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从西汉置县,距今已有2300年的历史,因战国时期第六代国君赵武灵王葬于此而得名,悠久的历史成就了灵丘深厚的文化底蕴。
闻名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就发生在这里,林彪、聂荣臻、王震、杨成武等著名将帅和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曾长期在这里战斗和生活。灵丘,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走进灵丘就像走进天然氧吧,秀美的灵丘风光成为京津冀雄游客的打卡首选地。
近年来,灵丘县立足“红、古、绿”三色旅游资源,围绕京津冀建设更高质量的文旅康养示范区的目标,通过政策引领推动、文旅融合赋能、重大项目开发、旅游业态创新、产品服务供给、基础设施完善、品牌形象塑造等途径,全力推进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大同首站来到灵丘,山西晚报采访团记者对话灵丘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秀丽。
面向京津冀 打响“红古绿”文化新名片
山西晚报:灵丘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发展文旅方面有着独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灵丘在发展文旅产业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哪些成绩?
张秀丽:近年来,灵丘县紧紧围绕打造面向京津冀“三区两地”“四个灵丘”的发展定位,全面加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形成了红色、古色、绿色三张文化新名片。灵丘县十分重视文化旅游的创新与发展,近年来不断抢抓机遇,着力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旅游服务体系,文旅新业态和新产品频频展现,灵丘文旅用创新发展的理念和跨界融合的思维,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灵丘县历史文物丰富,革命遗址众多,自然风景秀美,区域文化独特,历史人文遗迹和自然景观星罗棋布。目前,全县共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山西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处;省级农业旅游点1处。
灵丘县先后获得“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国民休闲旅游胜地”等荣誉;先后被评为“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县”“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山西省第二批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此外,灵丘县旅游发展案例入选2021年度中国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案例;灵丘县唐河大峡谷省级旅游度假区被评定为山西省文旅康养示范区。
山西晚报:请您详细介绍一下灵丘红色、古色、绿色三张文化新名片。
张秀丽:灵丘县最为响亮的红色名片有平型关大捷战役遗址、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旧址、359旅旅部旧址;古色名片有赵武灵王墓、北魏觉山寺、曲回寺唐代石佛冢群、明代内长城等历史遗迹以及罗罗腔、大涧道情等非遗宝藏;绿色名片有空中草原、桃花溶洞、唐河大峡谷、车河有机社区、十里沿河拾光小镇等。
三张文化名片大力助推了灵丘县域经济的发展。苦荞凉粉、黄烧饼、油糕、有机鸡蛋、青背山羊肉、羊肚菌等各种有机农产品,让舌尖上的灵丘名声远扬;草编、麦秆画、剪纸、铁壶等各类非遗,能工巧匠的灵动给游客留下难忘的记忆。
融合农文旅 激活美丽乡村蝶变脉搏
山西晚报:近几年,灵丘不少乡村依托有机农业和休闲旅游的发展,实现美丽蝶变。很显然,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灵丘的一张靓丽文化新名片。请您介绍一下灵丘县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张秀丽:灵丘四季分明,山川秀美,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怡人的气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近年来,灵丘县乡村涌现出了如唐河大峡谷、空中大草原、车河有机社区、觉山寺、花塔、沿河、门头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点。
如今,灵丘乡村旅游从观光式旅游过渡为度假式深度体验游,已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产品逐渐向多样化、融合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已经形成“有机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
主要做法包括四个方面。
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引领。灵丘县先后邀请中国农大、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等国内知名院校机构,规划编制县域旅游的总体规划和提升方案。成功打造出上下沿河、东福田、车河、上下北泉等一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精品示范村庄。
积极拓宽引资渠道,引入社会资金,探索工商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村企双赢新路径。先后引入山西金地矿业公司、梨园文体、思源农业、大同文旅等企业,参与车河、城头会、边台、沙岭台、花塔、烟云崖五大有机社区和田园综合体建设。
坚持把民宿产业作为乡村文化旅游的创新业态。承办第六届全国民宿大会,相继打造了追梦客栈、云朵驿栈、含水小寨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民宿品牌,“民宿+非遗”“民宿+艺术”“民宿+书屋”“民宿+民俗”“民宿+美食”等新业态不断呈现。
努力拓宽宣介渠道,打响旅游品牌。推出了“红色文化、休闲生态、有机康养、运动健康、古建宗教、非遗研学、长城名胜、亲子互动”八大专题旅游线路景点;在京举办文旅推介会;不断打造“一乡(镇)一特色、一村(社区)一活动”乡村旅游特色活动,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同时,发展“研学+旅游”新业态,高标准建成四个文旅基地。
山西晚报:灵丘县有着“有机之乡”的美誉,如今,有机农业的发展已成为激发灵丘县乡村活力的新动能。灵丘如何打响这张“有机牌”?
张秀丽:近年来,灵丘县把发展有机农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积极探索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一二三产业“三产”联动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培育出一批农文旅融合的创意实践样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灵丘县拥有全国“全域有机创新奖”“全省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等一大批国字号、省字号荣誉称号,发展特优农业、向京津冀输出有机农产品潜力大。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有机旱作项目落地灵丘,现在,灵丘县正在全力建设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目前,灵丘县已建成有机食品生产基地3万亩,其中有机认证基地13个,认证面积1万亩、认证品种108个,有机农业总产值达5亿元。有机产品涵盖了谷子、水稻、蔬菜、鸡蛋、灵芝孢子粉、苦荞等多个品类,在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有机产品抽样检测中合格率达100%。同时,重点围绕特色有机主导产业建立有机商标集群,注册有机产品品牌商标8个,已在京津冀等地建成有机旗舰店5家、配送点15个、超市专柜10多个,企业电商平台8个,线上、线下营销体系全面形成。
发展新业态 打造京津冀康养旅游首选地
山西晚报:灵丘确实是一个宝藏福地。今后,灵丘县在这些文化新名片的传承创新发展、产业做强做大上,有哪些规划和期许?
张秀丽:下一步,灵丘县将牢固树立前沿意识,激活后发优势,按照“党政主导、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共同富裕”的总思路,以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着力点,深化文化旅游事业改革创新,补足文化旅游市场设施短板,实施与文化、农业、体育、康养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支持发展乡村游、康养游、红色游等新业态,加快推动农村生态优势、乡土特色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努力实现灵丘A级旅游景区主体总量增加、效益提升、结构优化,使文旅产业逐步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力将灵丘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京津冀康养旅游首选地。
山西晚报记者 张彩云
历史沿革
灵丘之名始于战国,因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葬于此而得名。初考西汉置县,属代郡。
唐属河东道蔚州。
辽代属京西道蔚州。金代属京西路蔚州。元代属上都路顺宁府蔚州。明代属山西大同府蔚州。清初属山西省大同府蔚州,后属大同府。1914年属雁门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
1949年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
1952年属山西省雁北专区。1958年属晋北专区。1961年属雁北专区,1967年改属雁北地区。
1993年属大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