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子夜

寒雨满山翠

  暑往寒来,一场秋雨过后,凉意顿生。推开窗,有黄菊映目,落叶飘,有秋意添凉。眼前的一切,好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而我就在这画中,寻找那份久违的秋色。
  正在窗前凝目,忽然从后山的竹林里传来“咕咕”的鸟鸣,仔细听听,知道那多半是哪只落单的斑鸠在呼叫同伴。
  斑鸠的啼鸣让我突然记起来,已经很久没去后山的竹林走动了。此念一起,便不再犹豫,当即信步走向通往后山竹林的小径。
  深秋的风夹着似雨非雨的雾,让竹林仿佛披上了一层淡淡的轻纱。有雨滴自空中滴落,不,应是从竹叶尖上滴落,落下时,亲吻了我的额,带一股凉凉的混和着竹叶的清香味儿。
  在雨雾迷蒙的竹林里逡巡,不消片刻工夫,头发、眉眼和衣服全部染上了浅浅湿意。那“咕咕”的啼声仍在不时响起,却始终寻不见那只呼朋引伴的斑鸠,便沿着小径继续深入。前面,是重重叠叠,愈发幽暗的竹林和愈发绵密、变幻莫测的雨幕。
  在竹林的深处,意外地和一群采竹下山的汉子相遇。采竹,是我们这里的土语,就是砍伐竹子。因采与彩谐音,讨个吉利。此时,正在小憩的他们,每人面前摆一捆足有三、四根之多的楠竹,粗略估摸着,每捆竹的重量总在一百五十斤左右。这群汉子的年龄都到五十上下了,拖一捆竹,走这样陡峭的山道,让他们人人的头顶都冒着腾腾的热气,远远望去,仿如一团袅袅的白烟。
  我的出现,让他们明显感到意外,反正都是熟悉的乡里乡亲,交谈就很轻松地开始了。
  楠竹属于无性繁殖,相比其他植物,楠竹的发展速度之快,在南方,几乎超过了其他任何树木。一块光秃秃的荒山,只要植入一根母竹,只需三、五年时间,这块荒山便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竹山。当一片群山都变成竹山的时候,这片竹山就变成了竹海。
  前几年的楠竹,除了少许建筑用材外,基本没有什么价值,大家几乎不采竹,任它在山上自生自灭。那时候,遍山的楠竹,长得密密麻麻的,连进山都难。这几年在镇、村的努力下,在山下的集镇边,建了个“工业园小区”,引进了好几家竹加工企业。有竹器深加工的,也有制作工业竹炭的。特别是那个竹炭厂,竹的用量非常大。
  俗话说:寒露竹,好出售。竹到了寒露节气边,材质坚硬,纹理细密,更受厂家亲睐,收购力度和价格都大幅提升,所以,这些老乡们连日来,都一直在山上奋战。今天即使秋雨绵绵,也坚持上山采竹。当然,他们的努力,也换来了丰硕的回报。
  别看老乡们一直在采竹,其实,并不是滥采。楠竹不能过密,过密的竹因为营养不良,光线不足,竹的径围大多很小,很瘦弱的那种,竹质也差,基本不能做工艺品。过密的竹还不长笋,竹林完全是处于生长停止的状态,所以,老乡们在采竹时,往往都是间伐,这样的采竹方式对竹山其实是一种保护。
  有风吹来,竟带了几分寒意,我顿时萌生了退意。此时的雨幕愈发的浓密了,被雨打湿的竹梢,略略有些低垂,遮挡了更多的光线,让走过的小径变得迷离而又深邃。
  在这场秋雨里,我看到了这片竹海的美丽和力量,也让我看到这些普通农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将这份感动深深铭记在心中,期待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灿烂。

□旷立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01期

  • 第2023-10-31期

  • 第2023-10-30期

  • 第2023-10-27期

  • 第2023-10-26期

  • 第2023-10-25期

  • 第2023-10-24期

  • 第2023-10-23期

  • 第2023-10-20期

  • 第2023-10-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