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 大同篇

厚植文化根脉 培育文旅业态

——专访大同市天镇县委常委、天镇县宣传部部长王小春

  •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总监制:李飞  监制:刘子平 谢燕  拍摄:张婷 高泽渊  制作:李永江 张婷

  •   曾几何时,这里狼烟四起、刀光剑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如今烽烟散、干戈息,远去了鼓角争鸣,呈现出一派汉蒙交融、客商云集的繁荣景象。特别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开通后,把境内的长城古堡、关隘村落、庙宇阁楼串联了起来,大家既可观光逗留游山玩水,亦可探幽寻古登高怀远。
      大同市天镇县位于阴山支脉南麓,它是山西最北面的县城,又名边城,古时也称边陲重地。一座县城,成为人人皆向往的目的地。境内农牧交错,山川秀美,沟峪、长城、关隘、古村落星罗棋布,造就了交错叠加的游牧农耕、边塞军旅、茶马商贸、红色革命等多元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塞上风情。
      日前,“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团抵达天镇县,对话天镇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小春,近距离感受天镇魅力。
      金灿灿文化新名片 打造“文旅+”品牌力
      山西晚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天镇在文旅品牌建设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请您谈谈天镇主推的文化新名片有哪些?
      王小春:谈到天镇县文化新名片,我们一定会首推长城景观文化名片。
      长城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李二口明长城北靠阴山、南接洋河,襟山带野、堡台林立,造就了九烽连珠、小八达岭、错筑长城“三奇”,孕育出清明杏映长城、盛夏冷月边墙、仲秋长城红叶、寒冬雪拥坚关“四美”景观。大同长城博物馆通过沉浸式场景缔造和数字化展示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出大同长城特点;以“星斗虫鸣,长城人家”为理念的长城沿线白羊口村,正在打造晋北最富特色的集观星、休闲旅游、特色民宿、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天文小镇+”,陆续推出露营观星、星空摄影、举办篝火晚会、户外烧烤等星空文化系列活动,让游客充分感受“晓看天色暮看云,昼赏长城夜观星”的舒适惬意;位于长城脚下的薛三墩古村落着力打造的“天镇玫瑰谷”,是天镇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经济带的项目之一,该村计划以“长城玫瑰”为品牌发展核心,建设芳香全产业链,规划兼具经济和观赏价值1000亩玫瑰谷种植项目已经初具规模。“天镇玫瑰谷”在扮靓乡村的同时,与现有油菜花、向日葵等农文旅融合项目绘就出一幅“游人驻足流连处,微风轻拂花飘舞”生动画面,共享长城壮丽的荣耀。
      天镇县深挖长城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实施李二口长城文化博览苑项目,建成历史文化陈列馆、红色文化记忆馆、“石头记”大观园、书画艺术传习馆等文化展馆,完成阎秀峰故居保护修缮,配套休闲娱乐广场、边贸商业街、民俗窑洞客栈、环村车行道、山溪亲水带等景观设施,稳步推进李二口长城遗址保护利用、明长城李二口段展示项目,让边塞文化、红色文化、农牧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形成集文化展示、研学考古、游览体验于一体的长城文化主题展示区,擦亮了长城文旅“金字招牌”。
      其次,我们会推出古寺古建文化名片。始建于唐代的“关北巨刹”慈云寺,气势轩昂,布局严谨,是天镇现存边塞历史文化文物的典范。寺内穹顶式钟鼓楼具有元代汉文化糅合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建筑特色,在我省乃至全国都十分罕见。始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的盘山显化寺,集释、道、儒三教合一,掩隐在重峦叠嶂中。天镇县以国保单位慈云寺为发展核心,辐射带动盘山、显化寺等联动发展,打造古寺古建文旅带,“壁立千寻积翠融,烟萝袅袅漾斜风”美好景象定格了曾经的记忆,穿越到过往的时空。
