、县政府工作的发力点。近年来,陵川紧紧围绕“清凉胜境·康养陵川”主题定位,突出龙头带动,积极发展文旅康养、森林康养、农旅康养、中药康养、运动康养、银发康养“六养融合”,全力壮大太行旅游板块产业集群。先后实施了王莽岭景区整治提升工程,修建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等,打造了“此生必行太行一号”文化标识,首创了“太行一号”音乐公路,推出了浙水、松庙、丈河等一批文旅康养特色村品牌,催生了“西园庄舍”“页岩书屋”等一批文旅院落和文化驿站,逐步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层次、增强旅游魅力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县、森林体验国家重点建设基地、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省级生态文化百强县等称号,形成了全民、全域、全时文旅康养发展的新格局,“清凉胜境·康养陵川”品牌持续叫响叫亮。
山西晚报:未来,陵川在文旅融合发展上有哪些规划?
张爱国:对陵川来说,生态是底色,文化是根脉,旅游是方向,康养是品牌,打响叫亮文旅康养这张牌是陵川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陵川立足自身优势,把准发展趋势,对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进行了科学谋划和总体布局,概括来说,就是规划构建“一核一心,一环六区”全域化旅游发展大格局。其中,“一核”是王莽岭龙头景区核心,“一心”是县城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一环”是太行一号串起的全域旅游大环线,“六区”是六个文化旅游主题片区,包括以王莽岭景区为主的地质奇观主题片区,以武家湾景区为主的湖光山色主题片区,以佛子山景区为主的康养度假主题片区,以红叶景区为主的乡村休闲主题片区,以礼义金元古建为主的古建研学主题片区,以西溪景区为主的环县城游憩主题片区。
“全域旅游·全景陵川”的文旅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陵川,已敞开怀抱,欢迎四海宾朋!
山西晚报记者 李莉
历史沿革
陶唐时代,尧分天下为九州,属冀州之域,陵川地区是尧舜两个部落的地盘。
舜建虞朝,舜帝继承尧制,肇启天下为十二州,此属冀州。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天下,推行郡县制,陵川地区属上党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分泽州为盖、建、泽三州。于高平置盖州,领高平、丹川、陵川、盖城等4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盖州废入泽州,全国分为10道,泽州陵川县属河东道所辖,州治由端氏迁回晋城。
宋太宗时,划全国州郡为15路,陵川归河东路泽州所领。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泽州直隶州,直属于山西布政使冀宁道,陵川县隶属于泽州直隶州。
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泽州府,陵川为山西省泽州府所辖凤台、高平、阳城、陵川、沁水等5县之一,直至清末未变。
民国三年后,撤销泽州府。山西分为雁门、河东、冀宁3道。陵川属山西省冀宁道管辖。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后,撤销太行行署,恢复原山西省建制,陵川归属山西省第三专区。
1958年省府调整行政区划,改为晋东南专区,陵川仍归其属。1958年11月,于原陵川地区设陵川联社。
1959年2月,改为陵川公社。1959年7月20日,陵川县恢复原建制。
1985年晋东南地区撤销,陵川归晋城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