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山西晚报

太原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走进埃及

  •   山西晚报讯(记者 孙轶琼)9月23日,“美成天龙——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埃及站)”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开展。中国驻埃及使馆公使张朝阳,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韦韬出席并致辞。开展之际,太原文物保护研究院与埃及吉萨馆金字塔区管理办公室达成友好战略合作。
      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韦韬在开幕式上介绍说,此次国际巡展利用幻影成像、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数字化再现了散落在多个国家的天龙山造像,全面展示天龙山石窟艺术的辉煌瑰丽。同时走进埃及的还有叔虞方鼎、赵卿鸟尊和宋塑侍女像(仿制品)等,希望更多埃及民众通过文物展览了解天龙山石窟、了解太原。据了解,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国际巡展项目自2014年启动,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合作,历时5年,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大阪市立美术馆等10个国家的21座博物馆,采集到94件天龙山流失造像的三维数据,完成了石窟本体的三维扫描和数据建模,实现11个洞窟的专业数字复原。在此基础上,不仅展开了巡展项目,也开启了一项研究、展示石窟寺艺术的国际合作模式,通过数字复原的方式让流失百年、天各一方的造像实现数字化复原,再现天龙山精美绝伦的石窟艺术。
      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展也曾在太原、南京以及远赴法国进行过展示,所到之处备受当地民众欢迎,此行走进埃及进行文化交流,又有什么样深远的意义呢?对此,韦韬书记介绍,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埃两国文化遗产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涵养文化修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凝聚民族认同。此行的目的,就是通过举办文物展览、文化学术交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搭建中埃文化遗产保护交流与合作平台,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开拓思路,努力推动两国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张朝阳表示,近年来,中埃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文领域交流成果丰硕,此次展览将中外艺术交流融汇之美更加真实、可感地展现在埃及民众面前,将增进中埃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
      太原拥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天龙山石窟开凿于东魏、北齐、隋唐时期,拥有25座洞窟、500余尊石佛造像,堪称东魏至隋唐时期中国石窟艺术巅峰之作,该展览项目是国内将历史原因造成分离的珍贵文物与原始环境全方位虚拟合体的首创,是国际上第一例该类型文物的大型数字复原巡展,也是文物与科技深度融合的鲜活实践。通过“序”“山”“佛”“人”四个板块,从晋阳城与天龙山、天龙山石窟艺术、天龙山石窟研究保护与利用三个方面,展现了天龙山石窟艺术之美和数字技术之美的巧妙融合,呈现出天龙山石窟艺术的辉煌瑰丽,更呈现出中外艺术交流的融汇之美。
      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介绍,石窟寺作为中华文化传承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天龙山石窟堪称东魏至隋唐时期中国石窟艺术巅峰之作,生动承载和诠释了太原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天龙山石窟、了解太原、走进太原,实地感受穿越千年的文物之美,尽情享受源远流长的文化之美,深切体验锦绣风华的城市之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22期

    • 第2023-09-21期

    • 第2023-09-20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8期

    • 第2023-09-15期

    • 第2023-09-14期

    • 第2023-09-13期

    • 第2023-09-12期

    • 第2023-09-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