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讯(记者 张彩云)2023黄河非遗大展期间,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高层论坛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黄河流域农耕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主题,从各自专业的视角进行主旨演讲。
论坛围绕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等议题,探讨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最新思考和研究,旨在推动黄河流域协调、高质量发展,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活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苑利在“非遗:一笔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主题演讲中表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遵循真实性保护原则,保真就是确保“原汁原味”。山西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中国民间文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民俗文化与俗文学研究所所长段友文指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黄河流域现代农业体系,是黄河流域传统农业文明向绿色生态文明转型的关键,也是未来农业文明的发展方向。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特聘首席教授、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山西梆子戏”负责人车文明,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侯亮亮等也进行了主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