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阳曲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新星苑小区建有16栋6层楼,安置了来自全县9个乡镇60个村523户1489名脱贫人口。
为了让搬迁群众更好更快地适应城镇生活,阳曲县乡村振兴局一方面通过建立工作台账,按照时间节点定期对搬迁群众进行摸排工作,以保证及时了解与掌握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实行群防群动,将小区16栋楼划分为5个网格片区,每个网格内的每栋楼都设置楼栋长。
除此之外,还在小区专设“一队三人”工作小组,由县级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配合社区共同对新星苑安置点搬迁群众进行管理。
现在的新星苑小区不仅配套设施齐全,搬迁群众更是融入了新生活、过上了好日子。近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新星苑小区,见证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
小区内设施齐全 搬迁居民直点赞
“你看,我们小区这样的非机动车充电停车棚有5个,还要再建2个。充电停车棚既方便了我们充电,也确保了安全。”“这是我们小区的健康小屋,常用的药在这里都能买到。”“这是我们的物业公司,小区管理是越来越规范。”“住到这里后,左邻右舍相处越来越融洽,小区环境也越来越好,设施更是越来越齐全。”……在小区里当了两年楼栋长的高堂一边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着小区的变化,一边说起他如今的生活,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小区里绿植丰富,环境宜人,宽敞的休闲椅可以让居民打发茶余饭后的时光。高堂说他经常和家人在小区里散步,和邻居坐在长凳上唠家常,很是惬意。“现在大家都特别爱护小区的公共设施,就拿楼道门来说,以前不论下雨还是下雪,大家都习惯把楼道门敞开,任其淋雨,现在遇到雨天,大家会主动把楼道门关住。”高堂说。
李斌作为阳曲县乡村振兴局派驻到小区的第一书记,与物业公司、社区通力合作,共同为搬迁群众服务。他说,他们聚焦搬进群众社区融入难、感情融合慢等问题,将小区16栋楼划分为5个网格片区,每个网格内除了网格员,每栋楼还设置楼栋长。
提及小区“网格员+楼栋长”的管理模式,居民们纷纷大加赞赏。居民樊女士说,几个月前的一个深夜,她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浑身使不上劲儿,胸口很憋闷,就给既是网格员又是楼栋长的郑改花打去电话。已经睡下的郑改花没有多想,立即穿上衣服跑来她家。“在接到电话的时候,改花让我先把房门打开。她过去的时候,我的意识还算清楚,她一边安慰我,一边打急救电话。因家中没有其他人,她就陪着我去了医院,并办理相关手续,垫付了医药费。”樊女士说,由于送医及时,她康复出院。的确,如果不是网格员和楼栋长在平时所做的工作,那时的她真的不知道要去找谁求助。
靠前服务 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
在小区健康小屋内,阳曲县人民医院的周婷正忙着给前来购药的居民详细介绍着服用方法,等大家都离开后,她拎起药箱去给78岁高龄的郭芳上门送药并测量血压。“健康小屋里,89种基础药品都有。”周婷说,除了满足居民们的日常购药需求,他们医院的医生还会经常到小区义诊,入户给腿脚不便的居民义诊。
搬迁到小区,很多老人不会交电费,网格员们每个月会上门为老人交电费,给腿脚不便的独居老人送菜送药、给残疾居民上门义务理发。
李斌说,他们配合社区建立了18类台账,对监测户每个月必上门回访一次,每两个月上门回访一次脱贫户,每个季度回访所有的搬迁户,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现在小区内的脱贫户大多都实现了就业,例如进入了物业公司、扶贫车间、服装商场、工业园区和食品加工厂等,开启了全新生活。”李斌说。
目前,阳曲县乡村振兴局正在新星苑小区打造光伏小院,在16栋楼的楼顶和公共区域铺设光伏发电板,所有收益将用于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该局振兴发展中心主任张彪说,现在居住在新星苑小区的脱贫户都已摆脱贫困,实现了个人发展新跨越。
山西晚报记者 杨洲芬 实习生 张美蓉 张钰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