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榆社县偏僻的小镇北寨,吸吮着村里那古井的琼酿玉液渐渐长大。父母同所有社员一样日出而作,靠挣工分吃饭。我耳濡目染父亲的家训“好好学习”,这是老姑在世时常挂在嘴边的四字家训,也是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如今老姑的这句家训也随着我们家的红色家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代代传承了下来。
我的老姑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她毅然加入了八路军,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1996年冬天,我带着家乡领导的嘱托和父老乡亲的深情厚谊,走入了军营,发扬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传统。当时,我们支队的任务是看押看守,我以三尺岗台写春秋,体会到了“哨位就是战场,执勤就是打仗”的深刻内涵。
后来,我考上了军校,还提了干,但没有忘记父老乡亲的殷切希望,坚持不怕苦的精神,一直和战士们一起跑400米障碍、5公里越野……
2005年春天,党中央关怀复转军人的春风吹拂大江南北,我来到了政府机关工作,把军队的好传统、好作风带进机关,全身心融入到工作中。
我经常教育儿子要“好好学习”,每天放学后除了完成作业外,还要坚持阅读课外书不少于40分钟。星期天也会带儿子参加一些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曾带他参观武乡八路军纪念馆、榆社县博物馆红色革命展厅等地方。
吾辈当自强,我们生于新时代,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我时常觉得自己与先辈之间存在太大差距,身上还是缺乏当年先辈们在困境中不畏艰苦、积极求进的拼搏精神。革命精神薪火相传,恰固初心如磐;艰难方显勇毅,磨砺使得玉成,作为革命军人的后辈,我必须时刻铭记家风家训,并要将其传递给儿子,一起接过先辈们的旗帜,继续砥砺前行。
□曹兆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