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 太原篇

大圣故里、红色文化、生态优势托起娄烦新发展

——专访太原市娄烦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庞娟

  •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记者:李飞飞  拍摄:张婷 张琪  制作:李永江 李浩瑜

  •   娄烦,是一座有2500年历史的古色老城、有100年建党传承的红色名城,还是一座有21℃清凉体验的绿色氧城,更是一座有晋西北风情的特色慢城,最是一座有串珠成链精品的金色游城。
      走进娄烦,可以去一份烦恼、觅一份清凉、享一份休闲,在碧水蓝天中,感受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
      日前,“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团来到娄烦,对话娄烦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庞娟,感受不一样的“五彩娄烦”。
      发掘“西游”“红色”“生态”三大资源
      山西晚报:娄烦被称为孙悟空原型的故乡,是孙悟空故事的最早起源地。主要有哪些传说和依据?
      庞娟:《西游记》的故事与娄烦渊源,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历史有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的《静乐县志》记载:“孙行者,楼烦人”(当时楼烦属静乐县);清代康熙年间《静乐县志》记载:“南乡近龙和者有花果山,附之以‘水帘洞’,谓孙行者,楼烦人”。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先生在他的著作《傅山全集》中也曾记载“孙悟空,是山西静乐人(当时楼烦属静乐)”。二是文物能佐证。娄烦花果山清凉寺有一口庙钟,铸于明代弘治十一年,钟上刻有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浮雕像。在潘家庄村花塔寺也有一口庙钟,铸于明代弘治八年,不仅刻有《西游记》浮雕像,还有大圣堂村和大圣的文字记载。三是民间有说法。大圣堂、道人沟、花果山、猴王庙、普净寺、白龙庙等地名、古迹众多。娄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潘家庄村有村民孙大庆,武艺高强,因连年干旱,民不聊生,于是率众揭竿而起,在花果山占山为王,还训练了很多猴子作为猴兵,因此人们称他为“美猴王”,后来被朝廷招安,但他没有去做官,而是到花果山清凉寺出家当了和尚,法名悟空,人们称他为孙悟空。四是逻辑能推理。隋唐时期,娄烦是皇家养马的地方,而《西游记》中孙悟空最高的职务就是给皇帝养马的弼马温。因此,2005年国家文化部在大圣堂村立了“西游记故事发祥地标志碑”,并铭刻了“西游故事厥萌于此,花果悟空遗迹在兹”。
      为运用好“西游记”这一文化IP,娄烦邀请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来娄烦实地调研,进一步强化了与全国各地西游文化研学单位的合作交流,并荣获第二批全国“西游文化研学基地”,以文化赋能旅游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做出新贡献。
      山西晚报:娄烦是省城太原唯一的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和重要的生态屏障,能感受到这里的生态环境优美宜人。娄烦县发展生态旅游有哪些优势?
      庞娟:娄烦是省城太原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也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山西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土绿化率高达58.3%,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全市第一、全省居前,出境断面水质长期稳定在地表水二类标准以上,被授予省级、国家级“避暑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这里有太原“青藏高原”美誉的云顶山,有山西最大水库、太原唯一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汾河水库,还有著名诗人元好问慕名而游的“龙和晚照”和游客消夏必来的汾河“黄金水带”,是“夏养山西”生态康养最理想的“避暑清凉地”和“绿色大氧吧”,也是太原市委、市政府寄予文旅发展厚望的“省城后花园”。
      近年来,娄烦县委、县政府立足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扛起生态建设硬任务,将旅游产业作为娄烦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朝阳产业,坚持“旅游开发带全局”战略,依托生态资源,推动形成“东部汾河水库黄金水带、北部高君宇故居红色旅游教育区、西部云顶文旅康养度假区、南部天池休闲旅游体验区”的“一带三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山西晚报:娄烦是高君宇的诞生地,有着众多的红色文化资源。娄烦是如何将红色文化与全域旅游相结合的?
      庞娟:娄烦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山西党团组织创始人高君宇诞生在娄烦,晋绥边区红色政权最早建立在娄烦,贺龙、王震、张宗逊等党和军队领导人曾长期生活战斗在娄烦。在孔河沟村可以重温红军东征的艰苦奋斗,在米峪镇战斗遗址可以追寻抗日战场的峥嵘岁月,在358旅指挥部旧址和南峪整编旧址可以追思“硬骨头六连”的敢打敢拼,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君宇故居可以追寻初心。
