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县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有“三晋首邑”之誉。
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脱贫攻坚提升渠道,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转型路径,将金融模式创新作为有效载体……近年来,阳曲县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在不断探索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以青龙古镇、太原方特东方神画为核心,红色文化游、研学游、田园游、康养游等精品线路为支撑,以特色民宿为辐射,倾力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作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阳曲县正以开放、包容的新姿态释放新的首邑风采。
金秋十月,“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阳曲县,山西晚报采访团对话太原市阳曲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王庆丰。
山西晚报:三晋首邑、省城门户都是说阳曲,您能介绍一下缘故吗?
王庆丰:是的,阳曲县史称“三晋首邑”,扼卧于忻定、晋中盆地之脊梁地带,系舟山东西横亘,云中山南北贯穿,历史上地位显赫,宋、元以来,阳曲县是河东路、山西省及太原府的驻地,是山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西汉建县迄今两千多年,曾培育出一批治国安邦的文臣武将和精于诗章的墨客文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郭淮、唐代名臣“神探”狄仁杰、四代为臣的郭子仪、宋代名将呼延赞、明末清初“奇人”傅山、“中国人民银行”书写者马文蔚都诞生在这片土地上。阳曲大地的文物、历史遗迹留存较多,全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57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9处。
在地理位置上,阳曲是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北引擎”,是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是太原连接雄安新区的“战略支点”。阳曲县域总面积2084平方公里,占太原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大西高铁、石太客运专线、北同蒲铁路等构筑起了铁路交通网;高速公路西通陕甘宁、东达京津冀,太佳、大运、太阳、东二环等四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可以说,阳曲构建起一体化的多层次、全方位现代交通体系。
山西晚报:大美阳曲,大家何以对阳曲有着这样的印象?
王庆丰:首先,阳曲拥有太原市最大的东西山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34.51%,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为8.9℃,其中春季10.8℃、夏季15.0℃、秋季8.8℃、冬季-6.2℃,可以说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休闲康养的好选择。
其次,阳曲有全国传统古村落、全省十大新锐景区之一——青龙古镇,是全国集农耕、商贸、文化、军事于一体的北方明清古建筑群,是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的必经之地。青龙古镇享誉三晋,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穿越古今,阳曲还有以中华历史文化传承为主题的方特东方神画乐园,让游客感受科技与文化交融碰撞的无限魅力。数据显示,2022年,方特接待游客1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9亿元,是全国华强方特中效益最好的游乐园之一。
尽享自然,阳曲又有国家3A级景区——青草坡乡村庄园,这里春花烂漫、夏草蓬勃、秋果红艳、冬雪纷扬。在独有的土窑洞中,游客可品茗远思,回归田园。
这里还有状如飞龙的汾河二库景区,依托现代水利工程造就的高峡平湖和历史文化明珠——千年古刹悬泉寺,自然风光秀美奇特。
阳曲的农产品特色也很鲜明,种类繁多。这里有古代专供宫廷的张拔白桃,甘汁如蜜;有脆甜爽口的特产中兵酥梨;有老少皆宜的河上咀豆腐干;阳曲小米金黄香糯,品质非凡,是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山西晚报:我们都知道,阳曲县是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启动区、核心区,凭借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阳曲在打造新名片方面有哪些新的想法和做法?
