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档案
主角:陶硃书魂瓶
体态:高17.7厘米,口径9厘米,肩宽13厘米,底径9.6厘米,重1.144公斤
出生时期:东汉
出生地:山西省临猗县东张乡街西村
藏宝地:运城博物馆
这是一个陶瓶,通体呈现一种土褐色,有着浑圆厚实的盘口,以及收束起来的颈部。它的肩部下折,腹部自上而下逐渐变窄,底部平稳。1993年,这个陶瓶在山西临猗的一次考古中被发现,如果不是其身上的96个硃书文字,看上去,它无非是一件极其普通的汉代随葬品。
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延熹九年(166年),汉桓帝在位的时候,河东郡一个名叫韩袱兴的人去世了。按照惯例,他的墓里一定要置放一件镇墓的魂瓶,并且由民间方士或者粗通道法者,在瓶子外壁用朱砂亲笔写下镇墓文。
因为保存完好,所以我们今天能够完整地看到这篇竖书16行、共96字的短文:
“延熹九年十月丁巳朔五日辛酉直开,移五部中都二千石、丘丞墓伯、塚侯司马、地下羝羊,令韩袱兴塚中前死安,千秋万岁物(勿)复相求。动伯:生人自有宅舍,死人自有棺椁,生死异处,无与生人相索。填塚雄黄,四时五行,可除咎去央(殃),富贵毋极。如律令!”
汉代陶瓶上朱书镇墓文的格式基本上是这样,开头书写纪年(也有忽略不写的)、月日、干支,接下来一般要写死者姓名及乡里,然后内容涉及告知地下丞吏、为死者祈福除罪并进行灵魂约束、记录冥用物品等,最后以“如律令”“急如律令”“若急如律令”“急急如律令”结尾。这种结尾句式原本是汉代公牍文书用语,被民间方士吸取后逐渐成为道士符咒术语。
韩袱兴的去世不仅让身边活着的人悲哀不已,同时在朱书的法力下也惊动了不少诸如五部中都二千石、丘丞、墓伯、塚侯、司马、地下羝羊、动伯这些阴间管理者。存在于当时人们脑海的如此神灵多种多样,我们还可以从其他魂瓶上看到更多。例如熹平二年(公元173年)的镇墓瓶文字里,出现了“三丘、五墓、墓左、墓右、中央墓主、冢丞、冢令、主冢司令、魂门亭长、冢中游击、移丘丞墓栢、地下二千石、东冢侯、西冢伯、地下击犆卿、耗里伍长”等十分庞大的东汉“鬼神世界管理集团”。不仅如此,镇墓文中常见的还有主墓狱吏、土君、仓林君、武夷王、蒿里君等地吏名称。
日渐复杂的迷信心理,让活着的人时刻警惕着死者的威胁。生人和死人的存在关系必须要在镇墓文中说清楚,形成彼此相安无犯的规矩。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的朱书强调:“死人归阴,生人归阳”。汉代人认为,“生人有里,死人有乡”,也就是说,生死异路,各有各的生活以及服从者。在这种情况下,镇墓文也被称作“解除文”。学者何颖根据镇墓文不同的表述内容,将其功能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驱鬼避邪、解适(谪)(解除罪过)、解注(解除疫病附着)以及解除生死之联系。无论哪一种方式,在古人看来,都可以有效地避除祸殃,使生死两安。1991年咸阳一座东汉墓出土的朱书陶瓶上明确写着“为生人除殃”,这类“为生人除殃,为死人解适”的句式常用在镇墓文里,目的主要是为生者免灾,替死者除罪。
解除的方术据传起源于古老的“傩”。东汉王充在他的《论衡·解除》中提到,“解除之法,缘古逐疫之礼也……世信祭祀,谓祭祀必有福,又然解除,谓解除必去凶。”这也是韩袱兴魂瓶文字里“除咎去央(殃)”的目的,因此除了镇墓瓶的称谓以外,魂瓶也被叫做“解殃瓶”,即解除灾殃的意思。
韩袱兴的魂瓶里装有雄黄,这一点也特别写在镇墓文里。在汉代镇墓文里时常可见“慈、礜、雄黄、曾青、丹沙(砂)”五石“神药”的记载,这五种神药被当时主流视为上可使人成神成仙、下可为人驱邪除患的必然之物。学者陈昊认为,在广泛的意义上,神药代表了用于驱鬼镇墓的药物和器具,可以将其视为墓葬解除仪式的一个理想模型。作为矿石,慈(磁)石、礜石、雄黄、曾青、丹沙(砂)在汉魏时期也被以药物的角色用来治疗外伤及寒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丹砂为赤色,雄黄为黄色,礜石为白色,曾青为青色,磁石为黑色,恰好符合了古代五行所言之五色,这也是韩袱兴魂瓶文字里“五行”所指。很多朱书未必详细列举五石,有的仅仅记录其中一种,有的干脆只写“五石”二字。有意思的是,到了魏晋,由五石配制的五石散,可是害死了不少风流名士。
有学者认为,“神药”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压镇冢墓、祛除邪魅、解除殃咎,同时也是古代道门中人用来炼丹、养生和服食的仙药,从而反映了早期道教的巫医性,是早期道教“以医弘教”模式的一种体现。1999年咸阳师范学院出土的永平三年(公元60年)朱书陶瓶上写有“建立大鎮,慈、礜、雄黄、曾青、丹沙(砂),五石会精,众药辅神,冢墓安宁”字样,瓶中还发现雄黄等物遗存。
魂瓶文字用朱砂来书写,不仅是药理使然,也与当时自秦以来盛行不衰的炼丹术紧密相连。学者王学理认为,“墓葬中用朱砂,或与祈求再生的意识有关……在交感巫术里,朱砂被当作血液的代替品,正因为鬼怪不具备‘血’和‘气’,如果用血就能吓退这些魑魅魍魉。”
《后汉书》记载,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九年,韩袱兴死的这一年,汉桓帝在濯龙园里,就曾经用图案华美的毛织品为坛,用纯金装饰扣器,设下华盖之坐,用祭天所用的音乐,亲自拜祭老子。
唐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