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社会直通车

榆次修文镇:割薯秧 刨红薯 忙收获

  深秋时节,在晋中市榆次区修文镇西郝村的田野上,村民们忙着割薯秧、刨红薯,一垄垄红薯破土而出,饱满鲜艳的红薯摆满了田间地垄。
  西郝村位于潇河南岸,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乡村,村民们长期以来从事传统的农业种植。面对如何带领村子强起来、村民富起来的挑战,村“两委”班子绞尽脑汁,想办法、谋出路。2022年4月,村委会邀请土地专家对本村土壤进行了成份分析,并确定种植2亩红薯试验田。经过种植试验发现,红薯产量亩产可达5000斤,且所产出的红薯口感非常好。因此,村委会决定将红薯作为本村发展的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致富手段。
  想要扩大种植面积,首要解决的是土地问题。村支部书记张永旺组织召开全村会议,宣布集中土地,规模种植红薯,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然而,面对村民们满是怀疑的眼神,张永旺的心情沉到了谷底。“村民们害怕土地租借出去就回不来了,百姓心存疑虑。村两委要想尽办法进行土地流转,该置换置换,该调整调整。”经过大量前期工作,党员干部带头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结合耕地保护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全村目前集体统一流转土地60亩。
  有了土地,确定种植合适的红薯品种是当务之急。张永旺带领村干部前往河北、清徐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咨询农业专家,和村“两委”班子多次开会商讨,选择了口感上乘的西瓜红和烟薯25两个品种。经过一年的精心管理,亩产能达到2500公斤至3000公斤,相比以往,收益翻了3倍。
  “原先村里都是土路,交通不便利。村民们外出劳动的多,村里经济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产量低,效益差。西郝村大多是砂质土壤,土质通透,种出来的红薯以香、甜、糯著称,口感要比普通的红薯更好。”张永旺说,目前主要供应晋中市、区,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使得红薯销量与日俱增。
  小红薯成为“致富果”。西郝村红薯基地每年可为本村村民提供150余个务农岗位。通过种植红薯西郝村集体将增收8-9万元,这部分经济收入也将全部用于村里公共事业建设。
  种植一片红薯,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下一步,西郝村将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土壤条件优势和村民的种植技术,在发展红薯种植的基础上,扩展打造红薯制品生产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继续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红薯种植并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特色产业链,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 通讯员 要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02期

  • 第2023-11-01期

  • 第2023-10-31期

  • 第2023-10-30期

  • 第2023-10-27期

  • 第2023-10-26期

  • 第2023-10-25期

  • 第2023-10-24期

  • 第2023-10-23期

  • 第2023-10-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