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 大同篇

守望塞北长城 风景这边独好

——专访大同市新荣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建国

  •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总监制:李飞  监制:刘子平 谢燕  拍摄:张婷 郭瑞龙  制作:张婷 于典 杨文婧 辛白卉

  •   四季更迭,万物成诗。有这样一个地方,被称为“心心相融”,也被称为“欣欣向荣”。雕刻了千年的光阴里,长城、古堡、烽燧、墩台,在时代风云里,新荣区伫立着愈老弥坚的得胜堡古长城,也有着塞内外的繁荣与沧桑,历史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农耕业与游牧业、东北丝绸之路和南北万里茶路相交融,开启着昨日与今日的对白。
      新荣,一切崭新,一路胜意,一直荣光。近日,“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团抵达新荣区,对话大同市新荣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建国。
      山西晚报:介绍下新荣区的文化新名片吧。
      张建国:一是长城古堡文化。新荣区长城历经数百年岁月沧桑,依旧雄伟肃立,在天地间展现出令人震撼的大美。
      “头道边”全长约153里,主体均系黄土夯筑,境内长城沿线筑城堡12座,墩、台、烽429个,筑5个关口。属于头道边防御体系的屯兵堡有6座,包括“塞外四堡”。著名的得胜堡、助马堡、得胜口依长城形势建于交通要害之处,成为明朝与蒙古互市的重要场所,构成了新荣独具特色的长城古堡文化,也书写了长城屏障下民族交流融合的动人篇章,全国独占一绝。
      二是北魏文化。方山永固陵作为新荣区内最关键、最具“名片”意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北魏著名政治家冯太后的皇陵,也是我国现已发掘的南北朝时期最大的墓葬之一,是鲜卑文化和汉文化相融合的集墓葬与园林、佛寺为一体的古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北魏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是非遗文化。近年来,新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进一步打造非遗“新名片”,使古老的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绚丽之花。编纂省级项目《碓臼沟秧歌传统剧目》一书,整理塞北碓臼沟秧歌完整的传统代表剧目20个,并收集整理了由刘善、刘真和、刘润和口述的文武场音乐曲牌。与此同时,加大非遗保护宣传力度,深入开展非遗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并进行非遗巡演,开展文化遗产日非遗宣传活动和非遗展览展陈和交流观摩活动。
      山西晚报:来到新荣区,有哪些自然人文景点让游客流连忘返?
      张建国:新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弥陀山、红石崖、万泉河、饮马河和古长城森林公园等山水森林以及湿地景观。
      新荣区人文旅游资源多为文物古迹,其中,国家级的文物1处(方山永固陵),省级文物18处(明长城遗址、宣宁县故城、赵彦庄戏台、万泉庄遗址、北宋庄龙母寺、宁静寺),市级文物2处(慧泉寺、孤山遗址)、县级文物12处。
      其中,得胜堡位于得胜堡村,是现存明代最大的军事城堡,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与得胜口、镇羌堡和市场堡“一口三堡”组成了著名的长城遗存——得胜堡群。作为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堡群和马市遗址,不仅是明长城的重要军事边堡,军旅文化、边塞文化、民族融合文化也尤为深厚,著名的“隆庆议和”就发生在这里。
      助马堡是明代重要的军事要塞,是清代大同西北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在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碰撞、交流、融合的过程中,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与历史遗存。马市堡遗址位于助马堡以西1公里的长城边上。遗址以长城为轴,分内外两个方形小堡子,在两“堡”中间长城脊上,建有墩台。边外还有一条“官道”,老百姓称之为“运粮道”,当年的蒙古人就是通过这条道路将马匹、粮食和布帛等源源不断地运来运去。
      山西晚报:新荣区除了风景秀美、文韵悠长,还有哪些发展旅游的优势?
      张建国:新荣区气候宜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外加特殊的地理环境,常年多风,光照充足,全区二级以上优良天气达到332天,优良率达到91.2%,空气质量稳居全市之首,宜居又宜业。
      新荣区交通便利,境内有京包铁路、大准铁路、208国道、109国道、204省道、得大高速公路和新同公路等。特别是长城旅游公路的修建,由东向西将主要的长城资源及旅游景点串成了一条珍珠项链,为游客带来很大的便捷。
      山西晚报:新荣区围绕文旅融合做了哪些工作?
      张建国:近年来,新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发展工作,持续打造以方山北魏文化、长城民族融合文化和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品牌建设。打造长城旅游廊道,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得胜堡——大同长城文化形象展示区为龙头,配套完善的文化驿站、观景台、慢行道、房车营地等基础设施,办好长城文化节和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暨平城魏碑及长城文化论坛,策划和举办长城公路自行车等一系列体育赛事,带火长城文旅产业,擦亮长城文旅品牌。
      同时,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挥长城文化优势,打造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加快培育以红石崖、永固陵、得胜堡为站点的东线和以镇河堡、宁静寺、助马堡为景点的西线两条特色旅游线路。加快推进渔乐岛文化产业园休闲观光农业综合体项目建设和全域旅游基础工作。启动得胜堡群3A景区建设,推进得胜堡长城文化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建设项目,建成木兰驿站。继续深入推进以乡村民宿为主的旅游服务业发展,加强“长城人家”品牌建设,提升云中伴山、塞尚驿栈和西寺·花仙谷经营规模和质量档次。
      山西晚报:如何加快建设新荣区文旅大融合示范区?
      张建国:今年,新荣区委十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大同市新荣区委关于“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建设“同城一体化先行区特色产业链集聚区文旅大融合示范区”的行动方案》。
      文旅大融合示范区建设,树立跳出文旅抓文旅的思维,抢抓巨大的消费叠加市场,拓宽视野,把文旅放到大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去落实。要跳出文旅抓产品,推出更多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餐饮旅游、野外拓展、户外露营等文旅新业态,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消费附加值。要跳出文旅抓环境,进一步规范市场环境、打造乡村景点、提升创城质量,营造安全稳定、和谐健康的文化旅游环境,让游客“离开新荣时恋恋不舍,回想起新荣时念念不忘”。

    山西晚报记者 孙佳森

      历史沿革
      新荣区是山西省建制历史较短的县(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本区地域分属大同市和左云县,归察哈尔省。
      1952年8月察哈尔省撤销,大同市、左云县改归山西省。本区仍分属大同市、左云县。1958年,除郭家窑、东胜庄、破鲁之外,其余区域划归大同市郊区。1960年,本区属古城区,1964年复归大同县所辖。1970年成立大同市北郊区,辖云冈、高山、古店和由大同县划出的新荣、镇虏(今户部)等9个人民公社。
      1972年1月10日,原左云县所辖的郭家窑、东胜庄、破鲁及原大同县所辖的花园屯、镇川五个公社划归本区,云冈、高山、古店3个公社划归南郊区,4月更名为大同市新荣区。1984年2月27日,得胜人民公社更名为堡子湾人民公社,镇虏人民公社更名为户部人民公社。10月18日经省批准,新荣人民公社更名为新荣镇,其余10个公社更名为乡。2000年乡镇撤并后,设1镇6乡。
      2018年5月大同市行政区划调整,将南郊区古店镇划归新荣区。2021年3月,新荣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10期

    • 第2023-11-09期

    • 第2023-11-08期

    • 第2023-11-07期

    • 第2023-11-06期

    • 第2023-11-03期

    • 第2023-11-02期

    • 第2023-11-01期

    • 第2023-10-31期

    • 第2023-10-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