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文化频道

三彩女坐俑:髻鬟的云霓

  •   文物档案
      主角:三彩女坐俑
      体态:高38.9厘米,通宽10厘米
      出生时期:唐
      出生地:1978年解州
      出土藏宝地:运城博物馆

      这件唐三彩女俑,高度近40厘米,颀美不言。显然,她是一位成熟的贵妇人,面部浑圆,一身竖道百褶长裙轻触地面,黄绿相间,明丽大方。她端坐在圆墩上,手中执物,若有所思。引人瞩目的是她的发式,从头顶盘扭直上,形成一个尖角。这种发式名叫螺髻,在唐时颇为流行。
      唐代发髻名称众多,概括起来,有螺髻、倭堕髻、反绾髻、半翻髻、惊鹄髻、愁来髻、百合髻、双鬟望仙髻、乌蛮髻、乐游髻等数十余种,品类极其繁多。唐代妇女发式主要分为髻、鬟、鬓三大类,观察各地馆藏女俑的发型,可以发现基本为上梳、平梳、下梳三种。有学者认为,“恰好从侧面反映了唐朝国势由兴盛转为衰败的过程。早期上梳发型,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美,与初唐的百废待兴相对应;中期平梳发型,展现出一种厚重平实的成熟美,与盛唐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相对应;晚期下梳发型则传达出一种散漫疏懒的病态美,与晚唐的衰败相对应。”
      妆与发的修饰,对于妇女而言,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唐代妇女把发式创新视为一门精绝的艺术,不厌其烦,不厌其繁。细究其变化,竟然包含了梳、绾、鬟、结、编、盘、叠、鬓、接、拧、卷种种系列手法。变化最多,样式最丰富,这是唐代妇女发式特色。从另一方面看,积极探求发式梳编造型形式与规律,全方位引进吸收外来文明,努力大胆创造出新,更是唐代妇女大国风度和聪明才智的体现。
      对发式的命名所遵循的主要是形貌、手法和材质的忠实记录和幻觉模拟。例如,螺髻以形似螺壳而名,凤髻则以所饰凤凰钗获称。宝髻或元宝髻是以金银、宝玉、珠翠装饰并做成假髻,乐游髻以宫殿和郊游最佳去处得名,愁髻以贵妃失宠懒妆弄成。发式并配鬓式,鬓式厚薄、疏密、大小、高低各取其胜,诗名有花鬓、云鬓、雷鬓、蝉鬓、丛鬓、轻鬓、圆鬓等,叫法曼妙。
      用现在的眼光看,唐代妇女对发式的热爱,应该有这样几种理由:一是要尽最大可能地体现自身年龄、身份、社会层面以及族群等多方面特点,也就是符号化;二是增加自身仪容的俊美,营造饮宴出行时的风度;三是炫耀自身的美容技巧。当然,一个时代近乎疯狂的某种集体意识,裹挟与席卷尤为关键。这种背景下,想素面朝天也难。
      唐代妇女创造了众多发式。我们今天的印象里,丰腴的身躯、宽大的衣裙、奇形怪状的发式、优雅从容的举止、专注自信的神情构成了大唐仕女的全部。依据考古研究,从初唐到晚唐,目不暇接的发式中,她们更多喜爱的是高髻。丰润的身姿、浓郁高耸的发髻,使得城中风景处处。到了晚唐,衣阔髻高之风愈演愈烈,直至成为病态,被白居易讽喻,帝王才下令禁止高髻。唐文宗“禁高髻险妆、去眉开额”,不过收效甚微,高髻的流行甚至躲过了黄巢和朱温的大火,平稳过渡到五代。
      高髻同样出自汉代,但仅供少数宫妃贵人梳用。入唐后,因为对隋代发式的变化动机,使得高髻十分普遍,在广大民间极为流行,并且被秀女巧妇变化出众多样式,其中便有螺髻。所谓螺髻,即在头顶上梳螺状髻。此发式随着佛教东渐,一同传入西域。白居易有《绣阿弥陀佛赞》,其中写道:“金身螺髻,玉毫甘目。”螺髻原本为小儿发髻,后来妇女将发束以黑丝在头顶部编盘,髻后垂以彩色丝带,所以另称翠髻。唐代广为流行,到了宋明竟然成为一种时尚。新疆阿斯塔纳187号古墓屏风画《舞伎图》、太原金胜村唐墓壁画、永泰公主墓石刻等处均有仕女螺髻的样子。
      晚唐直到五代,妇女竞相比较发髻的高奇古怪,就是白居易嘲讽的时世妆。有人形容高髻“云发别样”,韦庄诗云:“峨峨秦氏髻,皎皎海川神。”在晚春时节,目睹秦氏女发髻的峨峨貌,想到海河神灵的皎然无形,顿觉世间纷繁异变,意趣盎然。诗僧寒山多次在诗中劝喻民妇认清世相的虚幻,在他的无奈中,她们依旧“共折路边花,各持插高髻”,天天如此,年年如斯。同样注意到这种行为的还有开元年进士万楚,“插花向高髻”,说不尽心绪的复杂。然而更多的诗人喜闻乐见人世间别样的美,将这些纳入笔下,不乏赞誉,诸如“侧垂高髻插金钿”“高髻云鬟宫样妆”“碧云高髻绾婆娑”“高髻若黄鹂,危鬓如玉蝉”等等。有人更写下“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的诗句,将一位理直气壮打理高髻的女子一下子勾勒出了眉目。是啊,云样的发髻,令人呼吸停止的蝉鬓,带着夜露的螓首,还有额头的鹅黄,映照着池底的白莲花,影子在慵懒地弄妆,芙蓉玉环套上更白的手腕……难道不是所有大唐男子的慕爱,难道不是所有长安女子应该做的?
      中国历史上妇女发式的流变基本上遵循着一条简单简约-复杂纷繁-简单简约的历程。不少发式起源于汉魏,然而都在唐代发扬到极致。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汉魏的创新多为宫中后妃贵妇独用,唯唐可以从宫中推广到民间,再从民间反馈回宫中。

    唐晋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0-26期

    • 第2023-10-25期

    • 第2023-10-24期

    • 第2023-10-23期

    • 第2023-10-20期

    • 第2023-10-19期

    • 第2023-10-18期

    • 第2023-10-17期

    • 第2023-10-16期

    • 第2023-10-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