      此外,天镇县立足三省交界、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将打出生态康养+旅游开发,依托良好自然生态和县内高品质温泉资源,以粗具规模的南洋河生态公园为纽带,联通尚待深度开发的温泉度假村、石佛寺水库、黑龙寺林场等生态康养带,借助大同·天镇红酒谷、西洋河生态旅游康养综合体、“魏来”天镇温泉康养度假区三大项目的深入推进,建设养生会馆、特色膳食、康体理疗、养老社区等康养内容,推动一二三产多业态融合,打造出休闲娱乐、康养度假新高地和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首都后花园。
      “天镇黍酒千家醉,迎风开坛八里香”。天镇黍米黄酒有近1600年的历史,其独特的原生态酿造工艺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时,雁同府黄酒更是盛极一时。如今,“天镇黄酒”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覆盖山西全省叫得响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天镇的另一家非遗物质文化传承是拥有4000多年历史的黑陶产品生产及研发。百陶汇公司集黑陶衍生旅游产品开发、就业培训、生产销售、陶艺制作体验等于一身,已形成生产销售一体、培训就业联动的经营模式,产品远销日、韩、澳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天镇又一张闪亮文化新名片。
      沙梁坡烈士陵园、阎秀峰纪念馆、李二口村红色文化记忆馆等革命遗址遗迹,曾为天镇县委县政府驻地的左家屯村革命老区,王振翼故居、阎秀峰故居是天镇的红色资源优势,更是党员干部学习传承王振翼、阎秀峰等革命先烈对党忠诚、一心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系列活动的主阵地。所以,我们还会推出红色廉政文化名片。
      深挖长城农文旅经济带 打造“产品+产业”资源优势
      山西晚报:天镇县拥有“山西入晋第一站”的李二口长城,“来到李二口,欣赏‘错长城’,你的选择真没错!”正成为助推当地文旅产业最具活力的流量之一。请问天镇县在推进整合文旅振兴的资源优势时,是如何考量的?
      王小春:天镇县围绕“长城文化滋养一方水土,长城精神引领一方民风,长城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总体目标,在实施长城文物保护修缮项目的同时,积极推进“天镇·红酒谷”、公共美术馆、薛三墩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摄影书画家驿站等项目建设,抓好传统村落保护,合理布局观光农业、文旅开发等实体产业,超前谋划有华北“第一龙”之称的“不寻常华北龙”恐龙化石遗址资源优势,精心打造“天镇恐龙谷”新的旅游名片,推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打造长城农文旅经济带。
      山西晚报:作为推动产业转型、重塑发展优势的有效抓手,天镇县在推动“文旅文创成支柱”这一方面有何打算?
      王小春:未来,天镇县还将继续探索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补齐文化旅游“厚重有余,灵巧不足;古韵有余,时尚不足;学术性有余,娱乐性不足”等短板,紧扣“精、奇、鲜”三字,依托文化资源和古迹遗存,进一步拓宽文旅产业的发展空间,以“京都卫戍”的思路融入京津冀旅游圈,以“边塞古镇”的思路延伸天镇县旅游线路,以“恐龙故乡”打造新的旅游卖点,以“七日好粮”拓展新的文创产品,创建一批精品景区、精品旅游线路,将天镇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助力天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山西晚报记者 孙佳森

      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时代,天镇县就有古人类居住。文字可考历史可追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有部族北狄人居住。
      战国时,初属代国延陵邑,后属赵国代郡延陵县。
      秦置延陵县。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乃为代郡阳原、延陵县地。
      北魏时为京畿内地,置琦城、堆城和石虎城等,后屡改县名。
      唐设天成军。
      辽代始为天成县,属大同府。
      明时改制为天成卫、镇虏卫。
      清顺治三年(1646年)合成天镇卫,雍正三年(1725年)复置天镇县一直于今。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0-31期

    • 第2023-10-30期

    • 第2023-10-27期

    • 第2023-10-26期

    • 第2023-10-25期

    • 第2023-10-24期

    • 第2023-10-23期

    • 第2023-10-20期

    • 第2023-10-19期

    • 第2023-10-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