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双塔耸立云霄,是大原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晋阳奇观。
双塔分别是文峰塔和宣文塔。两塔虽然外形极为相似,但却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峰塔建造于1599年,是书法家傅山的爷爷带领百姓所建,是为了平衡太原城西北高而东南低的风水,“开山川之形胜,创文运之兴盛”,振兴地区文化而建。
9年之后,明朝皇家在距文峰塔不过50米处建造宣文塔,此塔是佛门圣物,用于供奉舍利、藏佛经,受佛门弟子瞻仰、顶礼膜拜。
两塔近在咫尺,本质却相去甚远,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同时出现却又并行不悖。
双塔的建筑艺术是我国古建筑历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两塔外型与结构都极为相似,像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两座塔均呈八角形,高13层,文峰塔高为54.76米,比现在的18层楼还要高,宣文塔仅比文峰塔高出两厘米。它们都是阁楼式空心砖塔,为砖仿木、斗拱结构,无一钉一梁。不同的是文峰塔没有基层,不像大多数塔那样自下而上由粗变细,而是塔身层层直上,像玉兔捣药的玉杵掉落人间;而宣文塔有沙石条砌筑的塔座,三层以下塔身的粗细变化不大,三层以上塔身直径逐渐收缩,犹如一把利剑直指苍穹。
文峰塔古老苍朴,宣文塔低调奢华。宣文塔每层塔檐都是用古太原有名的孔雀蓝琉璃瓦包裹,装饰出流光溢彩的檐,檐上雕刻着细致精巧的鸟兽,如:龙、凤、狮子、狎鱼、狻猊等,檐下嵌刻有一圈佛像浮雕,犹如飘带,层层叠压。斗拱与斗拱间刻有荷花、荷叶等象征吉祥的花卉。塔身八角凸出,风铃声声,如从明代万历年传来,悠扬地讲述着这400多年的风风雨雨。
凌霄双塔背靠太行,面朝汾水,犹如两位历经沧桑的老者,俯瞰着龙城太原之全貌,晋中盆地之沃野。
毕曦栋 太原市第二实验小学五年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