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走进乡村看振兴·大同

喜看雁北千重浪 富锶水稻收割忙

  •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拍摄:刘俊卿制作:张婷

  •   时间
      10月4日
      地点
      灵丘县下关乡上关村
      引言
      10月4日,从灵丘县城出发,驱车进入南部山区,平展的柏油路蜿蜒南行55公里,就来到下关乡上关村。沿路,秋日的暖阳铺满山坡,片片金黄。春华秋实又一季,眼下,正是水稻丰收的时节,上关村的水稻已经成熟,一簇簇饱满的稻穗铺满了稻田,微风轻拂下,掀起层层稻浪,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稻香,满眼尽是“喜看稻菽千重浪”的醉人景象。
      记者笔记
      灵丘县周边的盆地和大山深处,散落着一粒粒农文旅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璀璨“珍珠”,展现着灵丘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勃发生机。
      东河南镇清泥涧村田脊梁有机农业农耕文化体验园、灵丘县红石塄乡的沿河村“十里沿河小镇”农文旅项目、灵丘县门头水乡欢乐农耕文化季、灵丘县车河有机社区景区、龙渠沟有机社区、山水北泉村、云朵驿站以及花塔生态民俗景区等,吸引着来自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以及太原、朔州和大同的游客前来旅游、休闲。近年来,灵丘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丰富、古色历史悠久、绿色生态充盈优势,大力培育“文旅+农业、体育、康养、研学”等新业态,稳步推进全域、全景、全时、全民、全业联动发展的旅游新格局,通过举办一系列内容多元、亮点纷呈的文旅活动,不断打造灵丘文旅产业新亮点。
      种传统作物的村子种出水稻
      在上关村有机水稻产业园内,金黄的稻浪蜿蜒起伏,到处是村民忙碌着收割水稻的身影。不远处,一台大型机器在进行麦穗脱粒工作。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上关村200多亩水稻陆续开镰收割。风景如画的稻田,是村民致富增收的“希望田”,更是夯实粮食安全的主战场。
      记者抓过来几株收割后的水稻,用力捻开金黄的稻穗,晶莹剔透的大米粒就“跳”到掌心,扔到嘴里咀嚼,清香瞬间溢满口腔。
      村民姚保银正挥舞着镰刀收割水稻,他一手拿镰刀,一手抓稻子,动作干净利落,割好一把后便轻放在田埂上,望着沉甸甸的稻穗,笑得合不拢嘴。姚保银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要是在10年前,有人说上关村能够种出水稻,他绝对会不屑一顾,认为纯属胡说。确实,2015年,村里决定试种水稻时,村民一片哗然,认为不可能、瞎胡闹。之前,上关村是不种水稻的,村民多是种植玉米、谷子、土豆等传统作物,但因产量低,收入有限,过了多年苦日子。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多是守着黄土地的老年人。
      田间休息时,围拢过来的村民提到最多的就是扶贫工作队的李富岗。上关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李富岗是个爱动脑筋的小伙子,来到下关村扶贫时,他意识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在于长久,而这必须有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做支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这里的水含锶量特别高,再看看村河边的河滩地常年有水、日照强、无霜期长,于是,他几经周折找到省农科院、中国农大的专家进行论证,又请来专业机构取样化验,发现这里的水和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非常高,特别适合种植水稻。在李富岗的推动下,灵丘县富康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第一年种了10亩的试验田,可亩产只有200多斤。第二年他筹措资金平整土地,水稻种植扩大到了180亩。2018年,亩产已经达到500斤。这种有机富锶水稻经过加工包装后,每斤卖到15元,而且很快就销售了一大半。
      有机富锶水稻带动了村里80户179个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农忙时大家过来干活赚工钱,每天可以赚到90元的工钱,有人甚至可以干五六个月,年收入上万元,这是以前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村民非常感谢带动大家产业脱贫的李富岗。
      李富岗最初在文化系统工作,后调任灵丘县委办公室,现在是山西省第一个县级智库(平型关智库)成员。他先后策划了灵丘春晚、灵丘县帐篷音乐节、水果玉米采摘节等活动,凭借着这些活动积累的经验,他又利用有机富锶水稻种植,策划每年6月举办下关插秧节。
      良好水质充足阳光换来大丰收
      上关村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5℃,年均降水量550毫米,无霜期可达180天,年日照总时数达2800小时,环境适宜种植水稻。该村水文资源丰富,水质好,且水质中含有稀缺的微量元素锶,经权威机构检测,由于当地的水文地质的特殊性,下关乡所属的区域内所产水稻是世界上含锶元素较高区域之一。近年来,合作社发展有机水稻及种植养殖基地2000亩,建设生态旅游园区1处。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今年的田间调查情况和实割产量情况来看,今年预计亩产可达到800斤,经过一系列加工后每亩可收获500斤大米。
      一个个喜人的数据不仅仅体现了丰收的喜悦,还传出了粮食生产的稳产增产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铿锵足音。
      为传承农耕文化,保障粮食安全,守好乡村振兴之魂,持续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灵丘县委、县政府,下关乡党委、乡政府,灵丘县富康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已经连续承办了七届塞上插秧节。今年6月9日,第七届塞上插秧节就在上关村有机水稻产业园举行。每年的插秧节,都会引来上万名游客参观体验,带动了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下关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创新机制、握指成拳,做大做优生态农业,依托“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富锶水稻种植,切实把“好生态”变成了“金饭碗”。
      村民姚保银介绍,他们经常在地里忙活,3月份平地,4月份开始育苗,6月份插秧,10月份开始收割。看着一天天长大的水稻最后成为市民餐桌上香喷喷的富锶米饭,内心充满了劳动的喜悦和收获的快乐。
      依托有机水稻产业园区,灵丘县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发展水稻+旅游+亲子研学、康养产业,建设产业园区观光道、休闲垂钓鱼塘、休闲户外餐吧、稻田艺术民宿、萌宠动物园、金色童年乐园、自驾车露营基地、稻田画及观光台等项目,发展精品休闲旅游,打造灵丘县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有效强化了现代农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优势主导作用,实现了“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目标,探索出一条农业农村发展的新途径。

    山西晚报记者 刘俊卿

      1.村民在收割富锶水稻。
      2.捧着沉甸甸的富锶水稻,村民乐开怀。
      3.游客在品尝有机餐。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28期

    • 第2023-09-27期

    • 第2023-09-26期

    • 第2023-09-25期

    • 第2023-09-22期

    • 第2023-09-21期

    • 第2023-09-20期

    • 第2023-09-19期

    • 第2023-09-18期

    • 第2023-09-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