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左云,只此左云。左云,也称为古白羊地,位于山西北端,隔长城与内蒙古相望,具有两千多年历史底蕴。塞上高原,丘陵地貌,辽阔自然,时代风云变幻的沧桑感,塞上凛冽且伫立的天然风光,盛出诗意文豪。
行走在左云,伸手可以触碰“蓝天白云”,一步一个印记,随处“见牛羊”,随时“颂歌谣”,随地“品美食”。
近年来,左云县以建设“长城故乡、京西避暑胜地、自驾游目的地”为目标,深度融合“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等产业,打造出长城古堡、边塞文化、丘陵地貌、生态康养等4张金灿灿的文化名片。
名片1 长城故乡 遥远的呼唤
军旅文化、商贸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农耕文明、草原文明、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在这里交汇碰撞。
以长城为轴线 领略宏伟沧桑之美
东看八达岭,西看摩天岭。“长城故乡”左云县境内,有东汉长城15.5公里、北齐长城9.8公里、明长城37.489公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长城之一摩天岭长城蜿蜒起伏盘绕在崇山峻岭上,是左云县的一道自然屏障。长城沿线点缀有月华池、摩岭长城、镇宁箭楼、大单巴教堂,被称为“摩岭四绝”。
其中,摩天岭长城及其沿线古堡更为突出,景点多数分布在明长城一线。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今年10月底刚发布的“2023中国户外运动精品骑行线路”中,大同市左云县长城一号公路(摩天岭段)骑行线路成功入围,成为此次公布的10条精品骑行线路中山西省内唯一户外运动精品骑行线路,该骑行线路再次成为众多旅行者的焦点。
集畅通、安全、舒服、自然、美景于一身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干支相连,远处的古堡、烽火台、瞭望亭等伫立在大地上,和身后的大片庄稼地交相辉映,一个又一个特色小镇、一排又一排转动风车,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
随着长城小镇的开营,地域美食、骑行专线、沉浸式互动研学游产业也兴盛起来。左云不远,生活很近。
名片2 文学之乡 边塞的守望
边塞诗人、边塞散文家、边塞书画家,独特地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左云文豪与艺术家。
多种文化交融 滋养代代文人墨客
左云盛产文人,从古至今,这里都有“佳话”流传。边塞诗人、边塞散文家、边塞书画家,这块边塞大地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文豪与艺术家。
左云县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楞严寺佛乐,具有释道儒三教融合的音乐特色、多民族相互融合的边塞文化特色。左云八台子村大单巴,在梵蒂冈立有档案,是长城沿线唯一的一座教堂。高耸的塔尖,尖顶装饰每一处都体现了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征;前立面镶嵌的刻花砖雕上各种云纹、牡丹、蝙蝠一类的吉祥图案与线条又体现着浓郁的中国元素。
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中西文明相交融,依托“历史文化名城”和“摩天岭风景名胜区”,左云县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上深耕发展,尽管是人口小县,却是作家大县、文化名县、文学强县,其中省级以上作协会员40余人,国家级作协会员3人。左云县可以说是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最多的县城,且还形成独特的“左云文艺创作娘子军”阵容,女作家、女诗人、女书画家,她们以儿童文学、诗歌、闪小说、文学评论等形式,生动展示着时代命脉与左云“前世今生”的关联,讲述着地方民俗生活、塞上左云的生动画面,其中部分作品荣膺“赵树理文学奖”、入编语文教材以及在海内外刊物连续发表,将左云文学打造成影响力现象级的存在。
近年来,《左云文史》《左云文艺》《左云文艺报》以及长城学会为主阵地,支持40多位文艺文史爱好者出版《边塞文化论》《左云楞严寺》《左云石刻大全》《左云人物志》《大同文明看左云》《左云史话》等地方文艺文史著作100多部,部分文史专家的作品在《万里长城》《山西长城》《大同长城》等国家省市专业期刊发表。
农民女作家、草根诗人、书画名家,白羊大地一跃成为民间文学成长的沃土,也是无数摄影家向往的胜地。独特的民情风俗、边塞的生长记忆与生活习惯,都成为这里文化新名片的轨迹。
名片3 大地之乡 地貌的探索
左云县先后成为国家级小杂粮出口示范基地和山西省十大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百万只肉羊生产基地和沙棘特色农产品特优区。
挖掘本土优势 孕育出特色农产品
四季左云,格外分明。靠近云端的左云县城,也是大地之乡。地处塞北高原温带丘陵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天然的地貌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出了一系列的“左云好粮”,形成了以小杂粮、沙棘果、冷链羊肉、胡麻油、中药材、苦荞茶精加工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左云县莜面制作技艺现已被列为市级非遗。
很多人提及左云,第一印象是风大。其实,左云人看到过最美的云、最蓝的天,更有春夏秋冬的五彩斑斓。
在左云,尽可品尝“云中紫塞”“雁门古道”牌沙棘饮品、“雁门清高”牌苦荞保健茶、“边塞牧羊”牌羊肉等晋字牌国字号的珍馐美味。这些左云品牌也在山西农特产品品牌市场中占领一席江湖地位,更成为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的农业龙头企业。
左云县地处塞北高原丘陵地区,是山西省沙棘种植面积、沙棘果产量较大的县份之一,被列入晋西北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近年来,左云县将沙棘、苦荞、羊肉等特色产业,通过生态治理与巩固脱贫成果相结合,培育出自然地貌上的“五彩经济带”。
大自然给了最好的食粮,开明政策给了有力的支撑,生机勃勃的丰收成为最生动的画面。左云县推动以“园区企业带基地、基地加合作社、合作社联农户”的方式,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线上线下一站式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对推动产业发展和实现农民致富有着重大意义。以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主线,聚焦苦荞、杂粮、肉制品、沙棘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深抓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全力打造具有左云特色的农产品精细加工产业集群,推动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地探索之路。
名片4 呼吸之乡 时间的见证
左云绿、左云蓝、左云清、左云美,左云县以生态为依托,以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目的,以体育为载体,打造出一张又一张名片,推出生态康养这张最亮丽的名片。
寄托田园乡愁 每一步都是好风景
左云盛传一句话:白羊大地秋色美,塞上左云引人醉。其实,左云不仅有秋季层林尽染之美,还有24时辰之美,错落起伏的梯田、远处炊烟袅袅的农户、干净平整的现代化街道、历经沧桑的城堡……可谓时时处处都有美。
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天然湿地、生态林地,左云打造了集“山水田园观光、乡村休闲度假、长城文化游览”为一体的休闲带。望长城内外,这里俨然实现着全域旅游、全景旅游、全季旅游,特色产业与文旅康养相融合。
如今,左云县被誉为北方山水间的“天然氧吧”,生态环境优越,空气质量长期稳居全省前列,年均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315天,荣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首批“全省林业生态县”。
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城在绿中、路在林中。长城一号公路、长城小镇露营地陆续揭晓,旅游公路将沿途风景串联起来,以摩天岭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的“长城游”、以保安村为代表的“民俗游”、以五路山为代表的“生态游”,现在的左云是一处宜居、宜养、宜行的天然康养胜地。
如今,具有浓郁塞北风情的左云县,已成为京津蒙冀生态后花园和避暑休闲康养的首选地、全国竞技类自行车赛事首选之地、周边全民健身运动的首选地,更是名副其实的呼吸之乡,寄托着田园乡愁,也蕴藏着生态文明,路、景、村、业,初步完成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行走在左云,每一步都是一个风景,每一处都是一张文化新名片。
山西晚报记者 孙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