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走进乡村看振兴 巩固成果见实效

太原这个村和厕所较上劲——

“小”厕所改出乡村振兴“大”民生

  “改好的厕所就是干净,生活感觉都上了一个档次。”太原市杏花岭区中涧河镇丈子头村村民张女士高兴地说。
  农村厕所改造,看似小事,却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近日,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改厕工作开展以来,杏花岭区中涧河镇丈子头村上下一条心,党员干部齐上阵,强力推进“厕所革命”,走出了一条农村改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极大地提升了广大村民的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
  “笨办法”最管用
  起初,一些村民对传统旱厕改水冲式厕所并不理解,也不配合,认为厕所本身就是一个解决排泄问题的地方,改不改无所谓;还有的村民因为嫌麻烦、怕花钱、不习惯等,也表现出种种不情愿。
  思想上的堵点如何打通?丈子头村采用了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奔走相告。
  “两委”干部、工作人员、网格员放弃节假日,每天加班到深夜……利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做通“关键人”的思想工作;利用大喇叭入耳、微信群入眼、宣传册入户,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好处、户厕改造的奖补政策,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
  比一比谁家改得好、谁家改得快,是村“两委”化解矛盾纠纷的又一举措,邻里之间转一转、互相之间看一看,好样板一传十、十传百,还在犹豫不决的农户立即下定决心要让自家的旱厕“焕然一新”。
  仅仅两周的发动宣传,全体村民对改厕政策有了全面了解,农户主动报名参与,改厕第一步取得决定性成果。
  “分类改”最科学
  为了防止“民心工程”变成“忧心工程”,丈子头村在反复调查研究、讨论协商、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制定出“统规统建、统规自建”两套方案,供农户自由选择。
  针对老弱病残、经济条件困难的农户,采用统规统建的方式,村委会通过多方比价确定施工队伍,为其入户改造,相关费用由村委会兜底垫资;针对有个性化要求并具备自行施工能力的农户,采用统规自建的方式,村委会统一设计,农户按照不低于技术要求的原则自改自建,待验收合格后按政策规定给予相应补贴。
  其间,村“两委”多次邀请技术人员到村指导,从管件尺寸、水泥质量、抽水马桶的防冻性和防臭性、化粪池的防渗漏性和承压性能等多方考量。
  挂图作战,倒排工期,以“日”为节点统计进度。村“两委”、工作人员、网格员也由最初的“宣传员”变身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员”,对偷工减料、工艺技术不达标等违规行为第一时间叫停并整改,确保改一个、成功一个、好用一个。
  5月20日至8月20日,433户农户全部完成改厕,28户困难农户一户都没有落,大伙儿为党和政府惠民好政策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同心圆”最幸福
  改厕过程中,对涉及农户房屋较集中、部分宅基地界线相邻导致改厕挖坑选址困难等邻里矛盾纠纷凸显,村“两委”以上率下、以身作则、退让三分、带头施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一次次上门沟通劝解,一次次统筹协调规划选址……嘴皮子磨破了、腿跑细了、腰累弯了,但问题全部解决了。
  改一户、清一户,统一清运建筑垃圾,不留卫生死角;建立改厕信息台账,动态化记录施工前、施工中及施工后的情况,做到一户一台账,户户账明晰。像这样在改厕工作中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建立起的不仅是制度,更建立起村民对农村工作的认可和支持。大家伙儿最终都明白,改厕有两个目的,那就是让丈子头村变得更美,让丈子头的老百姓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据悉,中涧河镇目前已有12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改厕工作。在点滴工作中建立起来的“暖心”“顺心”“开心”数不胜数,全镇正在开展的“十个一”系列活动,让广大村民活跃在党建的大舞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杏花岭东山徐徐展开……

  山西晚报记者 李飞飞 通讯员 刘璟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22期

  • 第2023-09-21期

  • 第2023-09-20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8期

  • 第2023-09-15期

  • 第2023-09-14期

  • 第2023-09-13期

  • 第2023-09-12期

  • 第2023-09-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