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白羊城,萧萧鸿雁鸣。“枯沙拥古塞,艳云扑行营。”这是明代著名诗人刘遵宪描写左云的诗句。这是一方文化古老、人文荟萃、物产丰富的热土;这是一座历史名城,雄浑厚重,被誉为边塞文化的发源地;这是一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演绎过击柝(tuò)相闻、众堡依附的历史传奇。
走进左云,探寻左云,“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日前采访了左云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委办主任樊忠。
山西晚报:左云的文化名片有哪些?
樊忠:左云有“四美”,共有四张文化名片。
一是雄浑沧桑之美。左云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要塞,曾是蒙古草原与内地相通的重要关口,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长城、古堡遗址众多,共152处,有4个朝代的长城遗址,即东汉、北魏、北齐和明长城,共计62.84公里。其中有海拔在2000多米以上的长城,有建在石林之上的长城,有与天主教堂交相辉映的长城,绵延逶迤,气势磅礴,横跨于众多山脉之间;也有万里长城硕果仅存的镇宁箭楼,据考证是居庸关以西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座完整的空心箭楼;还有万里长城上唯一的“袖珍小堡”——月华池。除此之外,墩、台、口、堡分布众多、不胜牧举。据明正德《大同府志》载,当时左卫筑有52个堡寨,这些城堡有的是砖砌,有的是夯土,大的可驻兵一两千,小的可驻兵两三百。长城千年屹立不倒,古堡凝固了岁月的痕迹,它们互相交集,绵延百里,这种沧桑与壮美的交融,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画卷。
二是和合与共之美。左云县与乌兰察布市仅有一墙之隔,造就了左云文化板块多、辐射广,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其中军旅、商贸、长城、边塞、黄河、宗教等文化尤为突出,是一种独具魅力的、璀璨夺目的融合文化。左云人热情好客,既有游牧文化里的粗犷豪放,也有农耕文化中的包容厚重,在生活习俗、建筑饮食、民族宗教等各方面都独具特色。左云既是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碰撞之地,更是中西文明的交融之地。
三是五彩斑斓之美。路边绿草茵茵,野外山花烂漫,黄的油菜花、蓝的胡麻花、粉的荞麦花、白的土豆花……共同绘制出一幅纯自然、无雕琢、原生态的优美画卷。这里日照充足,无霜期短,是豆类、莜麦、胡麻等优质五谷杂粮的主产区。左云杂粮品质优良,富含高纤维,苦荞、莜麦、黄米、胡麻、沙棘等各色小杂粮含有丰富多样的营养成分。左云人在日常饮食中,将小杂粮作为重要的食材和营养补充品,不仅有助于人体健康,更反映了左云丰富多样的食物资源和独特的饮食传统。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万亩天然湿地、96万亩生态林地,星罗棋布,高达62.27%的林草覆盖率,犹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在这里可尽享春天的百花争艳、聆听夏日的百鸟争鸣,尽览秋色的“万紫千红”,体验冬季的“冰雪晶莹”,无数画家、摄影师来此写生拍摄。
四是天高云淡之美。左云生态环境优越,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6.3℃,空气质量长期稳居全省前列,年均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315天,2000年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2006年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2008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1年被授予首批“全省林业生态县”。左云被誉为北方山水间的“天然氧吧”,是消夏养生、休闲养心、健康养老的康养胜地,同时也是竞技类自行车赛事的首选之地。截至目前,左云县已连续6年承办国际国内各类自行车赛事,成为全国知名的公路自行车体育训练基地。
山西晚报:您能简单介绍下左云近几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成就有哪些?