      娄烦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县)为抓手,按照“一创引领、一路串联、三片齐推、全域发展”的思路,整合文旅资源,优化产业结构、重塑产业形态,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以高君宇红色旅游教育区为例,充分利用高君宇故居、乡村记忆馆、陶瓷小院、峰岭山观景台、汾河湿地公园、特色民宿等优质资源,打造主题鲜明、吸引力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红色旅游教育目的地,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全力探索“红色旅游+”复合旅游模式,连线成片带动红色文化产业燎原起势。
      文旅融合 旅游带动全局发展
      山西晚报:游客来到娄烦,您对他们深度体验娄烦有什么好建议?
      庞娟:在娄烦,春可踏青田园,夏可避暑休闲,秋可赏漫山黄叶,冬可领略蓝冰白雪,是名副其实的清凉之城、避暑胜地、天然氧吧。
      娄烦有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的“娄烦山药蛋”,有磨擦擦、圪搓搓等极具特色的“娄烦土豆宴”;有发挥天然绿色小杂粮优势、统一团体标准的“娄烦杂粮宴”;还有特色水库鱼虾、云顶山槐蜂蜜、皇姑山野蘑菇以及纯天然豆腐、富锌小米等,游客可在人间烟火中品鉴娄烦味道。
      走进娄烦,既可入住云顶山底星光下的民宿,也可感受汾河岸边流水声中的露营,还可体验藏于山水之间的晋西北窑洞,可以让游客在“小桥流水人家”中亲近自然。
      走进娄烦,在海拔落差1700米的亚高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道上,游客可以在休闲旅行中骑着自行车,绕水库来一场健康环游。在满目苍翠景如画的云顶山上,在负氧离子的怀抱中,呼吸着苍松翠柏的芬芳,来一场清凉之旅。
      走进娄烦,可以选择忆苦思甜游线路,也可以选择轻松低碳的周末亲子游线路,还可以选择自在田园的休闲避暑游线路。
      欢迎大家忙里偷闲,携家人亲朋来娄烦,走一走我们走过的路、吹一吹我们吹过的风、品一品我们尝过的美食。
      山西晚报:娄烦县发展全域旅游有哪些举措和规划?
      庞娟: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的发展,把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全县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围绕“三位一体”总体思路要求和“一主三翼”战略目标,正式启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将旅游开发作为实现娄烦转型发展突破的切入点和主抓手。加快构建旅游格局、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要素品质,大力发展“旅游+”庭院经济,推动农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农村变景区,逐渐减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振兴;推动旅游和生态相结合、保护和发展相统一,促进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在城市更新中不断植入旅游元素和功能,极大提升县城的品位,满足了游客的需要;以“旅游+”“+旅游”模式,全推动县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形态重塑,实现了旅游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今年已经通过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初审验收。
      娄烦将继续发挥优势,为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贡献力量。

    山西晚报记者 李飞飞

      历史沿革
      娄烦,原写作“楼烦”。西周至春秋,楼烦国北起呼和浩特市,南至雁北朔州一带。
      战国时期,楼烦国归属赵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增设楼烦郡。西汉,置楼烦县。
      隋大业四年(608年),复置楼烦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郡废设州,名为宪州。
      北宋及金,楼烦改属岚州。
      元延佑三年(1316年),楼烦县改属永宁州。
      明初,废县为镇,并入静乐县。
      雍正二年(1724年),娄烦为镇,属忻州府静乐县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改州为县。
      1949年10月至1971年4月,娄烦境域一直属静乐县。1958年,因修建汾河水库原地居民西迁至何家庄、童子崖重建娄烦镇。
      1971年5月,国务院决定重建娄烦县。
      1972年4月,娄烦县改属太原市管辖。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0-13期

    • 第2023-10-12期

    • 第2023-10-11期

    • 第2023-10-10期

    • 第2023-10-09期

    • 第2023-09-28期

    • 第2023-09-27期

    • 第2023-09-26期

    • 第2023-09-25期

    • 第2023-09-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