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 太原篇

探寻历史遗迹 赓续红色血脉

——专访太原市古交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张秀玲

  •   古交市有“煤海明珠”美誉,地理位置特殊,自然生态得天独厚,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和底蕴深邃。这里有距今万年的新旧石器文化遗址和忠贞狐突的民间传说;有抗战时期被誉为“钢铁走廊”的秘密交通线;有为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古交精神”,更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历史遗迹的彩色,是古交的源色;革命精神的红色,是古交的本色;自然美景的绿色,是古交的底色。日前,“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融媒体采访团采访了古交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张秀玲。她说,历史遗迹、红色血脉、自然美景是古交市最亮眼的3张文化名片。古交市将做足历史遗迹“彩”源色、传承红色血脉“红”本色、夯实自然美景“绿”底色,擦亮这颗“煤海明珠”,使3张文化名片更靓丽、更引人。
      感受岁月沧桑 共品厚重历史
      山西晚报:古交被称为狐突故里,历史悠久,各类历史遗址众多。古交市正在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了哪些工作?
      张秀玲:古交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和底蕴深邃,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86处,其中古遗址66处、古墓葬29处、古建筑55处、石窟寺及石刻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0处。
      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交遗址,距今约1万年。它是全国五大石器制造厂之一,它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汾河流域的旧石器文化内涵,还填补了代表旧石器中期丁村文化与代表新石器早期鹅毛口文化之间的空白。
      近年来,古交市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对太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曲福祥寺大雄宝殿实施修缮,对河口镇马连咀村南海寺、镇城底镇歇马村武氏宅院、河口镇解家塔村龙王圣母庙等13处不可移动文物实施抢保护修缮和抢险加固;我们努力营造全民参与文物保护氛围,出台了《古交市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充分利用“魅力古交”“古交文旅云”等数字平台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公众参与“文明守望工程”,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意识,社会力量认养了县级文保单位东亭寺和姑姑庵石窟。
      通过努力,这些历史遗址逐渐从遗忘的历史长河中醒来,一个一个进入人民的视线,向人民展示着古交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我们欢迎有识之士加入到古交市文物保护的队伍中,也欢迎大家到古交来,一睹历史遗迹的岁月沧桑,共品历史的厚重感。
      接受红色洗礼 坚定理想信念
      山西晚报:古交是一座具有红色血脉的山城,在这里传颂着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事迹。
      张秀玲:1940年,我党于晋西北建立抗日根据地-晋西北第八分区,1942年8月改称晋绥军区第八分区。1943年冬起,晋绥边区第八分区地委、专署、分区机关均进驻古交,直至抗战胜利。在解放太原战役期间,古交是后勤基地。
      这里有晋绥边区八专属旧址纪念馆、爱泼斯坦小院、关头整风旧址等红色印记;有护送刘少奇、彭德怀、刘伯承、陈毅等领导人,接送往来物资,武装护送八路军炮兵团的“钢铁走廊”秘密交通线,已成为来古交学习参观人员的必到红色教育打卡地。
      2021年1月,晋绥八分区(专署)旧址、睦联坡烈士纪念碑和草庄头战斗遗址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革命文物;2021年8月,晋绥八分区(专署)旧址被公布为山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年11月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
      山西晚报:古交市将如何擦亮“红色名片”,发展红色旅游?
      张秀玲:近年来,我们深入挖掘以晋绥八分区(专署)旧址为核心的一系列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以红色革命文物为重要载体,将革命遗址和历史遗址活化利用开发,继续推动景区创建工作,完善游客中心、服务设施、解说系统等旅游基础设施,讲好红色革命故事,不断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供给,着力培育红色体验业态,关头村打造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红色旅游热点景区,被评为山西省第二批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通过我们的努力,这些红色文化资源逐渐从人们的讲述走进人们的视野、迈进人们的生活,向人们展示着革命时期古交人民的不屈精神、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我们欢迎大家到古交,听一听革命故事、看一看革命旧址,赓续红色血脉,坚定时代责任感。
      共享自然馈赠 放飞田园梦想
      山西晚报:古交地处吕梁山脉、汾河之滨,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张秀玲:古交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山环水绕,一年四季气候温和,冬无天寒地冻,夏无盛暑高温,舒适宜居。全年日照数2808小时,年平均降雨量420毫米,无霜期年平均202天。
      古交自然美景比比皆是,山之青翠、水之清澈、景之惊艳,处处有您意想不到、出乎意料的惊喜,是避暑养生、休闲旅游的天然佳境。龙城秘境、狐爷山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二龙山、角子崖、仙人坪等多处自然环境特色鲜明、地貌奇绝,可以说是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融,极具游赏性。进入其中,不只会看到天然美景,还可以放松心情,惬意是必然的,舒畅更是自然。在这里,走在山水间,人入画中来。您可尽赏一幅清泉石上流的天然美图,听一曲虫鸣和鸟叫的自然乐章,闭上眼,鸟鸣山更幽的清雅意境油然而生。
      山西晚报:古交市将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做足文旅深度融合文章,推动古交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张秀玲:我们在福福山生态源、福福山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成立了康养基地——福福山温泉森林康养基地。基地规划区域内地貌独特、生态气候条件优良、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农业产业基础较好;基地地下存在温泉,且属于优质珍稀品质,先后打出两眼温泉,一号井出水量25吨/小时,出水温度60℃;二号井正在掘进中;配套的温泉疗养中心已建成,标准游泳池、不同功能的阳光房汤池、窑洞宾馆、休憩大厅、日式小木屋等基础设施已相对完善;种植了景观林、经济林、生态类等树种580余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42.7%,紧邻原始森林面积20余万亩,空气质量极佳,是天然的氧吧;种植有3000亩马铃薯、谷子、莜麦、玉米、大豆等各类富硒杂粮及400亩华阴杏、苹果、核桃、樱桃等经济林,驯养了200余头梅花鹿,开发了应季采摘、传统农耕等沉浸式体验项目,不仅能有效满足各地游客的健康需求,还能深刻感受田园之趣。
      同时,近年来,我们加大农业旅游点建设,古交市原相乡兆峰村的狐爷山岩茶生态文化园、和谐源林麝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相继建成,建设了一大批农家乐场所,参观+体验的游赏方式更显著,使游客在观赏游玩的同时增加认知与体验。
      通过我们的努力,这些自然美景已成为古交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打卡。我们欢迎大家来到古交,看看山、听听水,共享这大自然的无私馈赠,体味一把放飞生活、回归田园的惬意。