王庆丰:近年来,阳曲投入10.7亿元,建成美丽乡村32个,打造了“水果之乡”南留南、“风景如画”录古咀、“知青故里”西郭湫、“生态休闲”六固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其中,录古咀村被评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有专为聚会量身定做的莱芠小镇,有江南风情的碧云轩,有以乡村文化为主题的红森林摄影客栈、南雁轩、东篱阁,有山野之中、云端之上的超美民宿云舍等乡村民宿。
店子底村是解放战争支前模范村,近几年,我们紧抓机遇,依靠其独具特色的红色历史基础,打造了“红色经典游”,确定了“红色教育+红色旅游+旅游服务”的旅游增收模式。店子底村与阳曲县委党校合作举办“观支前馆、上支前课、走支前路、吃支前饭、体支前情”的“红色体验”教育,利用支前餐厅、支前市场、支前客栈、支前农耕园等红色旅游配套设施,成功开办“红色讲堂”,不仅作为全村学习新思想、新技术的课堂,而且吸引了省、市有关单位前来学习听讲,累计接待15万余人次。
我们打造了营响未来千曲国际教育营地。营地占地面积2300余亩,森林覆盖率实现75%,负氧离子浓度达到1500个/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这是以“现代农业+文旅休闲+生态康养+研学旅行”为一体的万向田园综合体。
目前,我们以青龙古镇、太原方特东方神画为核心,红色文化游、研学游、田园游、康养游等精品线路为支撑,以特色民宿为辐射,打造出了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山西晚报:阳曲文旅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传统农业大县,如何立足自身,将优势最大化,我们在这方面是否也有考量?
王庆丰:阳曲每个乡镇、每个村都有各自的民俗和特色,丰富多样的乡情民风、饭食、戏曲、习俗都将成为独具价值的旅游资源,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在保证传统农业良性发展的基础上,我们立足各村的特点,分门别类规划宣传,重点围绕“一村一品一民俗”,吸引游客前来,作为末梢“客栈”留住游客。
以录古咀村为例,这个位于阳曲县黄寨镇的村落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过去基础条件极其落后,道路失修,年轻人大多去外地打工了,村里一派萧条。这些年,录古咀村大力发展大棚观光采摘园、阳光玫瑰葡萄采摘园和中药材种植示范园,村子里绿树成荫、果木飘香、欣欣向荣。为了让农产品“种得好”也“卖得火”,村里还举办了“采摘节”“周末农场”“回村过年”“回村避暑”等一系列特色项目,吸引来大批游客品农家饭、赏田园景。
我们的体会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重要渠道。我们组建了阳曲县首邑振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整合村级资产、土地资源、乡土人才等发展要素,打造集金融融资、产业规划、项目建设、资产运营、人才引进、投资担保等多领域的发展服务平台,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积蓄巨大动能。同时,县域公共品牌“首邑田园”的抖音直播间不断提升“阳曲小米”的影响力,为树立地理标志产品信誉,提供了有利条件和重要保障。
目前,我们还建设有玉泉谷田园综合体项目、蹊马甸生态康养小镇、羊驼小镇项目,以当地地质地貌、林地、自然生态环境等优质生态环境资源为基础,以阳曲县优质地理位置为依托,通过在项目植入有机农业、生态旅居、康养住宅和娱乐体验、产业园区等板块,力争将阳曲县打造成文旅康养综合产业发展区域。
依托丰厚的文旅资源,积极创新旅游特色发展思路,可以说,我们走出了一条全域旅游与城乡统筹、产业融合、农旅融合的发展道路,多功能复合型旅游产业“矩阵”逐步显现,逐步形成了以新兴业态带活全域的“阳曲模式”。
山西晚报记者 胡丽娜
历史沿革
春秋属晋。战国时,在今黄寨镇黄寨村东置狼孟,为赵邑。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以郡统县,置狼孟县,隶属太原郡。西汉复置盂县。
东晋废盂县,改狼孟县。北魏废狼孟县并入阳曲县,隶属肆州永安郡。北周时改属肆州雁门郡。唐初属并州太原郡,开元十一年(723年)后属太原府。
清袭明制,改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为山西行省,以阳曲县城为省会,并保留太原府建置,治所均在阳曲县城。
民国16年(1927年),阳曲县为山西省会、一等县。
民国26年(1937年)10月,山西全省划为7个行政区(政治区),阳曲县属第四区。1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太原,民国阳曲县政权移驻河口镇,皇华馆改驻日伪阳曲县政权,并在今黄寨镇黄寨村设阳曲办事处。同年12月,晋察冀边区阳曲县抗日民主联合政府成立,驻杨兴村,隶属山西省第一行政区政治主任公署。
1948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阳曲县改属忻县专署。1958年,阳曲县划归太原市。