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讯(记者 张梦莹)10月19日上午,山西晚报记者从太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缓解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供给总体不足、人力资源短缺等太原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太原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太原市卫健委牵头完成了《太原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并已按照程序审定发布。
对比以往,《规划》有几方面的创新,首先是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并为一个规划,实现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机构设置的有机统一。同时,提出了2025年的目标,提出了“四层、三区、差异化”的发展思路,也就是在太原市形成高峰、高原、高地、中心的“四层”分层分级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以及三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医院为重点的医疗高峰,以省级三级医院为支撑的医疗高原,以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学科为核心的医疗高地,以县域医疗集团为龙头的县级医疗中心。
同时,全力推动县域医疗资源均衡布局,规划针对各县(市、区)提出了明确的医疗卫生发展定位,实行资源调整完善区、资源充实提升区和资源重点配置区的“三区”发展战略,将迎泽区、杏花岭区确定为资源调整完善区,小店区、万柏林区、清徐县、古交市、娄烦县为资源充实提升区,尖草坪区、晋源区、阳曲县为资源重点配置区,将资源调整完善区的优质医疗资源进行疏解,调整充实到资源重点配置区及充实提升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依规扩容和层级均衡。
在推进市级医院差异化发展方面,《规划》提出做大做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和市人民医院2所综合医院,做特做细市中医医院和市第八人民医院2所中医医院,做精做优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精神病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和市第九人民医院6所专科医院,推动公立医院分层分级差异化发展。
根据《规划》要求,太原市疾控体系将会进一步明确市、县以及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功能定位,加强各自的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医防融合新机制,实现机构高效贯通、人员共同培养、业务融合发展、建设一体推进、信息互联共享,持续提升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问答
《规划》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并为一个规划,那在医疗机构设置方面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医疗机构设置方面包括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两部分,太原市卫健委医政医管科科长袁涛主要介绍了医院部分。她表示,各级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其规划设置要根据地域实际,综合考虑人口规模与密度、地理交通环境、服务半径、疾病谱等因素合理布局。规划期内,原则上不再新增独立设置的政府办医院。
同时,根据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原则上,若公立综合医院床位使用率低于75%、平均住院日超过9天、床人比及床均业务用房面积不达标的,不再新增床位。而对非公立医院,对其社会办医区域总量和空间不作规划限制。鼓励社会资本在医疗资源薄弱区域举办儿科、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专科领域医疗机构,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医疗机构。
另外,规划期内原则上新增的公立三级综合医院应在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基础上升级改造。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改善业务用房条件,更新医疗装备,完善信息化等配套建设,争取全部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甲水平。加强市级儿童医院、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儿科服务能力建设。支持全市各类医疗机构加强精神医学科建设,依托市精神病医院建立山西省区域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中心。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救治需求,按照应设尽设、全部达标原则,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按标准设置发热门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或发热、肠道哨点诊室。按照平战结合、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的原则,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加强建设和管理,纳入医疗救治体系。
同时,在对各类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同时,为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对各县(市、区)每千常住人口床位配置以及市级委直医院床位配置设置指导标准,明确发展定位策略。
《规划》在中医药方面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太原市卫健委中医管理科科长苗卉介绍,《规划》中涉及中医药的主要有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和强化中医药人才支撑五个方面。
在“十四五”期间,市级层面,太原市卫健委将推进太原市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力争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县级层面,推动小店区、万柏林区、晋源区中医医院建设,各县(市、区)二级甲等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达到70%;乡村层面,目前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实现中医馆全覆盖,下一步,将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中医阁”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30%以上。
同时,“十四五”期间,太原市将打造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建设优势特色明显的中医医院,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医院转制为中西医结合医院,也支持综合(专科)医院创建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另外,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太原市将积极对接一流的中医院校、医疗机构,建设太原市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持续开展太原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至少300名优秀中医骨干人才。并依托太原市丰富的名老中医工作室资源,推进市(县)级中医师承教育基地建设,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加快培养一批优秀中医继承人。持续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扩大推拿、针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