    山西晚报记者 李飞飞

      历史沿革
      古交境域春秋属晋。战国属赵,汉、魏、晋及北朝均为晋阳西陲。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晋阳西境置交城县,县治在古交镇。唐天授二年(691年),交城县治徙大陵庄(今交城县城),以就驿道。先天二年(713年),析交城县北境于今古交境域置卢川县,县治在今炉峪。开元二年(714年),撤卢川县复并入交城县。此后直到民国初年的1200多年中,古交境内无县级建置。
      民国26年(1937年)11月至翌年3月,八路军一二
    О师三五八旅挺进古交,发动群众组建了半政权性质的阳(曲)交(城)边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初创了革命根据地。民国27年3月至翌年,山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员公署在河口镇成立,后移驻狮子河一带,同时,山西省阳曲县政府驻河口一带,交城县政府驻屯兰川一带。民国35年冬,阎军进占古交镇、河口等地,并主建了古交行政管理区(县级),旋即被根据地军民摧垮。民国35年至37年7月,阳曲县人民政府驻河、曹坪、大南坪一带。
      1958年8月,初置太原市河口工矿区,区领导机关驻河
    镇。同年11月,改制太原市古交工矿区。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古交撤区建市。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0-27期

    • 第2023-10-26期

    • 第2023-10-25期

    • 第2023-10-24期

    • 第2023-10-23期

    • 第2023-10-20期

    • 第2023-10-19期

    • 第2023-10-18期

    • 第2023-10-17期

    • 第2023-10-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