樊忠: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左云县长城、古堡留存数量较多,特别是摩天岭段长城保存良好,且所处地势陡峭,相对于其他地方的古长城资源,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左云县经过数十年的投入,所创造的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开发古长城、古城等文化旅游资源提供了生态特色。
一是抓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有利时机,全力打造长城文化旅游景区。相继规划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项目(左云段)》《左云摩天岭风景名胜区基础配套设施项目》以及《八台子村旅游基础设施规划》,进一步打造左云旅游景点景区,充分盘活旅游资源。目前县财政预算安排300万元创建启动资金,着力全力推动左云摩天岭风景名胜区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进军。
二是将县域境内全长48公里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打造成“彩虹路”,串联起境内摩天岭、八台子、宁鲁堡、月华池等4处重点旅游资源,成为网红打卡地。同时充分利用长城资源实现文旅融合,结合月亮湾、观光路生态景观,以写生文化为主题,先后建设了夏都、月华池、小河口3处规模较大的写生基地,通过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吸引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创作和展示。
三是借助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成功举办多场国际级、国家级公路自行车赛事。每年的自行车比赛吸引着各地骑行爱好者,众多媒体在报道赛事的同时面向全国宣传左云秀美山川和历史文化,为各界来宾展现左云的古朴厚重、生态宜居的独特魅力。旅友来到左云,看赛事、游长城、尝美食、赏美景,有力带动餐饮、民宿、娱乐、交通的发展,促进本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文化+生态”“体育+旅游”“清凉左云”已成为左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正在开启左云文化旅游发展新篇章。
四是全力建设“长城小镇”。依托管家堡乡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带,打造“长城小镇”露营基地,配套吃住行游购娱全套旅游元素,提供左云特色小吃、烧烤等餐饮服务;提供真人CS、越野车体验、跑马体验等娱乐项目,周一至周五每日客流量达3000人左右,周末客流量可达5000人以上,商户平均日营业额在3000元以上,已成为领略左云山水家园、享受清凉康养的新标地。
山西晚报:下一步左云在发展文旅产业上有哪些规划?
樊忠:一是以两大景区为龙头,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以摩天岭景区、八台子景区两大景区为龙头,依托长城文化、传统窑洞建筑文化及合院建筑文化,全面推进长城文化综合体建设工程。将保安堡—威鲁堡—宁鲁堡—镇宁箭楼纳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入挖掘月花池、白羊口、避水塔等古迹和历史文化遗存。大力发展长城特色民宿、写生摄影基地等,培育打造“长城人家”民宿,努力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美丽休闲乡村。
二是依托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持续做好乡村旅游。推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型乡村,全面展现左云的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和人文地域特色。持续推进管家堡乡长城小镇发展房车营地、篷客营地,向日葵万亩花海参观,热气球、滑翔伞体验,逐步实现“农业+旅游”的业态。打造文化IP剧目,深挖昭君出塞(蹄窟岭昭君出塞遗迹)、木兰从军(相传旧高山为木兰故乡)、戚继光将军抵御倭寇(相传镇宁箭楼为戚继光将军主建)等历史文化故事。
三是继续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打造古城文化街区。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市井气息、丰富古城业态。我们的古城历史文化街区被评为山西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一座左云城,半部大明史”,可以说左云古城有很大的修复开发价值。
四是设计特色文创产品、纪念品。作为“长城故乡”“文化名城”,创作出属于自己特有的文化艺术品、工艺品、纪念品,打造我们自己的名片。
山西晚报记者 梁成虎
历史沿革
商、周属冀州北部地区。春秋为北狄牧地,战国属赵国。秦属雁门郡。
汉始设县,改为武州县。
晋永嘉四年,归代国。
南北朝北魏时,隶桓州(今大同)。北周时,地属北朔州。
隋开皇元年,地属马邑郡云内县。唐贞观十四年,地属云州定襄县。
五代属后唐。清泰三年,燕云16州割让契丹,地属辽。元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大同路。
明永乐元年,置大同左卫。
清雍正三年,以北西路九堡并入,改称左云县。
1949年10月,划归察哈尔省雁北专署。
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属山西省雁北专区。
1993年,雁北地区与大同市合并,左云县隶属于大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